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绿藻太多处理方法:药物除藻、养黑壳虾、定期清洗。
1、药物除藻
绿藻在鱼塘中生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太肥,氮、磷和钾含量太高,而这些都可以用药物来处理。通常用硫酸铜泡沫水或用生石灰,漂白剂后的水,每月整个池塘撒一次,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藻类,而且还可以消毒。
2、养黑壳虾
针对绿藻,其实最好的选择是虾,虾藻类的吞食能力很强,所以只要在鱼塘中设置黑壳虾就可以解决藻类爆裂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是,虾不能与养鱼竞争,因为有些鱼吃虾,有些虾吃鱼卵,所以要确保两者能够相处。
3、定期清洗
大多数直立的绿藻只能短时间管理,虽然不可能永远阻止藻类爆发,但定期清理可大大延缓藻类爆炸的时间。一般来说,春秋两月可冲洗一次鱼塘,在绿藻繁殖季节,即5月至9月,需每月清洗一次,这样可以防止水藻爆发。
鱼塘的管理
1、水质管理:首先要对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其次,要掌握鱼塘换水的时机和方法。换水时,应该选择清晨或晚上,避免在鱼塘水温过高时进行。另外,在换水时,要把底泥和废弃物清理干净,避免腐烂物质对水质的影响。
2、饲料管理:首先,要选用适宜的饲料。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鱼,需要不同类型的饲料,选择适宜的饲料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其次,要控制饲料量和投喂次数。饲料过多不仅会浪费,还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鱼的生长。适量的饲料和定时定量的投喂可以提高鱼的食欲,促进鱼的生长。
淡水鱼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从而获得产量的生产方式,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
本文介绍淡水鱼的养殖方式、养殖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一、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
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
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二、淡水鱼类的养殖方式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①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②单养、混养和套养。
③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④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三、淡水鱼类养殖的条件要求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
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
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
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
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四、淡水鱼类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休整池塘。
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2、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3、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