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果不是天山雪莲的果实。
是菊科离苞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雪莲果的块根。
雪莲果栽培技术
生长环境
雪莲果特耐强光,喜中低温,忌涝怕旱。在年均气温18℃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生长适温5至25℃,最适气温10至20℃,相对湿度80至85%。块茎(即种薯)在播种后约2个月萌发,温度高于16℃时,块根开始膨大,20至25℃时进入膨大高峰期。不耐寒,遇霜冻地上茎干死,块根在0℃以下不易受冻。因此,适宜在低纬度、海拔约1000米、常年云雾缭绕的温凉山区生长。
繁殖方法
育苗前,选择表面光滑、无斑点、无霉变的种薯,每块重30至50克,带1至2个芽眼。切薯时,切面要平,不损伤芽眼,切后用0.2%的百菌清或多菌灵喷洒,或用0.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也可用草木灰涂抹切口。将种块平铺于小拱棚内,覆盖湿润细土或河沙8至10厘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或稻草保湿,切忌底部积水。待种苗长到13至15厘米时,定植,即可移栽,深度为5至6厘米,移栽时,浇足定根水。
整地
选排灌方便、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约5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15%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地块。整地时,要求细、匀、松,创造深厚、疏松的土壤条件,以提高土壤的透性、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根系充分生长和块根膨大。种植前一年,于冬季深翻约30厘米,晒白,开深沟作畦,在排水良好的地块做宽畦,在排水差的地块做窄畦或高畦(畦高35至40厘米,宽约100厘米,沟宽约40厘米)。
定植
采用单行种植的方式,行距约140厘米、株距约50厘米,种植密度为900至950株/亩。施基肥时,在畦的中间开1条深约20厘米的沟,在沟内均匀地撒上一层生石灰,再集中施基肥。基肥每穴用商品有机肥1千克和草木灰0.5千克。在基肥表面施一层薄土后,移栽种苗,浇透定根水。
定植时间因地区而定,大多数都是在春季进行,如果浅土层5cm的土壤,适合在温度14-15左右的时候定植,定植的方式非常多,可直接采用茎块种植,也可以育苗移栽,或者在夏季进行分枝。
抚育
肥水管理:雪莲果在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少,在生长中、后期,随着块根的膨大,需水量剧增,要及时灌溉。施肥以基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在块根膨大时,结合中耕培土,每株追施硫酸钾50克,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并注意培土起垄,不要将膨大的根裸露在土面外。
整枝摘心:当雪莲果茎长到1米高时,会有部分分蘖枝,要将过多的枝条除去;长势过旺的植株还需摘心,控制地上部分旺长,促进块根膨大。
采收
雪莲果尚未有法定的成熟标准和采收期,但生产中,采收早晚与其产量、贮藏、留种、加工利用和轮作有密切关系。由于块根汁多脆嫩,采收过早易裂,降低质量,增加裂薯率,宜在12月上旬土壤稍干、块根自然失水后,再陆续采挖,可减少裂薯率;过晚采收易遭受冷害。
雪莲果于11至12月份花谢后,待全部枝条、花败后,植株茎尖开始凋谢,遇霜后叶片开始黄化,地上部分干或在薯转为橙**时,先将枝条砍割留20至30厘米的基桩,挖松两侧墒沟,连同基桩慢慢拔起,剥离块根,然后从底部切除,切口不得大于2厘米,否则,易腐烂,把块根拿下,放置阴凉、通风处。由于块根含水量高、皮薄,呼吸作用旺盛,与空气接触时表皮易变为绿色,对品质影响较大,所以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留种
雪莲果采挖后,把种球芽切下,待创口晾干后,用75%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或用10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捞出后,用湿河沙埋于地窖或无冻害的室内假植,芽眼朝上,待来年2至3月份扒开河沙,种芽长约4厘米时,便可定植(各地应根据气温而定)。
雪莲果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有:园址选择、摘心修剪等。
1、种植技术:在种植雪莲果前要先选择园址,最好在高山或者沙漠地区,土质松散、肥沃、水质比较干净的地方,灌溉、排涝方便更有助于雪莲果的生长。在种植上之后,要及时的浇灌一次水,在10-15天左右进行一次松土处理,这样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湿度,地里面的草也应及时的清除,避免跟果苗争抢养分,促进幼苗的生长。
2、栽培方法:选择好土地后,就可以开始整地翻耕,肥料可以选择一定量的磷肥、钾肥,施足底肥浇好底墒水。当雪莲果根茎长至1米左右的高度时,会生长出部分分蘖枝条,发现后需及时剪除,对于生长过于旺盛的苗株,还需进行摘心修剪,控制上端的生长部分,促进块根的膨大,提高整体的产量与质量。
雪莲果的生长环境
雪莲果原产于智利中北部,多生长在中高原地带,在我国的种植也十分广泛,植株喜欢凉爽的气候,最适宜在低纬度、高海拔的温凉山区生长。雪莲果喜中低温,最适生长温度为5-25℃,在年均气温18℃以下的地区均能生长,这种植物的耐寒性是比较好的。
雪莲果对于水分的要求较高,空气相对湿度最好在80-85%左右,大棚养殖的话,空气湿度最好不哎哟有太大的变化,否则容易造成裂果。雪莲果比较喜欢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壤,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好在15%以上,还要有较好的蓄水保肥能力,这样有利于块根的充分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