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5:00:25
字号:

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如何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把握最佳用药时机

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防治效果好,错过最佳用药时期,防治效果不好。

把握好农药使用浓度

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对水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也十分必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少,就很难做到整株喷透,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暴发。如果一味加大农药使用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注意轮换用药

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易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

五看选购农药

选购农药前应当仔细阅读农药标签:一看名称,注意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及剂型是否清晰。二看三证,即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生产批治对象选择与标签标注一致的农药。四看净含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标签上应标注净含量、有效期、生产日期(批号)。五看标签和外观。农药标签标注内容应完整。

合理配制农药

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然后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先将药液倒在小容器内加少量水摇匀配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浓度。配制农药时应远离住宅区、牧畜栏和水源。药剂随配随用。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的方法,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开袋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袋中安全贮存,不能转移到其他包装中。

新农药条例在经历几年的修订后正式实施,必将对推动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重大、深远的影响。其中农药使用者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农产品的安全。

完善农药使用指导分工

新农药条例完善了农药使用指导分工

实施减量计划:县级人民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农药减量计划,对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自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农药使用者,给予鼓励和扶持。

加强指导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农药使用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要求,组织推广农药科学使用技术,规范使用行为。

免费技术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向农药使用者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支持专业化使用: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设立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并对专业化病虫害防治和限制农药的配药、用药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指导农药使用者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农药。

规定农药使用者的义务

新农药条例规定了农药使用者的义务

农药使用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妥善保管农药,并在配药、用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农药使用事故。

严格按照农药的标签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不得使用禁用的农药,不得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要求。不得在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不得在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不得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完善农药使用记录制度

新农药条例完善了农药使用记录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仓储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并应当保存2年以上。

建立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

新农药条例建立了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国家鼓励农药使用者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建立农药使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新农药条例建立了农药使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发生农药使用事故,农药使用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农业部门。农业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2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