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外形:条索肥壮、圆整呈蜻蜓头、沉重,枝心硬,枝头皮整齐,叶大部分向叶背卷曲,色泽乌黑油润,砂绿明显(新工艺中,红镶边大多已经去除)。
2/5
内质: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种清香味;茶汤金黄、橙黄,滋味醇厚甘鲜,稍带蜜味,鲜爽回甘。
3/5
叶底:枝身圆,梗皮红亮,叶柄宽肥厚(棕叶蒂),叶片肥厚软亮,叶面呈波状,称“绸缎面”。
最核心特征:干茶沉重,色墨绿;茶汤香韵明显,极有层次和厚度;评叶底应肥厚软亮。
4/5
铁观音,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既是茶叶名称,又是茶树品种名称。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这与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
①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②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5/5
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使用陶制小壶、白瓷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于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壶容量的茶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l一2分钟后将茶汤匀倾入小蛊内,先嗅其香,继尝其味,浅斟细吸,确乃一种生活艺术享受。有朋自远方来,给以功夫茶,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而品饮者亦以能尝到一杯名贵的铁观音茶为快。
铁观音茶一向为闽、粤、台湾茶客及海外侨胞所珍爱。此茶一经品尝,辄难释手;
50年代以来,铁观音茶逐渐为华北人民所喜
铁观音茶是中度发酵,茶性平和,其产地为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其干茶特征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且绿蒂,天然兰花香馥郁,其汤色清澈金黄,滋味醇厚,入口微苦,七泡有余香,其叶底肥厚明亮,鲜活如初。
锐、鲜、香、韵,是铁观音特有的种姓表现,亦是铁观音的香气和滋味的共同体现。
1.看外形
看外形主要是观察铁观音的外形、色泽、匀净度和闻茶米的香气,凡外形肥壮、重实、色泽砂绿、干茶(茶米)香气清纯的即观音特征明显均为上品茶,反之为次品茶。
2.嗅香气
先嗅香气是否突出,再区别香气高低、长短、强弱、钝浊,嗅香时采用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的方法,凡香气突出、香气清高、馥韵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3.尝滋味
用茶匙舀取适量的茶汤入口(一定不要太多),通过舌头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滚动,使口腔各部位的味细胞作出综合的滋味感应,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特征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4.看汤色
看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凡汤色橙黄明亮的(简称绿豆汤)的为上品,暗浊的为次品。
5.观叶底
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底,凡叶底柔软、黄亮、“青蒂绿腹红镶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按照国家标准,安溪铁观音只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类型。浓香型铁观音的定义是,在以传统加工工艺制作的清香型基础上再加以精制烘焙而成的铁观音,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熟香型。制定这个标准时,确实对浓香还是熟香的用语有过争议,专家认为,铁观音主要特征是香气,因此应以香型不同来区分。
“熟”对应“生”,如果以生观音来命名清香型,消费者会认为生观音还没熟,不能喝。鉴于精制再烘焙后的铁观音含有焦糖香、炒米香等香气,以浓香来对应清香来命名比较科学。因此,清香浓香只是香型之分,并非高低之分。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叶,表带白霜。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1铁观音的叶形;
2、看铁观音的外形;
3、听铁观音的声音;
5、品铁观音的“音韵”;
6、尝铁观音的滋味;
7、观铁观音的汤色,8看铁观音的耐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