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前8),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至东汉和帝时期(88-105),经过尚方令蔡伦(?-121)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
①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②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③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④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前8),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至东汉和帝时期(88-105),经过尚方令蔡伦(?-121)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
①分离: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②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③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④干燥: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