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具有安全、卫生、提高产量、节水节肥、增加收入等优点,具体说明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卫生
大棚蔬菜有大棚膜使大棚内的蔬菜与外界隔离,可以减少大棚外病虫害对棚内蔬菜的侵害,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从而减少蔬菜的农药使用次数,更有利于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
2、节省成本
大棚蔬菜由于外面有大棚膜的保护,所以受雨水的影响比较小,肥料不容易流失,同时大棚膜不透气,棚内水分也不易蒸发,有利于保持棚内土壤的含水量。田间栽培由于没有任何附属设施的保护,肥料容易被雨水冲走流失,水分蒸发也比大棚快。所以在肥水管理上,大棚蔬菜比田间蔬菜节水节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3、适栽品种多
大棚蔬菜可选择的蔬菜品种比田间蔬菜品种种类更多,一般当地田园能种植的蔬菜品种,大棚都能种植。而大棚能种植的蔬菜田间不一定能正常生长。
4、提高产量
大棚膜具有保温的作用,并且膜内温度可以调节,所以对环境的敏感度小于田间蔬菜,受环境的影响也小于田间蔬菜,可常年种植蔬菜,四季都能生产丰收。而田间蔬菜的生长仅靠自然直接提供的光温热资源,蔬菜的种植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过去,冬季瓜果短缺的原因也在于此。因此,大棚栽培可以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土地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一般大棚栽培比田间栽培可多种1至2季蔬菜。
基本农田可以种植粮、棉、油、蔬菜。
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1、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3、蔬菜生产基地;
4、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扩展资料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管护,必须采取行政、法律、政策、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不断加强管理,实现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数量、生态的综合全面管护。
1、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作为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核心之一,承担着保护耕地精华部分的重要职能。通过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完善巩固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使之成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坚实基础。
2、做好三个结合。与各类规划相结合,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相结合,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
3、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制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优惠政策,并整合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惠农资金,建立永久基本农田补偿金制度。
4、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拟定颁布“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积极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同时建立信息系统,备案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信息;建立公开查询系统,向社会公开保护区坐标位置和保护政策;设立统一规范的界桩和保护标志;公开网络举报系统和举报电话。
百度百科-永久基本农田
百度百科-基本农田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