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池塘,同一的池塘不同的养殖阶段,水环境的营养素供应差异甚大,所以灵活处理。以下谈最常用的几点:
1.鱼苗培育期的施肥与肥水技术
乌鱼鱼苗阶段初期以浮游动物为食,所以需要施肥肥水培育浮游动物。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绿肥作为基肥和追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培出的水色较好,浮游动物丰富。不足之处:一是用量大,使用不方便,有臭味;二是若发酵不彻底,易引起池塘缺氧造成鱼苗浮头甚至死亡。另外,发酵不彻底的绿肥含有害细菌,还会引起鱼得病。目前又安全,效果又好的肥料是微生物肥料,它是有机物料经有益微生物(如孝素菌)发酵后适量添加无机营养元素而制成。其优点:一是营养成分全面,配比科学;二是用量少,使用方便;三是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即可培育丰富的浮游动物,又可改善水质,预防鱼苗疾病,用量为每公顷水面每米水深45-75千克,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晴天上午使用效果更佳。投苗后2-3天施追肥,1周后再施1次,用量为每公顷水面每米水深30-45千克。
2.加注新水与换水
加注新水与换水是保持池塘水质良好状态的重要措施。鱼苗培育阶段,随着培育池的施肥、投饵和鱼苗的成长,水质很容易过肥,甚至恶化,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因此,需要适时注入新水,调节水质。一般经过一个星期注入新水1次。早期以加水提高水位,调节水质,首次加5-10厘米,以后每次可加10-15厘米,直到应达到的水位。苗种培育后期和成鱼养殖阶段,随着鱼的增长,投饵量加大,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容易变坏,特别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特别快,因此,需 要经常换水。在成鱼养殖早期,可以每周换水1/3。随着鱼提增大根据水质变化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科学投饵
使用优质饵料,确定合理的日投放饵料和日投放次数,选择适合乌鱼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饵料型号,可以减轻残饵和代谢物对水质的不利影响,避免藻类因水质太肥而过度繁殖。
4.适量套养滤食性鱼类
适量套养鲢鱼、鳙鱼、罗非鱼等滤食性鱼类,可以防止藻类因密度过大而发生老化。
5.纠正水色过浓的现象
在水源不足、换水不方便的池塘,可以适当增加水葫芦、水花生的种植面积,施用一些能降低水中氨氮的有益微生物。当然,这对清淤和杀藻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