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温室大棚合理的通风有降低温度湿度的有效作用,这也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产情况,对于茄果蔬菜等等作物的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种植户都知道作物生长环境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并且要求室内有害气体浓度低于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危害的最低限。而冬季温室大棚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作物创造一个可控环境 ,特别是对于在冬季温室中合理有效通风就显得非常关键。
对此我们种植户可以根据冬季温室大棚的通风时间、通风量以及通风的温度等等,来做一个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冬季温室大棚放风要点{1}、温室大棚的通风时间一般应在棚内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较大光合作用加快的情况下进行。其次,在浇水施肥或喷洒农药后,湿度增大也应短时通风。遇到久阴突晴时要对棚外覆盖物进行间隔揭帘放风量要小以避免光照过强蒸腾加剧造成作物失水萎蔫。
不用作物生长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白天的气温至少要比夜间气温高出5~8度。温室大棚内气温应根据作物种类按适温界限进行调控。
{2}、大棚通风时要坚持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调节棚内局部温差,在高温处要相对早通风放风口较大。在低温处要相对晚放风放风口较小。关闭放风口时则应该由大到小、多到少逐步进行。
其次,通风换气时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向棚内作物,这样非常容易造成温度忽高忽低,渐而造成作物叶片和幼果遭受冷冻伤害。温室通风可以通过放入相对湿度较低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交换,排除室内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降低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3}、通风时棚内的温度高于植物正常生长需要的温度时在进行通风降温,这样可以防止因放风后室内温度过低对作物造成冷害或冻害。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冬季温室大棚作物能否正常生长的关键。初冬要注意适当通风降温控制植株旺长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其次,在冬季温度大棚作物生产中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及提高蔬菜产量的有效措施。
冬季温室大棚作物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湿度大,温室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
度为7成左右,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深冬季节或阳光不足的温室大棚,实行人工补光尤为重要,但因成本较高,目前很难大面积推广,不过可作为改善棚内光照条件的应急措施。
1.棚内的温度高于植物正常生长需要的温度时在进行通风降温。以防止因放风后室内温度过低对蔬菜造成冷害或冻害。所以,我们种植户掌握各种蔬菜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特别的重要。
2.深冬温度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棚内提温、保温。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全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始终使棚膜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在保持棚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棚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无雨雪时就要拉起草苫或间隔拉苫增加散射光照维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3.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流芳个人建议防治病虫害时采用喷粉剂、撒药土和烟熏等方法既可防治病虫害又能有效控制土壤和空气湿度。
温室大棚内因密闭的作用白天内部空气中二氧化碳往往很低,合理的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作物生长增产增收。
冬季大棚保温和通风对温室大棚种植作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光靠人工来管理温室大棚的情况效率低也不科学,在一定的安全上也存在着很大隐患。流芳建议可以利用设备来有效减轻种植负担减少人力劳动,只有科学种植有效管理才是把作物的利益最大化,也是冬季温室大棚有效放风的重要举措。
大棚底部放风方法
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
冬季生产反季节蔬菜技术
冬季生产,是保证蔬菜周年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是指春夏蔬菜秋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种植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达到提早上市目的。
一、保温棚
二、自然光线或灯光
三、反季节蔬菜品种的选择
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地点选择: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地区,要求选择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区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条件适宜,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筑物),避免冷风直接袭击。
(二)品种选择: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要选择耐寒、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秋延后品种还要求苗期耐热。如辣椒有更新4号、更新5号、湘研9号辣椒、湘研10号辣椒、湘研11号辣椒、广椒2号、辣优4号,茄子有丰茄1号、丰茄2号,黄瓜有津杂三号黄瓜、津杂4号黄瓜、津春4号黄瓜,早青一代西葫芦等都是良好的保护地栽培品种。(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冬季大棚蔬菜保温防寒
营养钵育苗: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的作用,在阳畦内摆上塑料营养钵育苗,外界气温在-10℃左右时,畦内温度在6~7℃,营养钵内温度在10℃左右,幼苗能缓慢生长,不受冻害。?
配制热性营养土:鸡粪是热性粪肥,牛粪是黏液丰富的透气性粪肥,二者腐熟后各取20%,拌细土60%。这样的营养土吸热生热性能好,秧苗生态环境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植株耐冻健壮。?
分苗时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钙、磷、锌等与长根有关的几种营养元素合理配制而成的。钙决定根系的粗度,磷决定根系数目,锌决定根系的生长速度和长度。使用生根素后,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不会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差而冻伤秧蔓了。?
足水保温防冻害:水分比空气的比热高,散热慢。冬季室内土壤含水量适中,耕作层孔隙裂缝细密,根系不悬空,土壤保温,根系不受冻害。所以秧苗冻害多系缺水所致,因此,冬前浇足水或选好天气(20℃以上可浇水)灌足水可防冻害。?
中耕保温防寒:地面板结,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存热能少,加之板结土壤裂缝大而深,团粒结构差,前半夜易失热,后半夜室温低,易造成冻害。进行浅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缝,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能,又可保墒、保温、防寒、保苗。?
叶面喷营养素抗寒: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上喷光合微肥,可补充根系因吸收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可增加叶肉含糖度及硬度,提高抗寒性。冻害后叶面呈碱性萎缩,喷醋可缓解危害程度。宜用100~300倍液,少用或不用生长类激素,以防降低抗寒性。
晴天反复放风炼苗:冬季晴天上午棚内最高温度可达32℃以上,这时应该反复放风,使室内外温差缩小,使植株缓慢适应环境,健壮生长。谨防一日猛长,十日受寒,造成闪苗和冻害。?
补充二氧化碳:碳、氮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比为1:1,作物对碳、氮比的需要量为30:1,目前广大农民都认识了氮的增产作用,却忽视了碳的增产效果。冬季棚室蔬菜易徒长黄化,太阳出来后1小时可将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时左右便处于碳饥饿状态,气温高时可将棚膜开开合合,放进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产量。气温低时闭棚,人为地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作物抗寒力,大幅度提高产量。?
及时盖苫保温:一般棚室,白天吸热贮温,晚上释放能量占室内总量50%~60%;土壤吸热放热量占20%~30%;空间存热占20%~30%。根据当天气温,盖苫后1小时室温就可能保持到18℃左右。若高于18℃可迟些盖苫,若低于18℃则要早些盖苫。
选用稻草苫:稻草苫导热率比蒲草苫的导热率低,护围防寒性能好,加之稻草苫质地软密,可减少传导失热,室内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2~3℃。
盖多层膜保温:大棚内育苗,苗床上覆盖薄膜,再于1米高处支撑一小拱棚,晚上在小拱棚外或距大棚内20厘米处,再覆盖一层薄膜。这样不加温也可育成各类秧苗。
1、大棚底部放风可以通过将大棚一侧的薄膜卷起来,通过过堂风来加快棚内热空气的排出,才能将棚内的温度降低到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 2、放风时,应结合当天天气预报进行,若是阴天不能放风过早,需保证棚室温度的前提下,再进行通风,若连温度都不能保证,强行通风降湿,会让蔬菜受到冻害。阴天可选择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