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4:02:41
字号: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1、播种期管理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高质量整地播种,重视有机肥料,施足基肥、合理追肥,促苗健壮生长。

2、冬前及冬季管理

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群体过大、长势过旺的麦田,可在冬前选择晴天午后进行镇压、深中耕或化控,抑制麦苗过快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寒和抗倒能力。

播期晚、长势弱的麦田,可通过镇压,促进麦苗由弱转壮,扩大群体。

秸秆还田、旋耕播种,以及整地粗放等易透风跑墒的麦田,可采取镇压、浇水等措施,踏实土壤,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及早进行喷药防治。

3、麦田的春季管理(返青——抽穗)

墒情差的麦田,12.5px地温稳定在5℃时可浇返青水,如遇寒潮要立即停浇,特别不要浇在冻头上(寒潮刚来时)。丰产田壮苗,冬前群体适当,肥水较足的麦田,改返青水为起身水较好。

起身肥水要因地因苗合理施用,地差有脱肥趋势的地块应早施,提高成穗率;高产田有旺长趋势的应不施或晚施,以免过早封垄而导致倒伏。

挑旗期是水分临界期,此期水肥供应充足,不仅能保花增粒,而且能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对防止叶片早衰和提高灌浆强度都有良好的作用。

4、小麦籽粒的生长发育与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合理浇水:浇水时间、次数视土壤墒情、质地而定。小麦在灌浆后期,将转入蜡熟阶段浇麦黄水,可防干热风,有风时不浇水,防止倒伏。

根外施肥: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0.2~0.3的碧卡硅溶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止早衰,并对预干热风有利。

适时收获,收后晾晒: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即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要加施少量氮、磷化肥 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亦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要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素、磷素和水分。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而玉米秸秆中这3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因此当底肥不足时,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果每亩翻压秸秆500公斤,再增施4.5公斤纯氮和1.5公斤纯磷,既可加快秸秆腐解,尽快变为有效养分,又可解决麦苗缺氮、缺磷问题。

要深耕翻压 耕深要求20-25厘米,使秸秆残体既掩埋好,又保留在整个耕层中。促使秸秆腐解,以充分发挥肥效。

要多次镇压 采用秸秆还田地块,容易造成小麦播种深浅不一,形成深播弱苗或浅播越冬死苗,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此外,该类地块失墒较快。因此,秸秆还田地块,必须耕翻后尽快耙耢、镇压保墒,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如果土壤墒情较好不需要浇水造墒时,要将粉碎的玉米秸秆耕翻或旋耕之后,用镇压器多遍镇压,小麦播种后再镇压,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旱能力。

适当增加下种量 秸秆还田地块,冬小麦下种量可在普通地块适宜下种的基础上增加4-5%。

必须浇好封冻水 冬小麦适宜冬灌适期一般为11月底12月初,土壤“夜冻昼消”时。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冬灌过晚,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及时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在冰层下易窒息而死亡,或形成冰块,抬起土块,拉断麦根,吊死麦苗。

越冬期和早春要进行压麦 冬小麦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冬小麦地块进行压麦十分必要。冬季进行镇压,可以压碎土块,压实畦面,弥合土缝,有利保水、保肥、保温,能防冻保苗;早春压麦,能增温、保墒、提墒,促进小麦返青,植株健壮。越冬至小麦返青期压麦2-3次,至少分别在1月中下旬和2月底3月初各镇压1次。镇压时要注意土壤条件,土壤过湿不压,有露水、冰冻时不压,盐碱土不宜镇压,以兔引起返盐。在低洼地区冬季有“凌截”,“根拔”冻害的,及时进行镇压,可以减轻冻害死苗。

冬季要盖土盖粪 盖土盖粪可以有效弥合土壤裂缝,起到保温、保墒、防寒作用。在入冬后麦苗基本停止生长时(大雪节)破埂盖粪土,盖粪土2厘米左右。返青前清理压盖在小麦上的粪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2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