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怎么种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11:07:19
字号:

前期准备土地选择与边界:

香菇怎么种植

1、栽培场地应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水质好,土壤不受污染,300米左右无各种污染源,东西山少,光照短,昼夜温差有较大的山脊田。

最好的水源是山泉或水库,地形要平坦,排水容易,交通方便。

2.易受洪水侵袭的田地往往受到冰雹的袭击,因此不选择作为蘑菇农场。

3、东西走向边界,可以是南的,也可以是北的,较高的土地或坡度应该作为低边界,地势低的地块应该是平的或高的。

细菌袋的配方:1。

杨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WP)2.玉米(粉碎成蚕豆种子大小)45%,SEA泡沫40%,玉米粉13%,1%,石灰粉1%,0.1%(50%WP)比半岁好。

小麦必须是新鲜的,无公害的,无虫的.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翻动4次,然后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再用喷雾分别喷入干燥物料。

浇水时,将物料均匀混合,并将物料的水分调至60%左右(即,当物料被手工挤压时,湿料形成团簇,水滴出现在手指上,但不向下)。

大袋可装干料2.0kg,中袋可装干料1.5kg左右。

在装货前密封塑料袋的一端,以免漏水。

把良好的文化材料放在一个袋子里,并适当地拧紧它。

每个锅内和墙外都有高水泥、木方形或铁棒,直径1.7米,放在锅面上,包上一个袋子,以防刺伤破袋。然后用1.5mm厚的薄片制作直径为2.1米的锅盖,将蒸汽罐建好并留出。2、在锅中加水:在燃烧前,加入足够的水到锅中,锅的水面离窗帘约20米,然后将材料袋与嘴向上向下对齐,并将其放置在水壶的窗帘上。第三,接种方法1,消毒室:使用前4天使用的工具在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闭,每个房间都点亮硫磺和熏蒸室。

接种程序:以4人为宜,做好分工,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真菌打孔,取菌种,混合袋系口点应变,封口。成品袋细菌“井”形堆叠,每堆5层。在16天和20天内,将一枚硬币塞进10/20孔0。5/1.0深第二次用毛线针,第三次用毛线,每10天用一次,逐渐增加和加深。

4.蘑菇生产管理:在调色期给蘑菇浇水后,停止浇水4天,连续5天,然后采用干湿法对蘑菇进行提醒。或者,如果将水高又高地倒在真菌管表面2次,就可以产生大量的小蘑菇。为了保护试管,促进优质蘑菇的生产,必须去除多余的蘑菇芽。早期管理:大部分在土地覆盖下种植的小麦都是以淡季方式种植,以满足市场对夏季新鲜蘑菇的需求。

第一批脱袋蘑菇一般发生在五月至六月的头十天。在此期间,气温由低变高,夜间气温较低,夜间温差较大。雨季湿度高,有利于子实体分化。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我们应该加强通风,把膜挂高,不要让熟水桶,当第一批蘑菇收获完毕时,把边沟水放好,停止浇水,减少蘑菇床的湿度,让蘑菇恢复生长,积累养分。蘑菇隐窝处的菌丝体已恢复为白色,可以用沟槽灌溉和加强浇水,以刺激一批子实体的快速形成。

中期管理:这一时期为5月底至7月底,是一年中最高的气温季节,蘑菇较少,自然温度较高,土地覆盖面积较小,结合人工控制。为了降低蘑菇床的温度,中期管理可以促进蘑菇体的发生。一般灌溉山泉水或水库水,增加水流,增加通风,防止高温细菌燃烧管。后期管理:这段时间是8月底到9月底,气温下降了,细菌管早了,中期出蘑菇营养消耗,菌丝不如早期生长强,所以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腐朽管和腐烂蘑菇。

5.去除袋和改变颜色覆盖土壤以去除袋:在真菌袋中放置90天后,再从袋中取出。用锋利的刀刃把袋子切下来,剥掉袋子的两头,然后剥去袋子的皮,然后把它平放在边框的表面上。蘑菇床消毒:洁面后,用6公斤漂白粉或每千袋50公斤石灰水喷洒,2天后用硫酸铜2公斤。

盖上胶卷,消毒3天,然后曝光,用一瓶辛硫磷覆盖2厘米的细砂,用2.5公斤甲醛喷洒70公斤水,覆盖3天。打开膜后,用0.5公斤高锰酸钾喷洒70公斤水,然后洒上一层石灰水排出管子。颜色变化:细菌袋在封边后及时涂膜,使包边侧排管、边盖膜、盖膜3天后,第四天必须全部打开胶卷,此时发现杂菌应及时清洗,清洗后用石灰粉涂膜。

在第五天的早晨和晚上加强通风一次,用清洁的滚筒进行一次通风。细菌覆盖的土壤:细菌覆盖的土壤应该被细菌覆盖。30cm以下的砂土应在烈日下曝晒2天,但清除碎屑,混合10%石灰粉或火烧土、秸秆灰,待80%~90%时才能在真菌管中变色。停止浇水4天,填平轻度覆盖的土壤。直到细菌表面覆盖3层,使管状覆盖,白天不覆盖薄膜,夜间覆盖,浇水次数增加,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都应变温。

当地膜被雨天覆盖,晴天不覆盖薄膜时,最好在田间每天更换一次水或山泉水、水库水的流量。vi.出现时期蘑菇棚建设的管理:既有的或可利用的如果要建造新的温室,可以选择阳光背风,地势干燥,平面不积水,环境清洁卫生,水源充足,取水方便,如在院子里,在房子附近,在村庄附近,森林空间和森林间空间覆盖稻草窗帘或遮阳的塑料薄膜细菌袋排出:卧式床上,距袋约4厘米。

每一层可以被包装成一个大袋,里面有42到44个细菌袋。为了使细菌袋更容易用水,最好在棚子附近建一个水槽。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保持棚内85%的湿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驱赶蘑菇的方法,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蘑菇,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七,香菇生长过密,保持一定距离时,应适当采摘香菇。早春或晚秋可炉火取暖,早晚出蘑菇。当冬天天气寒冷时,袋子就会堆积在一起过冬。当来年气温升高时,蘑菇就会再次出来。香菇可以新鲜出售,也可以制成干制品出售。采收后,必须让细菌管休息,培养细菌,积累营养,为下一批蘑菇提供充足的营养。

香菇注水,香菇注水机,菌棒注水机,菌狮机械,食用菌机械,16针注水机

蘑菇吃起来异常美味可口,那么 种植 蘑菇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土壤种植蘑菇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土壤种植蘑菇的方法

 选择一个带盖子的玻璃容器

 废旧的鱼缸,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器、玻璃容器、甚至覆盖有湿报纸的托盘都可以用来培育蘑菇。家里有黑暗的地下室的话,容器就不需要带盖子了。但是要注意放置容器的地方要有一定的温度控制能力(例如空调房),容器要有一定的深度,大概15厘米左右深就够了。

 在容器内填上培育介质

 蘑菇不像植物,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你需要在容器里制造栽培蘑菇的营养床,供其生长和营养物质。混合床的物质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动手来做。棉籽壳,玉米芯,木屑,草粉,莲子壳等,都是良好的营养床材料。注意在衬底里面撒少量的石灰对蘑菇的生长大有帮助,以及要注意消毒防止污染。

 种植蘑菇的孢子

 蘑菇的孢子就像植物的种子,把孢子种到衬底5厘米左右深处即可。当然你可以先撒上蘑菇孢子,然后在上面堆上混合肥料。

 保持室温等待菌丝萌发

 室温保持在21摄氏度左右,温度的调节可以用有空调的房间或者借用阳光直射来调节。大概需要3周的时间,你会看到薄薄的蛛网一般的白色菌丝出现在培养基上面。这时候就需要把室温降到16摄氏度,并覆盖2~3厘米的盆载土壤。

 喷洒土壤表面保持微湿状态

 微湿的土壤对蘑菇的生长很有必要,你要经常喷洒土壤表面以保持湿度。尤其一些处于干燥环境的地方。你也可以在上面盖上一层湿布,经常喷洒湿布保持水分。

 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3~4周

 在此期间你要留心不要被其他有毒的真菌或者病毒污染。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一些小黑点或者生长起来的蘑菇显得特别湿泞和黏滑,你就得重新培养。

 收获蘑菇

 采摘蘑菇的时间很重要,菌盖没有完全打开,或是打开后没有破裂凋谢的才是好蘑菇,拥有最佳的味道和恰好的成熟度。注意不要把蘑菇从基地里硬拽出来,这会使衬底松软影响其他蘑菇的生长,伤害幼菇。在基地附近扭断或者用小刀切断它们。

蘑菇种植的方法

 1)、 原料及其配方

 一、原料。栽培蘑菇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的秸杆(如稻草、麦草、玉米杆、油菜杆等)、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野草和家禽、家畜的粪便等。另外,添加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

 二、配方。(以0.25亩种植面积,净播1000平方尺为计量单位)。

 原 材 料 单位 数 量 原 材 料 单位 数 量

 菌 种 瓶 100 农家肥 担 40-50

 干稻(麦草) 斤 3000-3500 尿 素 斤 20-25

 蘑菇专用肥 斤 200 石 灰 斤 50-80

 油 枯 斤 200-250 菌 膜 斤 18

 其中无尿素,可用n、p、k为15-15-15的复合60斤,或n、p、k为13-5-7的复合肥120斤替代。

 (2)、 堆料发酵

 1、堆料时间:最迟应在9月10日前。水稻收获后,及时抢晴天晒干稻草,尽快、尽早堆料。

 2、堆料的方法:在决定宜种菇的稻田内建堆。料堆宽2m,高1.5m,长度不限。一般100瓶菌种的料可堆长约8-9m。技术要求:稻草要干,不宜用霉烂稻草堆制。堆料头一天,稻草要充分预湿,建堆前,蘑菇专用肥、油枯、尿素等混和均匀。千万注意:不能将尿素与石灰混和。在建堆时,先铺稻草,并将草棚改散,再泼粪水,后撒配料(辅料)。每层稻草厚度15-20㎝,共堆10-12层。料堆顶部建成屋脊形,防 雨水 进入。料边四周要堆直,不能下大上小或大肚细腰,必须堆制规范,以利发酵。

 3、翻堆:堆沤时间22-25天,翻堆要求:必须将培养料上下、生熟翻匀,做到内往外翻,四周往中间翻,上部往下部翻,下部往上部翻,翻匀堆直。第一次翻堆时,边翻堆边撒石灰。料如果偏干,可将石灰化入水中,泼在料上。建堆规格:第1-2次翻堆,料堆宽应每次缩窄10㎝;第3-4次时,每次放宽10㎝,其高度不变,长度缩短。培养料含水量要求:以成人用手捏紧一把稻草指缝间滴水滴数计算,建堆时约15-20滴,第一次翻堆时10-15滴,第二次翻堆时5-7滴,第三次翻堆时4-5滴,第四次翻堆时3-4滴。设置排气孔要求:从翻堆第三次开始,在料堆的正中应设两排间距为1m?0.8m,直径10㎝的排气孔,以改善通气状况,利于发酵和排除氨气。料堆好后含水量在60-65%左右,用手紧握,指缝间滴水2-4滴;⑤ph值在7.5-7.8之间。

 (3)播种

 1、种菇稻田土壤要求。一般壤土、泥土或壤沙土为宜,不宜用沙土。

 2、搭棚架、开厢。搭建棚架的标准:以100瓶菌种为例,可建一个棚。棚宽10m,长15m,可开7-8厢,或建两个棚,棚宽8m,长10m,可开6-7厢。每厢之间留走道,两边的边厢宽50-60㎝,厢埂宽10㎝,除掉厢埂,净厢面宽40-50㎝,中间厢面,净厢面宽110-120㎝,走道宽40㎝。棚架顶端高度为1.7-1.8m,净播面68-70%。如只建一个棚的,应在棚中间顶端开排气孔(天窗),不少于两个,每个排气孔直径30-40㎝,排气囱高1.1-1.2m。大棚用专用黑膜覆盖。两头留可进出及通气的门,并挂上草扇遮光。

 3、料上床。将发酵好的培养料,于播种前一天采用干净的箩篼挑运到已开好的厢面上,将料堆成红苕埂。播种时,将料抖松、拌匀、抖平,按厢规定宽度,使培养料在正常松紧情况下,厚度为15-18㎝,一般厚度不低于12㎝,不超过20㎝。培养料越薄,产量越低。培养料太厚,又造成浪费。

 4、播种

 ①播种前菌种处理:掏种前一天晚上,要用75%敌敌畏,按药:水=1:1的比例,进行菌种熏蒸,以防止菌种瓶口及棉塞的污染。掏种前要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对瓶口、瓶身擦洗消毒,掏菌种所用工具和盛装容器要清洗消毒。菌种掏出后,分成黄豆大小颗料,不可揉搓。

 ②播种方法。根据每厢面积,分厢定量播种,先掏一半播种后,再掏另一半播种封面。具体方法:象撒谷粒一样,将菌种按厢均匀地撒在料床上。菌种要撒播均匀,第一次播种后,用草扒勾勾轻轻打料床,让部份菌种抖落在二层培养料中,同时再将另一半菌种均匀撒播在料床表面封床,并用草扒背面轻拍床面,保证床面平整。

 ③加盖清洁的报纸。播种后最好在料床表面覆盖报纸,播一厢盖一厢,以利发菌。

 5、播种后管理。播种后的管理重点:通风、降温、保湿、防杂菌和补种。

 (4)、 覆土

 1、覆土时间。掌握覆土时间的原则:?料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料?。即播种后,菌丝往下吃料2/3时,不论播种时间长短即可覆土;播种后10天左右,最迟不超过15天,不论菌丝吃料深浅与否也即可覆土。

 2、覆土的方法。将走道上的表土铲掉,用二层土挖翻扦细,边挖边覆土。

 3、覆土的要求。泥土要求下粗上细,粗土小如胡豆,大如鸽蛋。覆土厚度4-5㎝。土壤干湿度以含水量50-55%为宜,即?捏得扁,搓得圆,不粘手或略粘手?为宜,土料偏干偏湿覆土效果都不好。土料一定要覆平,不能太薄或太厚。覆土料采用壤土、沙壤土、粘土、粘壤土均可,切记不能用沙土。

 4、覆土前床面处理。覆土前料床要铺平,覆盖报纸的应揭掉报纸,用克霉灵2两、敌敌畏2两,兑水30斤(一背水),在料床均匀喷雾灭除杂菌,一般100瓶菌种的菌床面积喷施一背水即可。

 5、覆土后管理。管理的重点是通风,保温,保湿,防杂菌。白天揭开两头薄膜通风,晚间关上。如遇气温偏高,晚上可不关;如遇气温低,白天也可不揭膜。如果土层偏干,可少通风,多保湿,确实遇干旱天太干的,可用清水喷雾床面,保持覆土层湿润。如果土层偏湿,又遇涝灾,则要多通风,少保湿。如土层出现杂菌,可用克雾灵兑水喷施中心病团。

 (5)出菇、采菇

 出菇期管理:出菇时,在菌丝扭结,菇床普遍出现豌豆大小菇蕾时,可少量喷施清水,到1-2天后,菇蕾有胡豆大小时,应增加喷水量。一般采菇后,除雨天外,均可喷水,特别是晴天,采后更应喷水。喷水的技术很重要,不能多喷,也不能少喷。具体标准要看天、看菇、看土干湿喷水。

 采菇:采菇不以大小为标准,而以菇龄为标准。一般可见豌豆大小幼菇到采收时间:前3潮,2-3天可采收,4潮后,气温较低,3-5天采收,元月后,5-7天采收。但11月份高温时节,一天要采两次以上。总之,坚持?采嫩不采老,采早不采迟的?原则。

 采菇方法:前3潮采用左右旋转扭菇法,第4潮后采用扯菇法。

 采菇处理:采的菇要轻拿轻放轻运。边采菇边用刀将泥脚切掉,并一刀切平,不得留有泥脚。

蘑菇栽培技术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5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