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起杀虫灭菌作用,因为土壤中有机质较多,适合昆虫及细菌繁殖,土壤中虫卵也很多,阳光曝晒后可杀灭害虫及细菌,;
二是土壤经反复种植后会板结,影响下一茬植物根系生长,翻晒土壤后水分挥发,增大了与空气接触面积,土壤得以交换气体呼吸,极大改善了土壤结构。
农民把毛豆种在田埂上也只是看好田边有丰富的水资源,也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保护田埂,防止漏水。完全就是出于那个年代土地资源紧张,旱地里,水田里都种满了庄稼,在田埂上没有种植蔬菜的时候,田埂上基本就是杂草,如果直接把田埂杂草除去的话,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喷施除草剂,农药使用太多还能对土壤造成药害。
稻田田埂上的黄豆长势会更好,这是因为稻田里农民会施肥保水,农民不需要像在旱地里一样专门给黄豆施肥、浇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农民更加方便。在田埂上种植黄豆,通常农民都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锄头锄去杂草,像稗草、油丝草、香附子、牛筋草等等杂草一起被锄掉,田埂上没有了杂草,二化螟的卵就没有地方藏身。把大豆种在田边,能够加固田埂的结实度,现在农民年年用药除草,田埂变得酥松,脚一踩就是一个豁口,不利于站在田埂上干活,也不利于挡水。
本身大豆种在池梗子上边,又是阔叶的,所以大豆长起来的时候,最起码要遮住两行水稻,用二行水稻换一行大豆是不划算的,用我们的话说叫劳民伤财防止漏水。做“掩渗”是为防漏,如果掩渗暴露在烈日下,没几天就会裂口,会漏水。有大豆植株做遮掩,可以保证“掩渗”不干不裂。防止杂草的生长,因为任何农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肥水和光合作用,而农民们利用大豆植株的高度,有效的阻止了杂草的光合作用,使杂草生长不起来,从而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
水稻田埂上,秋冬季先种蚕豆;等蚕豆收获后;已经是清明期间,生产队安排男工修堤埂(经过冬季田埂冻坏了),并用特制木捶棒捆上稻草,将新修的田埂捶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