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来说,对外国友人进行农业培训是提升自我,帮助他人的友好行为,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也有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为其他国家做出的努力终将换来等价的收获。
2020年1月12日,由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推迟的农业培训班正式开始,中国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和旱稻的种植技术项目的四名中国专家关于当地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开展教学。原本设定的有三十多人报名,但是真正到了开班的时候,没想到现场来了80人左右,我们国家借用的场地不够大,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用竹子和木杆搭建一个临时的教学用地。
一、农业技术援助项目这个项目是2019年8月启动的,像这样的培训班,中国专家已经开办了十次,每一次都受到了当地老百姓和种植户的欢迎。为了让当地的老百姓和种植户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专家们还特意把技术要领和要点提炼出来,尽可能的简化。除此之外还免费提供草种和菌种,以及旱稻种子,希望尽可能的帮助到当地的村民,让他们通过实践课尽早的学会并掌握种植技术,据记者介绍,当地参加菌草种植实验的农户已经有七百多户。中国专家组将资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制作培养基,下一步就是加大生产规模,这样一来,即使没有中国专家组的帮忙,当地老百姓也可以继续生产,这一模式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
二、当地老百姓学习农业技术对于没有谋生手段的老百姓来说,中国人带来的新技术让他们有了生的希望,有很多农村地方的经济相当落后,但是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这里的旱稻栽培技术从无到有,大片荒地一转眼成为了金灿灿即将丰收的稻田,他们都满怀信心的学习农业技术。林应兴表示,他准备跟当地相关部门反映,在附近的省份再建立几个种植基地,并且建立一个小型生产基地,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到附近的更多村民。
中国这样的行为才真正是大国风范,保证自己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帮助那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真正的全球一体化,中国是我们的骄傲,也是非洲,印尼等多个国家地区人们的骄傲。
灌溉管理的任务是保持工程和设备的正常完好和安全正常运行。通过对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和对灌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运用,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为目的的科学管理工作。
灌溉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管理、工程设施管理、用水管理和经营管理四个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建设、职工培训等。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习惯的不同,各国的灌溉管理组织形式也有所差异。中国的灌区管理体制,根据工程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管理、集体管理两种主要形式;此外,对小型水利工程也有设专人或联户管理的。国家管理的大、中型灌区,一般采取专职管理机构(如管理局、处、站等)和群众管理组织(如灌区用水户代表会,支、斗渠管理委员会,浇地小组等)相结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