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品(食品)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生产而得到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但我个人觉得并不十分准确,其中并没有提到不允许使用转基因,而这在有机弄农业中是不允许的。)
有机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于加工、贮藏、运输、包装、标识、销售等过程中,也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
有机标准各个国家不同,中国的是《中国国际有机标准》,影响力一般般。目前比较主流的几个标准是美国有机标准、欧盟有机标准和日本有机标准,在国际上广受认可。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
除有机食品外,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是指为保证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低于规定允许量,从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作物收获的间隔期。安全间隔的长短取决于农药品种、作物品种、使用方法、使用量和气象条件。根据农药的特性,为各种作物制定了安全间隔期,以限制最后一次试用期。将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农药标签涵盖了农药的特性以及在整个农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同时,该标签还表明了在整个农药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合理解决方案。在使用前,掌握徽标上的图像地图,并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农业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促进农业生产。
正确校准施涂设备,确保施涂量。使用后立即清洁医疗设备。一旦发现医疗器械泄漏,必须立即修复。注意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准备好备件。不要在刮风的日子喷洒;使用时的风速应刚好足以分散药液,不能使药液飘移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用药时注意药液的飘移,不要污染周围农田和工作人员。
高温通常伴随着强光,容易导致绿色植物的叶和茎枯萎,降低绿色植物的免疫系统功能。此时喷洒容易造成肥料伤害,特别是一些高碱性农药,叶春晖碱合剂、氧化乐果、农用链霉素等被喷洒到作物的叶茎出口孔,以提高作物的供电压力,破坏作物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可导致烧叶、卷叶、枯萎等病害,对植物的生产和销售危害极大。由有机化学工业人工开发和合成并生产的一类商业化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可在无公害栽培和中药生产中限量使用。
法律主观: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这类食品的原料对种植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执行“环境友好”的生产条件,在加工中有食品配料的特定标准。例如,专门有绿色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准则,在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中,绿色食品能协调环境—资源—加工—健康的关系,是本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食品在国际上有以下称谓:1.有机食品,2.生态食品,3.自然食品。在我国因与环境、健康有关的事物常冠以绿色,所以在引进国际上的概念时,便定名为“绿色食品”,并—直沿用下来,目前这一称谓已深入人心。绿色食品的生产中执行两级标准:1是a级,2是aa级,这种产品、产业的结构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很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在种植、加工两方面,我国都规定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范,对于取得标志的食品定期进行复审和检则,因此加工绿色食品是有严格要求的。下面阐述其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a级绿色食品中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1)亚铁氰化钾。(2)4—已基间苯二酚。(3)硫磺。(4)硫酸铝钾。(5)硫酸铝铵。(6)赤藓红。(7)赤藓红铝色锭。(8)新红。(9)新红铝色淀。(10)二氧化钛。(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加氨生产)。(12)硫酸钠(钾)。(13)亚硝酸钠(钾)。(14)司盘80。(15)司盘40。(16)司盘20。(17)吐温80。(18)吐温20。(19)吐温40。(20)过氧化苯甲酰。(21)溴酸钾。(22)苯甲酸。(23)苯甲酸钠。(24)乙氧基喹。(25)仲丁胺。(26)桂醛。(27)噻苯咪唑。(28)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29)乙萘酚。(30)联苯醚。(31)2—苯基苯酚钠盐。(32)4—苯基苯酚。(33)戊二醛。(34)新洁而灭。(35)2、4—二氯苯氧乙酸。(36)糖精钠。(37)环乙基氨基磺酸钠。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可以按照国家标准合理使用添加剂,这是因为,除了生、鲜,并在能达到商业无菌的条件中生产、储存、无包装的食品外,加工食品都要直接的或间接的,或多或少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拿食盐这一原料为例,我国法定在食盐中加碘元素,而加入的碘强化剂,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所以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产品的企业。可以使用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中允许的食品添加剂。
法律客观:绿色食品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由以下部分构成: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这项标准的目的,一是强调绿色食品必须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以保证绿色食品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安全性;二是促进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产地的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养殖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它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个部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它包括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和水产养殖药的使用准则,对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生产资料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剂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以上述准则为依据,按作为种类、畜牧种类和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特性分别制定的,用于指导绿色食品生产活动,规范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技术规定,包括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此项标准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其卫生品质要求高于国家现行标准,主要表现在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项目种类多、指标严。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必须是来自绿色食品产地的、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出来的产品。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此项标准规定了进行绿色食品产品包装时应遵循的原则,包装材料选用的范围、种类,包装上的标识内容等。要求产品包装从原料、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都应有利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包括包装材料的安全、牢固性,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或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循环利用,可降解等具体要求和内容。绿色食品产品标签,除要求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外,还要求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规定。绿色食品贮藏、运输标准此项标准对绿色食品贮运的条件、方法、时间做出规定。以保证绿色食品在贮运过程中不遭受污染、不改变品质,并有利于环保、节能。绿色食品其他相关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定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标准等。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为核心,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绿色食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为核心,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4.绿色食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