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英文herbicide
一、除草剂是不是农药
除草剂是农药,其是一种用来灭杀杂草和有害植物的农用药剂,除草的同时不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主要作用是除了防治田间的杂草减少土壤中的养分消耗,也能灭杀耕地以外的灌木丛。
二、除草剂有哪些种类
除草剂中常用的品种为有机化合物,可广泛用于防治农田、果园、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铁路线、河道、水库、仓库等地杂草、杂灌、杂树等有害植物。
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类。
三、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如盖草能、氟乐灵、扑草净、西玛津、果尔除草剂等。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四、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如除草醚、百草枯等。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扑草净等。
(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五、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除草剂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杂草选择合适的药剂,保证作物的安全,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控制用量和浓度,装入喷雾器中向杂草喷施,尽量避免作物的茎叶站上药剂,田间有多种杂草时可混合药剂。
六、除草剂的影响因素
除草剂使用前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杂草的生长期和环境温度有关,最好在杂草出土前或刚萌发使用最佳,杂草完全出苗后对除草剂有一定的抗性,药剂的效果差,另外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温度在20-35度之间,过高或过低时除草剂的效果会降低。
这些都是农药剂型。
TC(原药):农药的原药必须加工配制成制剂才可使用。
EC(乳油):乳油使用方便,加水稀释成一定比例的乳状液即可使用。
SC(悬浮剂):悬浮剂适用于各种喷洒方式,也可用于超低容量喷雾,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悬浮性。
SP(可溶性粉剂):使用时加水溶解即成水溶液,供喷雾使用。
WP(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使用时加水配成稳定的悬浮液,使用喷雾器进行喷雾。喷在植物上的粘附性好,药效也比同种原药的粉剂好。
WDG/WG (可湿性粒剂)、SL(水剂)。
IPA是异丙胺的英文缩写,不是农药剂型。
扩展资料:
剂型标准:
1、有效成分含量
有效成分含量是农药制剂中最重要的指标,以质量百分数克/千克或克/升表示。
2、粉粒细度
在一定范围内,药效与粒径成反比,触杀性杀虫剂的粉粒愈小,则每单位重量的药剂与虫体接触面愈大,触杀效果也就越好。
3、容重
在测定方法一致的条件下,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的容重与所用填料的容重、助剂的种类、有效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以及粉粒的细度有关,填料的容重影响最大。
4、润湿性
润湿剂可降低农药颗粒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药粉能很快被水润湿、分散。
5、悬浮率
悬浮液悬浮率的高低是制剂药效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农药制剂稀释液的悬浮率要求在50%~70%之间,少数产品要求80%。
6、乳液稳定性
农业上使用的乳液绝大多数为水包油(O/W)型,要求液珠能在水中较长时间地均匀分布,油水不分离,使乳液中有效成分浓度保持均匀一致,充分发挥药效,避免产生药害。
7、成烟率
不同农药在同一温度下,或同一农药在不同温度下,其成烟率是不同的,而温度则取决于农药配方。应选择成烟率高的农药配方加工成烟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农药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