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喷洒到作物或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光照、自然降解、雨淋、高温挥发、微生物分解和植物代谢等作用,绝大部分药剂已消失,但还会有微量的农药残留。残留农药一般对病、虫和杂草无效,但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却会造成危害。在农药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控制农药残留,保证人、畜安全、健康,环境安全,已成为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农药残留呢?
(1)合理使用农药。应根据农药的性质,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科学、辩证地施用农药,力争以最少的用量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
合理用药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对症用药,掌握用药的关键期与最有效的施药方法。
②注意用药的浓度与用量,合理科学确定施药量。
③改进农药性能,如加入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等,以改善药液的展着性和渗透性能,提高效果,减少用量。
④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要合理混用农药。
(2)安全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法规,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使用有关法规、条例规定的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和“三致”农药。严禁高毒、高残留和“三致”农药用于果树、蔬菜、粮食、中药材、烟草等作物;禁止利用农药毒杀鱼、虾、青蛙和有益的鸟、兽等;施用农药一定要在安全间隔期内进行。
(3)采取避毒措施。在遭受农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一定时期内不栽种易吸收农药的作物,可栽培抗病、抗虫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的施用。
(4)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实行农作物的合理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减少速效氮素化肥使用量;推广温室、大拱棚等设施栽培,并在设施栽培中推行防虫网等农业防治措施;积极开展性诱激素、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防病等生物防治措施;大力推广黑光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措施;在设施栽培中实行白天高温调控、夜间通风降湿、防虫网封闭通风口的生态防治措施;科学进行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5)掌握好收获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和利用栽培作物产品。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也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收获时该作物离最后喷药的时间越长越好。
(6)进行去污处理。对残留在作物、果蔬表面的农药可作去污处理。如通过暴晒、清洗等方法,减少或去除农药残留污染。
(7)大力推广使用天达2116、农药降残剂等,降解农药残留。据山东外贸和植保部门试验,喷洒天达2116能有效降解作物的农药残留,喷洒3天后其农药残留比对照减少50%左右,喷洒15天后可减少90%以上,使各种产品达到绿色标准。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为了防止农药药害,可以采取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作物生长发育离不了农药有机肥,假如在栽种时并没有操纵好量,那麼会造成肥害或是药害,会明显危害作物生长发育,比较严重的情形中会造成作物身亡,那麼药害有什么?怎样预防呢?下边是有关农药药害基本上病症鉴别与防范措施,大伙儿能够参考。
一、农药药害表现症状叶发生不一样色调形状各异的色斑(喷雾器应用色斑多见细微环形)或发枯破孔;叶片失绿(如广灭灵对桃树的药害、三氯苯类灭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等);叶片失绿(如过多应用赛克津使黄豆叶片变成淡**);叶片烧糊(如莠去津对麦子小苗的药害);
叶片畸形(如杜耳、钢缆使苞米心叶歪曲成鞭状,常称之为牛尾巴叶);叶片掉下来等。果发生斑果(如黄褐斑、色素斑等,波尔多液可在iPhone或梨上造成锈迹)、畸果、掉果等。花关键是在开花前或开花成熟期服药,造成花落、提早凋落或虚有其表等(如波尔多液和油溶剂等在开花期喷药会造成桃树花落)。
根造成烧根或变宽(如五氯酚钠对稻谷根的药害,4D类灭草剂在稻谷拔节期应用会使茎尖部肿胀);根毛稀缺。种籽主要是出苗率减少(如拌种双拌小麦种,剂量超出0.5%会减少小麦种出苗率)。
二、药害防范措施
排灌挽救对一些灭草剂造成的药害,适度排灌也可缓解药害水平,如农利来造成的药害可根据排灌缓解。施肥挽救一般对造成叶部药害,主茎失绿等病症的药害,增施肥料可缓解药害水平。洒水渗滤若是由叶片和主茎喷撒某类农药后而造成的药害,并且发觉早,可快速用大量的冷水喷撒受药害的作物叶片,不断喷洒冷水2~3次,尽可能把主茎表层上的药品刷洗掉,并追施磷钾肥
推动根茎生长发育,以提高作物恢复力。生长激素挽救针对抑止或影响绿色植物生长素的灭草剂、绿色植物萘乙酸,如2.4D丁酯、二甲四氯、乙希利等药物,可喷洒生长素减轻药害水平;如农作物遭受氧乐果等农药的药害,可在被害作物上喷洒0.2%的硼砂溶液。药害是十分比较严重的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形中会造成 作物生产量降低或是身亡。因此大家在应用农药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以防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