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是用来影响和调控有害生物生长发育或繁殖的特殊功能分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介绍,每年全世界有10亿吨左右的庄稼毁灭于病虫害,由于病虫害造成的庄稼减产幅度达20%~30%。因此,农药自发明以来就在农业发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直到今天,农药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产品生产国,2003年中国农药市场销售收入为273.1亿元人民币,农药产量达75.17万吨。我国农药使用面积也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农药产品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量大但产值很低,这主要是技术含量太低造成的。同时,大量高毒农药的使用造成的问题也不断暴露,首先是消费者对农药毒性、农药残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即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其次是对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即对环境安全的担忧;由于农药残留过高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也遇到不少壁垒和障碍,并已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欧盟禁止使用的农药中涉及中国的有70多种,因农药残留超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0多亿美元。
此外,农药的主要接触者农民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任万明介绍,这样的事件每年都发生5~7万起,有些农药如高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其毒性往往是后发的。根据山东大学李士雪教授的一项调查,在山东农村,每年7~10月农药使用的高峰期,农药中毒事件最为多发。大部分患者经抢救能够痊愈,但也有留下顽固性消化不良、精神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病例。因为中毒者多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发生农药中毒的家庭生活水平会下降60%。
对此,李正名院士认为,农药不仅影响到农民和农药生产厂家的利益,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考虑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快速杀死害虫,以及降低成本和追求简单的生产工艺。年产75万多吨农药中有一半是高毒农药,这一状况必须改变。未来农药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对人类健康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绿色工艺流程等,即“绿色农药”。这种农药多由从生物体内提取的有效物质、活性物质组成,或是生物源的合成农药。
中国农药用量比日本少很多,为何都说日本蔬菜没有农药?
12月21日,中国农业部称,中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2015年以来,农业部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经科学测算,2017年中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据初步调度,今年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望继续减少。
农业部指出,近年来,中国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50%,欧洲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65%,比中国高12至27个百分点。欧美发达国家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在50%至60%,比中国高11至20个百分点。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即慢性中毒,可影响神经系统,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
农业部称,下一步将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精准施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减量、推进高效药械替代减量等措施,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科学调查显示,果蔬上农药残留对人的肝、肾造成损害,引起贫血、脱皮,甚至白血病;后者轻则导致头晕、恶心,重则痉挛、昏迷,甚至死亡。
农药负增长对我们的社会以及生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专业角度来讲,日本农药分类非常非常细,禁用剧毒药物,另外,其农药制作技术也是全球一流的,农药的挥发性与低渗透性都很强,在药剂完成它的功能后,大部分能自然挥发掉,因此,日本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值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