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茶叶是我国比较出名的一种保健饮品,它有很多种不同品种的茶叶。不同的茶叶会有不同的味道和口感,可以起到不同的保健养生效果。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绿色,故名。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红茶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红色,故名。中国著名的红茶有安微祁红、云南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
花茶花茶是成品绿茶之一。将香花放在茶胚中窨制而成。常用的香花有茉莉、珠兰、玳玳、玫瑰、柚花等。以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为主要产地。苏州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名品;福建茉莉花茶,属浓香型茶,茶汤醇厚,香味浓烈,汤黄绿,鲜味持久。
乌龙茶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特征是叶片中心为绿色,边缘为红色,俗称绿叶红镶边。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一般以产地的茶树命名,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水仙、单枞等。它有红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红茶涩味浓烈;有绿茶的清爽,而无一般绿茶的涩味,其香气浓烈持久,饮后留香,并具提神、消食、止痢、解暑、醒酒等功效。清初就远销欧美及南洋诸国。最受日本游客的欢迎。
白茶白茶是一种不经发酵,亦不经揉捻的茶。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类,故名白茶。其中以银针白毫,最为名贵,特点是遍披白色茸毛,并带银色花泽,汤色略黄而滋味甜醇。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县和政和县。
砖茶砖茶属紧压茶。用绿茶、花茶、老青茶等原料茶经蒸制后放入砖形模具压制而成。主要产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砖茶又称边销茶,主要销售边疆、牧区等地。
茶的种类功效与作用绿茶:对抗癌症和眼疾
绿茶富含抗氧化剂,还有其他抗病毒物质,它们可能会降低青光眼和其他眼疾转为癌症的风险。研究还表明绿茶能够改善骨质状况。显然,它所含的化学物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延缓它的衰老,这对于有骨骼问题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是一良药。
红茶:红茶会增强免疫力根据食品科学杂志报道,红茶会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并且把患子宫癌的风险降低一半(与绿茶相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糖尿病。
这种类型的茶含有多糖,它可能含有抗葡萄糖物质。格雷伯爵茶,英式早餐,和其他一半的混合物质都是用红茶叶做成的。
白茶:促进瘦身(与皱纹对抗)白茶能消耗掉某些脂肪,2009年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当白茶提取物进入人类脂肪细胞的时候,它会降低与新脂肪生长有关的基因的活跃度,并且消耗掉某些现存的脂肪。
它还会给你带来美貌:去年在英国科学家发现,白茶可以控制对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起作用的酶类,就是那些一夜让你产生皱纹的过程,白茶会让它们不起作用。
小贴士:如果你对咖啡因敏感,那么你可以选择白茶,它的咖啡因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茶叶。
乌龙茶: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乌龙茶促进新陈代谢,一项研究发现,在你吃快餐的时候,乌龙茶会让你的新陈代谢加速10%(与绿茶的4%相比)。另外,它还会降低你在用餐期间吸收的脂肪,并且帮助降低有害胆固醇的水平。
绿茶有哪些市场上常见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剑叶、峨眉春语、采花毛尖,信阳毛尖,马边云雾茶,崂山绿茶,日照绿茶,汉中仙毫,天柱剑毫,岳西翠兰,峨眉雪芽,庐山云雾茶,汉家刘氏茶,英山云雾茶,竹叶青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太平猴魁,慧明茶,老竹大方,恩施玉露,蒙顶甘露,剑春茶,休宁松梦等等,都属于绿茶类。
其中最出名的是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的太平县猴坑村)都是属于绿茶一类的。
佛手茶产于福建永春县﹐此茶约于一九一九年﹐由永春华兴公司开发种植﹐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佛手茶的特征和栽培技术。
佛手茶的特征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佛手本是柑桔属中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 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为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而且因为制出的干毛茶,冲泡后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永春佛手始于北宋, 相传是安溪县骑虎岩寺一和尚,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培植而成。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 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周谷城先生亦为之题赠?永春名茶?条幅。
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永春佛手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茶树树冠高大,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叶缘锯齿稀疏。
佛手茶的栽培技术
一、定植技术
茶园的建设应在重视生态平衡,不破坏自然资源,水土保持,从本地的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建设好茶叶生产基地,使其适当集中连片,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更有利于集中设厂加工,提高茶叶质量。茶叶的建设还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并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
1、茶树良种化:结合当地实际生产茶类,生态条件等确定纯正不受污染的品种,健壮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佛手茶苗进行栽培。
2、茶区园林化: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要以治理水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现园林区域化,专业化。
3、茶园水利化:建园应不过量破坏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要广辟水源,建好茶园排灌设施,水源应符合部颁标准,不受污染并做到旱季能灌,涝季能排。
4、栽培科学化:要求合理密植,重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辅以化肥(复合肥、尿素等),正确运用采剪技术,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采用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1)气候条件:佛手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喜欢温暖湿润地段,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以上的地域大气湿度以80%左右最好,不低于60%,年降水在1000mm以上。
(2)土壤条件:佛手茶树喜欢酸性土壤,PH值4.0―6.5之间,玉斗镇境内均属红壤微酸性土壤,非常适合佛手茶的种植,但土壤中游离酸钙超过1.5%时,对茶树生长就不利,还有通气、蓄水、保肥、保温等方面均应注意对佛手茶树的影响。
(3)地理条件:茶园宜选择在海拔450―750m之间,坡度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方,以10―20?坡地最为理想,坡向选择座北向南方向较为理想,做到?山顶造林,山腰种茶、山下种粮?的综合开发。
(4)梯级茶园的建设:注重建设等高线的修梯原则,畦面要平衡,防止水土冲刷,一般随弯随势,尽量取直便于管理打好基础,宜采取表土回沟,心土筑岸,将心土挖出外沿筑岸,岸高20cm左右,畦面向内稍倾斜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畦面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在1.5―2.5m左右,采取单行或双行定植,1.5m宽畦面宜定植单行,2m宽畦面宜种植双行,以提高早封行,早投产,株距单行采取0.30―0.35m,双行采取0.3―0.4m株行距为宜(三角形排列错开定植)。
(5)茶园畦面心土筑岸,表土回沟时,沟宽与沟深度要适合茶树的根群发育,宜拉沟宽0.4m左右,深0.5m左右,以表土杂草回沟,并每亩施以有机肥料(农家肥)30―40担,石灰粉50斤,钙镁磷100斤作基肥混和土壤后待种植,选择在立春―雨水季节进行定植,佛手株高选择15―20cm健壮无病虫害苗木定植,定植后做好稻草等覆盖,以利提高成活率。
二、管理技术
1、 佛手茶园的管理,对幼龄茶园的耕除管理不同于多年老年茶园,要注意不能耕除太深,次数要比较少,耕锄要结合间作绿肥的播种和撒施肥料同时进行,耕锄的深度1―2年内宜进行浅耕,耕深8― 10cm左右,年耕锄2―3次,随着茶园的苗木长势,耕锄深度不断耕深至15―20cm,深耕时距植株15cm以外进行,并注意少伤着根部,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长期干旱天气不能耕锄,防止水份散发,提倡草生栽培,刈草铺园,增加腐殖肥料,以利于疏松土壤。
2、肥水管理:选用腐蚀的厩肥、堆肥、绿肥、饼肥等,提倡年施一次有机肥料,以农家肥为主,以提高幼龄茶树的长势,从而提高茶树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叶绿素,叶片肥厚,提高茶叶品质,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茶树提供全面的营养,而且 肥效期长,可增加或更新土壤 要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有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辅以 化学肥料如 复合肥料,尿素等,宜采取薄肥勤施的施肥原则,每2个月撒施一次复合肥料与尿素(比例为2:1搭配),又根据幼龄茶树对磷钾肥需要较多的特点,三要素比例:1―2年生为1:1:1,3―4年生为2:1:1,施肥的数量1―2年生每亩纯氮2―5公斤,2―3年生每亩纯 氮5―7公斤,3―4年生亩施纯氮7―10公斤,施肥量还应按亩植株数、长势、土壤及肥管条件而定,随着茶树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适当加大,一般生产100公斤干茶,要补充纯氮9公斤,磷4公斤,钾2.66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3:2:1。总之施肥原则是:要达到经济合理用肥,充分发挥肥效,一般采取开沟施肥与撒施结合,做到科学施肥,以发挥最大肥效。
3、定型修剪:应采取低位修剪,矮化树冠的原则,扩大采摘面积,适当降低高度,可减少分枝层次,有利于茶树体内水份与养分的运转,又可减少树体每年对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茶树的 经济系数,幼龄树的定型修剪,当年度一般在冬季9―10月份进行,离地面高度30cm剪平,第二年5月份春梢硬化后定型修剪高度40―50cm,9―10月份控制在60cm以内,以后视佛手茶树的生长速度,疏枝修剪至80cm内定型树冠,高度一般不超过1m株高。
4、低产茶园改造:针对未老先衰茶树、重采摘、轻管理的茶园等,树龄在15年以上,均应采取深修剪直到台刈、改种(套种)等技术措施,深修剪一般高度掌握在50―60cm,台刈掌握在离地面20―25cm,由于台刈都是从根颈部萌发的枝梢(新梢),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形成整齐的树冠和健壮的树势,在加强肥水管理下,能使茶树迅速增长,对打造好佛手质量,提高档次,创效益,争品牌具有深远意义,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对树龄十几年的中年树,宜采取深修剪的办法,重修剪的高度在离地面40―60cm为宜,一般疏剪去茶树1/3―1/2,要求修剪整齐平整,台刈与重修剪的时间掌握在春茶采摘后进行。
5、 病虫害防治:本地茶园常见的病虫害是茶 尺蠖、 假眼小绿叶蝉、茶云纹叶枯病、 茶毛虫、 黑刺粉虱、 茶蚜、茶小 卷叶蛾、茶 菜枯病等多种病虫害,以假眼小绿叶蝉、蚜虫、 粉虱为害最为猖獗,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增施农家肥有机质肥的基础上,增强茶树的健壮树冠;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加强预测预报、掌握好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并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执行,降低农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数量,以高效低毒等生物药剂为主,把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并以 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规范,严禁茶园使用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