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品种
选择植株生长势好、分枝能力差、抗晒伤能力强、果型大、蜡粉多的中晚熟品种,如北京冬瓜、粉冬瓜等。一般不选绿皮冬瓜,因为抗日烧能力差,不适合攀援栽培。
二、选地做畦
选择地势高、排水好、土壤疏松的地块。栽培畦一般由固定种植畦和爬坡畦组成,两者间隔排列。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边境检查。
1.单向边条做法是边条宽83cm,南北边条并列成一组,北边条为耕作边条,南边条为爬坡边条,北边条较高,逐渐向南边条倾斜,可以阻挡北风,防寒。在栽培畦的中线剪沟条施底肥,在底肥上种一排冬瓜,冬瓜向南延伸攀援藤蔓。
2.双向边界做法是按东西延伸方向做1.3 ~ 1.5m宽的栽培边界,在边界南北两侧做平行爬坡边界,边界宽83cm。在栽培畦的中线切沟条施底肥,在底肥上种植两行冬瓜,冬瓜由南向南、由北向北延伸。
三、定植
种植时间在春季当地晚霜后,种植深度以将瓜苗埋在土坨中为宜。有两种方法:普通种植法和水稳育苗法。
1.常见的种植方法:在栽培畦中挖一个长宽为60 ~ 66 cm的种植穴,将幼苗轻轻放入穴中,覆土掩埋土块,然后浇上种植水。
2.水稳育苗法:先在栽培畦内开一条深13 ~ 16厘米、宽20厘米的浅沟,然后浇沟水。当水渗下去一半时,把幼苗放在沟里,等水完全渗下去后,用土把沟封好。
四、肥水管理
攀援冬瓜肥水管理重在栽培畦,浇水施肥可结合;爬畦一般不特别浇水追肥,可根据间作作物的要求进行。瓜蔓生长初期,在苗前开20cm深的沟,沟内撒农家肥,每沟10kg,然后灌溉,水渗下去后再施化肥,每沟1kg葡萄树覆盖栽培床后,不再需要浇沟和施肥。可根据土壤墒情施水,化肥和稀粪肥可随水施。旱季一般5-10天施一次水,雨季不施,注意排水防涝。
五、田间其他管理
1.翻耕除草在浇完种植水后进行。中耕的原则是不要让幼苗的根部松动。中耕时,在秧苗基部适当培育一个半圆形的土堆。土壤墒情好的时候,可以翻耕2 ~ 3遍再浇水。
2.当茎被拉伸到60 ~ 70厘米长时,就要用铁丝把藤蔓压下去。方法是:沿每株苗木根部北侧开半圆形浅沟,深6 ~ 7cm,将藤蔓放入北侧沟内,埋土夯实。压藤时,注意使茎顶端2 ~ 3片小叶露出地面,不要把生长点埋在土里。当茎蔓向前伸展60 ~ 70cm时,用同样的方法在南侧开一条浅沟,第二次盘卷压蔓。每4 ~ 5个叶节压一次,全生育期可压三四次。注意去掉多余的侧蔓、卷须和雄花。对于长势旺盛的植物,可以把藤蔓压得更深,把茎拧成一团,劈入土中;长势弱的植株可以浅一些,其节位要远一些,不能靠近果实(离果实一两个节位),更不宜将雌花的节位压入土中。对于已发出的分支,生产采用有空间就保留,没有就切断的原则
大棚小冬瓜地爬种植技术
首先可以增加亩种植量。 如果让小冬瓜在地上自然爬行生长,一亩地定植量也就在700棵左右,但是如果将其进行立体种植可以种植2300棵左右,因为小冬瓜都是采取一株留一个瓜的方式,菜农在摘瓜时都会按照不同的时期留瓜大小不同,所以小冬瓜单株产量不会降低,这样小冬瓜的亩产量就会增加3-4倍。
其次可以减少小冬瓜白肚皮和日灼瓜的产生。 如果小冬瓜在地上爬行生长,结的瓜就会贴地生长,着地的一面就会产生“白肚皮”现象;而相反的一侧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现在天气温度高,光照强烈,所以容易产生日灼瓜,而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小冬瓜的品质,使得效益降低。 但是采用立体种植以后,不但可降低棚内的温度,而且小冬瓜是被离地吊起,不会接触地面,所以不会产生白肚皮现象;再者因为结瓜部位距离生长点间隔5片叶以上,这样小冬瓜不会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也不会产生日灼瓜,从而提高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