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蔬菜工作计划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6:45:27
字号:

  一、蔬菜工作计划

全县蔬菜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园区建设),突出两个重点(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狠抓三个依靠(科技、项目、市场),实现四个增长(面积、产量、质量与效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强化工作举措,与全县广大干群一道,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把我县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

 (二)工作目标

 全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新建规模500亩以上的蔬菜标准园区5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标准园2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5个,新建蔬菜直营店5家,开展网上销售、会员制销售试点;力争在蔬菜出口创汇和重大涉蔬项目引进上有新的突破。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园区建设。按照“整体推、重点抓”的思路,重点抓好“两区、两线”建设。“两区”即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善厚蔬菜种业示范区,确保两个园区建设年内初具规模。“两线”即沿S105、S206线,在原有园区基础上,再新建2—3个蔬菜标准园,逐步形成现代农业走廊的框架。

 二抓质量监管。巩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重点抓好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化学投入品监管和蔬菜农残检测工作,及时掌握全县蔬菜质量安全动态,确保不发生重特大蔬菜质量安全事故。

 三抓市场培育。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蔬菜的宣传力度,提升蔬菜知名度,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立蔬菜直营店、社区菜店,开展网上销售试点。加强与珠海检验检疫局、珠海供港澳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及香港鲜果篮公司的合作,争取把更多的蔬菜园区纳入供港澳基地。

 四抓产业招商。积极开展上门招商、专题推介活动。加强与江苏雅仕集团、娃哈哈集团、中国浙商三农控股集团联系,尽快促成大型冷链物流、鲜切菜加工、果蔬汁等项目能落户我县,组建蔬菜产业集团。

 五抓科技支撑。加大“三新”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力度,全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不少于20项。建立科技研发平台,重点加大常久蔬菜博士后工作站、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和善厚蔬菜良种研发中心建设力度,确保三个研究机构都能早日建成并发挥作用。

  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5个500以上的.蔬菜标准园全面开工建设,已建复式日光温棚2000多亩,今年春季全面投入了生产;功桥毛巷蔬菜标准园前期规划已完成,待午季小麦收完后即可开工建设;蔬菜冷链物流、鲜切菜加工和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在洽谈中。

  三、园区建设情况

 (一)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

 示范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园区规划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开展核心区建设。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面积2.7万亩,完成园区内搬迁1698户5646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示范区已招商企业13家,全部项目协议投资7.1亿元,已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蔬菜产学研版块,重点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蔬菜流通加工版块,重点对皖江大市场改扩建和培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扩建,培林食品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组建植物食品研发中心,围绕蔬菜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研发、生产、营销可持续发展。在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栋泰食品公司,建设大型冷库。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版块,重点建设老菜区棚体转型核心区和德生农业科技园,棚体转型核心区面积300亩,德生农业科技园新建30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精品蔬菜版块,重点建设济洪蔬菜综合服务区。休闲蔬菜版块,重点建设五星现代农业园和茅圩、戚镇农业示范园,打造1000亩设施与露地蔬菜生产,苗木花卉,生态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示范园。

 目前,示范区已完成土地流转10000多亩,新建智能温控大棚2.6万平方米、连栋棚1.5万平方米和复式日光温棚1100亩。另建有连栋阳光板温室2座、薄膜温室3座、玻璃温室2座及配套设施,建成新型钢骨架大棚50个。示范区内3个500亩的蔬菜标准园已建设完工投入生产,一个3000亩的农业科技园和一个500亩的高档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正在建设。

 示范区内已修建水泥路83.2公里,田间砂石路134.3公里,危桥改造7座。在蔬菜主产区黄墩圩新建冯湾机站,使2万亩蔬菜生产旱涝保收;清淤境内主河道德胜河15公里;双桥河、丰山河、太阳河堤防加固35.9公里;在兴圩、黄墩开展6000亩标准化农田建设;大力实施污工结构、涵闸陡门翻建,共翻建28座,改造圩内小型泵站11座;蔬菜基地沟渠清淤10.7公里;开挖当家塘46个。改造旧电站10座,农网改造13个台区,改造老化电线37580米。

 (二)善厚蔬菜种业示范区

 善厚蔬菜种业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蔬菜种子繁育基地8万亩,其中核心区3.8万亩,辐射区4.2万亩。年产蔬菜良种1210万公斤(常规种子631万公斤、杂交种子579万公斤),总产值8.61亿元(核心区7.06亿元),利润约2.57亿元(核心区2.11亿元);千亩以上核心示范片4~5个,百亩示范点5-10个;建设8~10条现代化种子加工生产线,1条蔬菜种子精细化加工生产线,蔬菜种子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2100吨,其中种子精细化加工率达到15%左右;不结球叶菜类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截止目前,示范区内共建设水泥路36.8公里,田间砂石路94.3公里,危桥改造8座。清理沟渠18648米,开挖当家塘29个,改造旧电站12座,加固河堤17.8公里,农网改造7个台区,改造老化电线19500米,种子交易市场一座,累计投资约3000万元。

 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等措施,分别引进了南京秋田蔬菜研究所、绿和蔬菜种植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落户示范区;帮助本土华禾种业有限公司、绿丰种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建设蔬菜制种核心基地。根据规划南京秋田蔬菜研究所在示范区陶店村流转土地200亩打造蔬菜制种核心基地;绿和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在示范区皂角村流转土地700多亩,建设绿和蔬菜种植产业园。华禾种业有限公司、绿丰种业有限公司合资在五月村流转土地近600亩,建设全润蔬菜种子科技园,目前土地已流转,各类制种蔬菜长势良好,二代棚体、晒场、办公室、仓库、车间等设施正在建设;宝兰生态农业园20xx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00多亩,新建二代棚体200多亩,葡萄园200多亩、露地蔬菜100多亩,办公室、晒场、生产分装车间、检测室等硬件设施建设完毕。

 在20xx年武汉种子项目推介会上善厚镇政府分别和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结合善厚镇的蔬菜种子产业优势条件,依靠学校的科研能力,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什么叫蔬菜量产繁育

在园艺、花卉、林木生产中,人工无性繁育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在这方面最早采用的方法大概是某些块根块茎类柞物(如藉蓣和芋)和蔬菜(如韭菜)的分根繁殖,但缺乏早期的明确记载。《诗经》中有“折柳樊圃”(把柳枝折断插在菜圃周围作樊篱)的诗句,这是关于扦插的最早记载。东汉崔扤《四民月令》说:“正月可以掩树枝”,即把树枝埋入土中,让它生根,明年用以移栽。这是用高枝压条取得扦插材料的方法。在《齐民要术》中,多种果树和桑树都可采用“栽”即插条的方法繁殖。

嫁接是在扦插技术基础上出现的人工无性杂交法。其起源不晚于战国。春秋战国时流行“橘逾淮而北为枳”的说法。枳和橘类缘相近而较耐寒,当时南方的橘农应有用枳作砧木、用橘作接穗的嫁接技术;当人们把这样培育出来的橘树从南方移植到北方时,接穗(橘)因气候寒冷而枯萎,而砧木(枳)却能继续存活,北方人不知其所以然,误以为橘化为枳。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它的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故名。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克,脂肪0.1克,糖3.3克,钙57毫克,磷42毫克,铁0.7毫克。用于炒食、煮食、凉拌、配色,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可将其切成两半,焯后放在盘中浇上调味汁食用;欧洲人多将其切丝拌色拉酱。

概述]

甘蓝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植物名图考》(1827年),当时有称“回子白菜”者。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之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

普通结球甘蓝的栽培面积,解放以后发展迅速,从全国讲,仅次于大白菜,而紫甘蓝传入我国后,由于在炒煮时,颜色成为黑紫色,不堪美观。同时虽其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结球甘蓝,但我国不习惯生食,故迄未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紫甘蓝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此,大城市近郊菜区已把紫甘蓝列为花色蔬菜而种植。

[编辑本段][营养与食用]

紫甘蓝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菜含胡萝卜素0.11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 0.04毫克、维生素C 39毫克、尼克酸0.3毫克、糖类4%、蛋白质1.3%、脂肪0.3%、粗纤维0.9%、钙100毫克、磷56毫克、铁1.9毫克。

紫甘蓝食用方法既可生食,也可炒食。但为了保持营养,以生食为好。如炒食的,要急火重油,煽炒后迅速起锅。

[编辑本段][特征特性]

紫甘蓝除叶为紫红色不同于普通结球甘蓝外,其他特征特性基本相似。

甘蓝为十字花科2年生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厘米的土表中,其开展度的半径在60厘米范围内,惟入土不深,加上甘监的叶面积大,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

紫甘蓝植株开展度50厘米左右,外叶20片左右,叶近圆形,长约33厘米,宽约30厘米,紫红色,叶脉附近略带绿色,中肋深红色,叶面白粉多,叶球扁圆形,高12厘米左右,横径20厘米左右,紫红色有光泽,叶球重1.5~2千克。

甘蓝属半耐寒蔬菜,喜凉爽气候。气温20~25℃时适于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适宜湿度为15~25℃。

紫甘蓝抗寒力较强,能耐-5~-7℃的短时间低温。

甘蓝为长日照植物,第一年形成叶球,翌年在2~6℃的低温条件下完成春化,遇上长日照条件,就能抽苔、开花、结果。

甘蓝对水分需求多,对养分以氮肥需要量最大。对土壤的适应性虽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好。

[编辑本段][种植栽培]

(1)整地:前茬出地后,耕深15厘米左右,做成连沟宽约2米的畦,开好深沟。每666.7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粪尿2000~2500千克作基肥。

(2)育苗:播种期为6月中下旬,因当时气温高,为了保证出苗,可采取遮阳网覆盖育苗。出苗后15天左右,当幼苗有3~4片真叶时,进行移苗(又称假植),苗距10厘米见方。移苗后,也要用遮阳网覆盖,以提高成活率。苗成活后,追一次稀人畜粪尿。

苗期对小菜蛾、黄条跳甲、斜纹夜蛾等虫害要注意防治。

(3)定植:紫甘蓝苗期45天左右,故定植期在8月上中旬。定植时气温仍高,要选择阴天进行,并且秧苗要带土,减少根系损伤。定植后立即浇搭根水,促使活棵。

定植距离:以行株距40厘米见方为适当。每666.7平方米栽3500~4000株。

(4)田间管理:紫甘蓝与普通结球甘蓝一样,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一般迫肥3~4次,每666.7平方米共需人畜粪尿3000~4000千克。同时也要注意虫害的防治。

(5)采收:紫甘蓝定植后约l00天可采收,故11月中下旬始收,并可延长到1、2月份。

(6)留种:种株在结球期间于大田中株选,选出的种株在12月上旬带土栽到留种地上,按行株距66厘米见方定植。2月下旬将叶球顶部划开成“井”字形,以利抽茎,并施抽薹肥和花肥各一次。抽薹后要搭架防止花茎折断,并注意治虫。6月中旬种子成熟,分次采收。

[编辑本段][常用食用方法]

菜名:糖醋紫甘蓝

用料 紫甘蓝500克,生姜10克,干辣椒3只。

调料植物油、精盐、白糖、白醋各适量。

制法

(1)紫甘蓝去净老叶,削去根后洗净,切成约4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条,加少许精盐拌和,腌渍2小时后,轻轻挤去水分,排放盆中。

(2)干红辣椒去子,洗净后切成细丝。姜切丝。

(3)将盐、糖、醋调成适合口味的卤汁,倒入甘蓝内,菜面上放些姜丝。

(4)炒锅加植物油15克,烧熟后降温至4成热,放入辣椒丝爆出香味,捞出辣椒弃去。

(5)随即将紫甘蓝与姜丝,倒入热油锅中,煽炒片刻,就可起锅食用。

特点红白相映,酸辣甜脆。

[编辑本段][指示剂]

紫甘蓝挤压成蓝黑色的汁后可作酸碱指示剂

紫甘蓝在水中呈暗紫色

紫甘蓝在白醋中呈红色

紫甘蓝在纯碱溶液中呈绿色

紫甘蓝在食用盐溶液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在肥皂水中呈蓝色

紫甘蓝在蒸馏水中呈蓝紫色

pH值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7~9 蓝色

10~11 绿色

12~14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3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