草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5:07:08
字号:

草鱼养殖技术:苗种选择、水质管理、鱼病预防、饲料搭配、适时捕捞,鱼塘管理:池塘条件、清污消毒、水质要求。

草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草鱼养殖技术

1、苗种选择

苗种池塘观察鱼群的游动情况,爬边,离群独游,吃料时有无炸群等,这些都是鱼苗患病的征兆。体色以深草绿色为佳,体色发黑的鱼苗不能要。建议选择规格整体,游动迅捷,体色一致的鱼苗。

2、水质管理

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按每亩水面,每米水深20公斤或者施用漂白粉1PPM全池池洒。

有计划地加水换水: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入20~30厘米,到7月中旬,视实际情况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2。

每天开动增氧机:6月~8月中旬。草鱼容易缺氧浮头,在此时节,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凌晨开机3~4小时,阴天半夜开机一次,以预防鱼类浮头。

认真巡塘:及时掌握池鱼活动、吃食状况,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清理池中杂物,捞出草鱼吃剩的青饲料茎、叶等。

3、鱼病预防

鱼病以预防为主,这也是草鱼精养的关键。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精力要放在鱼病防治上,严格把好每个环节的消毒关,并定期投喂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制成的药饵进行保健,每月拌料2-3次,每次投喂2-3天。

草鱼得病的原因主要是水质恶化、老化、污染饲料霉变、季节性细菌和寄生虫的暴发等。对草鱼所患的烂鳃、赤皮、肠炎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内服+外用的方法,在预感暴发性疗病到来时可采用注射的办法。

4、饲料搭配

稻草50%、米糠25%、豆饼25%,每100公斤上述混合料中另加面粉下脚料10公斤作粘合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23.35%,饵料系数2.8,投喂规格为每尾0.05公斤左右。

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饲料的粗蛋白含量18.78%,料系数2.4。

面粉30%、米糠8%、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预混料2%,饲料系数1.9,如另加喂青饲料饲料系数为2.2。

面粉30%、鱼粉10%、豆饼粉15%、麸皮25%、米糠20%,在基础饲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添加红薯粉12%、食盐0.5%、生长素2%、磷酸氢钙2%,饲料系数4.8。

5、适时捕捞

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体的载鱼量,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一般于7月底起捕1次,在清晨水温较低时起捕。

鱼塘管理

1、池塘条件

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漏为佳,底泥10~20cm,水深2m左右,每口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台,4寸水泵一台,以备及时换水与增氧。

2、清污消毒

草鱼自身病害较多,池塘更易爆发流行病,同时消除杂鱼是保障草鱼正常摄食、节约饲料的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干塘情况下(积水5~10cm)亩用生石灰100kg化浆全池泼洒,或亩用漂白粉10kg温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

3、水质要求

池塘水质要求pH值为7.5~8.5,养殖盛期(6~9月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有机物耗氧量为18~20mg/L。

鱼塘养殖技术

一、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面积10-30亩,水深1.8-2.2M,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方便,电通、路通、通讯通,自动投饵机一台,增氧机1—4台。春节前后,池鱼全部上市后,打干池水,用挖掘机清除过多淤泥,加固堤坝、夯实,增强池塘保水性能,冬晒10—15天后,加水1米左右,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不留死角,5天后用网拉1—2次,使生石灰与底泥充分混合,彻底杀灭病原体。根据多年养殖经验和上年生产情况总结,预算下年各类鱼的产量,确定每种鱼的放养量、规格,每月计划投饵数量、质量。每月防病所用药物,全年所需资金等等。

二、饲养管理

?养殖前期,当水温10以上时,以30%豆粕和70%菜粕时断时续引食投喂,让鱼恢复越冬消耗和体能,慢慢恢复生长,当水温20C以上时,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大品牌全价配合饲料,促进池鱼快速生长;6月中旬后各种水、旱草易得时,辅助投喂青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四看”,以草鱼摄食八成饱为宜。“

? 密切注意水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是整个养殖过程持之以恒的工作,前期水位保持在1.2米左右,池鱼“阔水暴长”。后期池塘载鱼量达到峰值,池水应最大;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微生物制剂;巧施冬季肥料。刚入冬时视池水肥瘦适当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保持浮游植物数量,保持池水溶氧充足。

三、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塘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一天四次投饵,至少要二次仔细观察池鱼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养殖日记,提倡“数字化养殖”。合理使用增氧机,生产旺季,一般每天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阴雨连绵何时浮头何时开,确保鱼类生活的环境有充足的溶解氧。

四、鱼病预防

鱼病的发生一般在4-10月,暴发季节一般在5-9月 ,从4-6月每半个月用含氯类药物消毒一次,每月处理虫一次,7-9月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间以温和的碘制剂杀菌消毒,定期使用“多糖维生素K3、VC、板兰根”等中草药拌饵投喂,提高免疫力,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预防细菌性疾病,用药坚持“用足剂量、用足疗程”。

 

鱼塘养殖技术如下:

水: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生长的环境,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同时应兼顾底质,正所谓“养水重看底”。水好、底好是养好鱼的前提。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天气、鱼塘水质或底质情况灵活调整使用水质改良剂(如光合细菌等)或底质改良剂(增氧分解类型),同时合理开启增氧设备,促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种:到正规鱼苗场购买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划一的鱼种。可在放苗前1-2小时全池泼洒防应激产品;放苗时,在放苗区域内重点再泼洒一次,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苗种成活率。

饵:放苗后,应逐步增加投喂量,同时可适当添加营养类添加剂拌料投喂,调理鱼类的肠胃。投料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以及“四看”原则(看天气、看水质、看季节、看吃食情况),视养殖情况适时增减料或停料。

混: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以及自身的养殖目标,合理利用水体资源和饵料,提高亩产量,增加养殖效益。中上层滤食性鱼类有鲢鱼、鳙鱼等;中下层鱼类有草鱼;底层鱼类有青鱼、鲫、鲮等。

管:日常管理应做到“四勤”:一勤巡塘(早中晚)。二勤注水(少量多次、及时);三勤观察:吃食、八个水质指标 (溶解氧、氨氮等)、鱼病等情况。四勤检查:如检查增氧机底盘有无生锈或松脱等情况,并记好饲养日志。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4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