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存放时,有哪些方面要留心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22:35:31
字号:

农药一次用不完是常有的事,那麼剩余的农药应怎样妥当存放才可以防止蒸发无效或发生人、畜中毒等事故的产生呢?存放农药应留意的几个方面:

农药存放时,有哪些方面要留心呢?

1、密封性

存储农药要留意实施密封性对策,存放时一定要把瓶塞扭紧,确保密封性。

2、保温

要特别注意维持温度,不可以过高或过低。大部分颗粒剂农药在高温状况下,其品质非常容易受影响。温度过高,农药就非常容易融化、溶解、蒸发,乃至点燃发生爆炸。一些溶剂农药在碰到高温后非常容易毁坏其乳状液特性,减少药力,而有一些罐装液态农药当碰到超低温后非常容易结冻,产生小块,或使水瓶座冻破,存放这类农药时要维持室内温度1℃之上。

3、避光

用深棕色水瓶座装着的农药一般必须避光储存。需避光储存的农药,若长期性见光暴晒,便会造成农药溶解霉变和无效,因此在储存时务必防止日晒。

4、防水

颗粒剂农药和绿色植物调理剂易吸湿结团,存放存放农药的场地理应维持干燥,坚决杜绝湿冷。还需要留出窗子,便于通风换气,空气湿度在75%下列。

5、归类存放

农药从物理性质上可分成偏碱、酸碱性和中性化。不一样物理性质的农药,在储存存放时要分隔存放并维持一定间距,不然,会使农药产生化学变化,造成疗效减少、霉变或无效。此外,对用不完的不一样农药不可以混放在一个瓶里,以防无效。

6、存放位置

存放农药要留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从视角考虑到应留意3点:一是在储存时存放在专卖店或木箱包装中,并要在外面上锁。二是农药不可以与粮油食品、豆类食品、种子、蔬菜水果、食材及其小动物的精饲料等同室存放。三是乳除油剂和烟熏剂农药不可以和易燃易爆物品物件(如火柴棍、车用汽油、汽车机油、爆竹等)放到一起,更不可以存进房间内或畜、畜舍内及其周边,需注意不必放到小孩子可触及的地区。

7、环境保护

对已无效或多余的小量农药不能在田间随处偷倒,更不可以倒进水塘、溪流、江河,应采用掩埋解决。

8、妥当存放农药标签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上一般有以下几点。相关成分成分;预防目标、使用量和操作方法;观察期;常见问题等内容。以上内容是明年应用该农药以前需要确立的,因此,务必储存好农药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书,对标识已失望或标识模模糊糊的农药,务必再次拿纸写贴到瓶上或包装袋上以便恰当应用。

农药的正确保管和贮藏,你真的会吗?

有些化肥和农药性质不稳定,在贮存过程中释放出的气体会危害人体健康。化肥中的碳酸氢铵具有挥发性,极易挥发出氨气。据研究,氨气经常刺激眼睛,可造成眼部化学性烧伤,轻者引起怕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对眼组织,特别是角膜造成损害。人若长期生活在氨气环境中,就可引起咽炎、鼻炎、气管炎、肺炎及呼吸道灼伤。农药不仅可使人中毒,而且大部分农药都有熏蒸作用,它的有害气体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血液,通过组织细胞膜,在肝、肾、心脏等部位引起中毒反应,有的还可致癌,这对孕妇及下一代的危害更大。

为防止化肥和农药的危害,严禁把肥料和农药放在居室内贮藏。一些怕冻的乳剂农药在室内贮存时,一定要把瓶盖拧紧,外用两层塑料薄膜封严,放在坛内,再加盖贮存。

农业生产最怕的就是遇见病虫害,最可恨的是病虫害类型繁多,所以农药的应用十分广泛,使用和贮藏都是农民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说说如何贮藏农药吧。

一、贮藏前

贮藏前:一定要检查开口后的农药瓶内、外盖是否盖紧,开后后的(纸、塑)袋装农药的袋口是否扎紧,以免农药失效

二、贮藏时

(1)仓库保管:

①保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农药基本知识。

②农药需贮存在凉爽、干燥、通风、避光且坚固的仓库中。

③食品、粮食、饲料、种子以及其他与农药无关的东西不应存放在贮存农药的库中。

④不允许在贮存农药的仓库中吸烟、吃喝。

⑤仓库中的农药按种类、形态、易燃、易爆和生产日期分开贮存。

⑥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的标签。

⑦仓库的农药要远离火源,并备有灭火装置。

(2)分散保管:

①应根据需要购药,尽量减少保存量和保存时间,避免积压变质。

②应贮藏在儿童和动物接触不到的干燥、阴凉、通风专用柜中,并要关严上锁。

③不要与食品、饲料靠近或混放。

三、贮藏注意事项

(1)农药应当贮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瓶装农药不要倒放或卧放,以免泄露。

(2)农药分酸、中、碱性。酸性有敌敌畏、溴氧菊酯等;中性有三唑磷、杀虫双、螟施净、锐劲特等;碱性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农用链霉素、噻菌铜等。这三种不同性质的农药在冬季保管时要隔开存放(相距最好在2米以上),对用不完的两种农药也不能混装在一个瓶内,以免失效

(3)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的标签。

(4)由于大多数农药具有挥发性,贮存农药要注意施行密封措施,避免挥发降低药效,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8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