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是多年生草本藤本植物,营养丰富。它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营养补品,也是一种一流的蔬菜。山药的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第一步整地
山药是一种浅根作物,生长季节长,一年一季。春季地温达到10℃时,在田间种植。山药种植应选择沙壤土或轻壤土,选择地形干燥,排水良好,土层又深又厚又软的地方,要求上下层土壤松散程度营养程度差不多,土壤最好为微酸性或者中性。山药不宜连种,应每2至3年轮种一次。
挖耕沟时,一般间距约1米,深0.6~1.0米,宽25厘米。挖沟时,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使土壤完全风化。春季土壤解冻后,先将下层土壤填到沟中,然后再填表层土,这样就不会弄乱土层。根据填土量一般一亩土施肥1000~1500公斤,磷肥50~70公斤,碳酸氢铵25~3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不要大量施用没有处理好的有机肥,以防止烧根和块茎。
第二步根茎块处理
种植前20~25天,选择符合种植品种特点的无病块茎上端的硬根头作为种子。将横截面的一端浸在熟石灰粉中,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几天来消毒和促进发芽。为了增加繁殖率,必须切断块根进行繁殖。也就是说,选择长约1米、直径2.4~4.5厘米的较细的根部,切成15~20厘米长的若干小段,并截取上、下端,然后每段蘸石灰,放在阳光下晒,一直晒到断头有细裂纹为止。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防冻工作。
第三步是种植
山药种植沟灌满土壤肥料后,沟内形成一条约1米宽的平沟。在平沟中部种植段开拓深10厘米左右的种植沟,然后浇水,接着种植,每亩种植约4000株。覆盖土壤8~10cm,然后再覆盖土壤保水分,保温,促进出苗。如果利用“山药豆”繁殖山药块茎,可一沟两行,提高繁殖率,行距40~5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每亩约12000株。
以上就是关于山药的种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山药怎么种植
种山药的方法视频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寻找,或者去山药种植基地去现场录。
山药不仅可以食用而且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比如它的根具有温、甘等特性还能除寒气等。在小时候大人经常会用山药炖肉,据说可以补气,因此它在市场上还是蛮热销的。那么山药的生长条件是怎样的呢?往下看。
山药的生长条件
一、适宜的温度:山药相对来说对温度的需求不是很大,只要每个阶段温度不会相差太离谱就行。比如山药在播种阶段温度应15度左右,生长阶段温度应为15度-25度左右,生长阶段温度不能低于15度,最高温度不能高于40度,低于或超过这个温度它的生长就会受限。在梅子当地一般运用的是段子种植,就是把山药切成一个个小块然后在育苗种植,采用这种方式育苗苗床的温度要达到23度左右,这样才能增强它的发芽率。
二、适宜的光照:山药是一种喜温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它长得更好,如果种植地太阴凉反而会影响它的生长,长出的山药也比较小个口感也会差很多,比如它所含的淀粉就会下降。去年梅子就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半的山药段子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把剩下的段子种在比较阴的地方,到了采挖时两边的产量相差很大,几乎相差一倍左右,阴的地块长出的山药不仅小,上面还带有很多的小刺,刮都难刮。
三、水分需求:山药具有耐旱不耐涝的特性,因此不能把山药种在常年水分过足的地块,如种植环境过于潮湿对山药的生长是有害的,水分太足山药容易出现烂根现象。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要观察地块的排水设施如何,但也不能太干燥,特是在山药果实迅速膨胀的时候,这个期间就要保证土壤湿润,这样长出的山药质量才好。
四、土壤需求:山药的个头非常的长,因此在选择土壤时要选择沙质土壤或是沙土地,其次上面也说到了水位要低,PH值如果能在6.5-7.5之间是最好不过了。此外在选择土壤地块时要避免连作,同时在翻地时要施入足量的基肥,基肥可以用牲畜粪便或是发酵后的秸秆等。山药在生长前期可以多用些氮肥,氮肥可以使山药藤长得更加茂盛,在后期就可以施些磷肥或是钾肥,这些肥料可以增强山药的品质。
山药如何种植一、翻地挖沟:上面也说到山药属于深沟农作物,因此在翻地时要把沟挖深些,深度至少要达到60cm以上。在挖沟的过程中,要把地下的土壤另外放一边,方便它风化。在种植山药时应先把地下那层土壤填进沟中,然后上面土壤使用上层挖出的土壤,这样有利于山药后期的生长。此外在翻地时还应加入适量的农家肥或是有机肥,但使用农家肥时要先腐烂,未腐烂的有机肥对其根系有害。
二、处理山药种:山药种植前二十天左右就可以进行山药种切段处理,切段时要注意长度,一般为20cm左右,切段后要把切段那一面用消石灰或是稻草灰中抹一下,这个步骤对切口有消毒作用,还能避免日后产生病菌。抹上石灰后要把段种放在阳光下晒,要晒到段头出现裂缝,在晒种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拿轻放,避免把种子弄伤。
三、种山药:待山药栽培沟做好后在上面挖一个长10cm作用的沟,接着把山药放进沟中,上面盖一层细土然后在浇落地水,种植时要注意间距,距离至少要在10cm以上,行距在40cm以上,放山药种时要平放。种植完成后上面还可以盖一层稻草,或是其他覆盖物,覆盖物可以增加土壤温度使得出苗更快。
四、搭架、培土:山药属于藤蔓植物,待它出苗后就要给它搭架并整理好蔓条。在整理蔓时要根据它的特性进行整理,如果山药主蔓上的侧枝有很多,那么可以把多余或长得不好的侧枝剪除,使得光合作用增强,还能避免养分的争夺。山药在生长前要进行深耕培土,培土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山药的个头很长,如不培土的话山药果会长到土壤外面,这样就会影响到它后续的生长,培土时可以就垄下面的土壤,把这些土壤培到山药根后还有利于日后的排水。
五、适量追肥:山药主蔓长到一半后就要进行追肥,这时候的追肥可以用复合肥,通常情况下一亩山药地可以用50斤的肥料。其次还可以在山药根部开个25cm左右的沟,然后再施如有机肥,施肥后要浇水便于肥料的吸收。当肥料施入后山药叶子慢慢的变黄或变薄,那么要用尿素进行补救。其次还可以在叶子上喷洒叶面肥,叶面肥可以增强叶子光合作用,还能预防叶子提前出现衰老现象。
六、水分管理:上面也提高山药不耐涝,因此如果遇到连续雨季要及时把水分排出。除了追肥后浇水当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也要进行浇水,要市场观察土壤,以见干见湿为标准。在给山药浇水时要注意时间段,不能在大中午给其浇水,应选择傍晚。
山药种植该注意哪些问题一、施基肥、盖地膜:要想山药产量高就要施足基肥,基肥可以用鸡、鸭、牛等粪便,也可以用有机肥,比如硫酸钾复合肥或是磷酸二铵等,还可以施入适量的微量元素。山药种植后还可以在表面覆盖一层地膜,地膜具有保温效果,使得出苗更快,但出苗后就要及时把地膜移除。
二、山药种处理:山药比较容易被根腐病和立枯病盯上,因此在种植前要对种植地喷洒药物,药物可以用阿米西达等,把这些药物喷洒后再把山药种子放进去,这种做法不仅能预防病害,同时还能提高它的出苗率。
三、病虫害预防:山药中期如碰到多雨季节,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它容易引起多种病害,比如褐斑病、叶斑病等,因此要先预防,可以在山药中期使用阿米西达与铜高尚进行喷雾,半个月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两到三次。如山药出现山药豆要及时摘除,避免争夺养分。
综上所述:山药种植首先要注意土壤的选择,如土质太硬那么它日后的生长就会受限,同时还应注意水分和光照,土壤要见干见湿,阳光要充足,在这种环境下长出的山药其质量和产量才高。
1、选种:种植山药前要选择色泽明艳、顶芽饱满、茎块粗的种薯。2、催芽:将山药种薯放进温度在25-30度之间的温棚中催芽。3、播种:将山药种薯水平摆放在沟中,并覆土浇足水。4、养护:每隔3-4天为山药浇一次水,并为其搭建支架。
山药的种植方法
1、选种
山药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成活率与质量,种植前需要选择色泽明艳、顶芽饱满、茎块粗、无腐烂受冻且无病虫害侵蚀的种薯,而且每个种子的重量约在150克左右为最佳。
2、催芽
为山药催芽的最佳时间是在播种前15天左右,催芽时将其放进温度在25-30度之间的温棚中,并密闭保温,等山药幼芽露出即可播种。
3、播种
播种山药的时间以每年3-4月份为佳,播种时选择肥沃疏松、排水性强的背风向阳处,然后开沟,将种薯水平摆好,最后覆土浇足水,并在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
4、养护
由于山药的耐寒性较差,所以栽种结束之后,要将土壤的温度维持在25-28度之间,并坚持每隔3-4天浇一次水,一个月之后就会生根发芽,此时需要为山药搭建支架,以供其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