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00厘米;树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规则的片状剥落;当年生枝紫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叶薄纸质至厚纸质,大小形状变异很大,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9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有的稍偏斜,稀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齿状锯齿,具短尖头,侧脉8-14对;上面中脉凹下被毛,下面无毛。叶柄长4-9毫米,被短柔毛。
共5张
榉树
雄花具极短的梗,径约3毫米,花被裂至中部,花被裂片6~7,不等大,外面被细毛,退化子房缺;雌花近无梗,径约1.5毫米,花被片4~-5,外面被细毛,子房被细毛。
核果,上面偏斜,凹陷,直径约4毫米,具背腹脊,网肋明显,无毛,具宿存的花被。花期4月,果期10月。[2]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大连)、陕西(秦岭)、甘肃(秦岭)、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生于河谷、溪边疏林中,海拔500-1 900米。在华东地区常有栽培,在湿润肥沃土壤长势良好。[1]
栽培技术
播种育苗
种子采集
母树选择
根据选用目的分别选择结实多、籽粒饱满的健壮母树采种。
(1)培育用材林,母树要求树形紧凑、树体高大、干形通直、枝下高较高、旺盛且无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