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瓷,又称宫廷黄瓷。瓷器的一种。始于唐代,以安徽南寿州窑所产最著名。唐代除寿州窑外,四川邛崃窑、湖南长沙窑也烧黄釉瓷,但颜色较偏青绿。质量最高、色彩最纯正的高温黄釉瓷,以宋代汝窑所烧的茶叶末釉瓷器为佳。黄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有崇高、高贵、权力、威严、智慧、神秘、华贵等象征意义。
黄釉瓷分为分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后呈现黄色,到清代时在烧制的黄釉中加入了玻璃白,呈色较明代亮且白,无明代的娇嫩之感。
烧制方法
一种是在素坯上直接施黄釉然后再烧制,另一种是在已烧制的施黄釉。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明代黄釉瓷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