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明轩名词解释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4:44:37
字号:

中国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明轩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在游览和居住双重目的下发展起来的园林建筑。

起源于商、周时期帝王的离宫苑囿。春秋战国时期模仿自然山水堆山造园。秦、汉时期私家府宅园林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大量兴建宗教祭祀园林。

唐、宋时期,苑囿向宏伟、奢华方向发展,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供人们共同游豫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体现在景区划分、造山、理水、花木栽培和建筑等方面。

园中多以墙垣、漏窗、廊、亭、榭、轩、阁、假山、树木等分隔空间,划分景区。分隔的空间相互穿插渗透,似隔非隔;各景区自有特色,又主次分明,增加了园林的景深层次。

园中用土石堆叠造成峰、峦、岭、岫、壑、谷、悬崖、峭壁等形象,构成造型奇特、构图优美的山景,形成峰回路转、幽深曲折的意境。

园中水景以平静为主,可分可聚,岸曲水洄,似分似连。并以山石点缀为驳岸,石矶、港汊,山水相依,自成天趣。花木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景色画面,可以围合空间,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配衬主景。

园中建筑有厅堂、轩、馆、楼、台、阁、亭、榭、廊、舫墙等,它们与山水花木共同组成园景,供人眺望、休憩,联结景区,过渡景色和遮蔽景物。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追求自然情趣,以人工山水为造景主旨,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人工的方法浓缩、再现无限的大自然的美,创造了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体现出人和自然统一的审美理想。在构园造景方面显现出高度的艺术辩证法,即山水花木的配置、空间的分隔、景区的划分、建筑的布局等,对景、借景、分景、隔景的构成上,贯穿了曲直、藏露、虚实、断续、大小的辩证统一,形成了幽深曲折、优美和谐的艺术境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81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