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的生长,不耐涝,对阳光和日照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土 壤的质量以及透气性能也有所要求。桃树起垄栽培模式能够增加活土层厚度,集中 土壤有效养分。既有利于节水灌溉,促进桃树根系更好的生长, 又能有效防止涝害。桃树苗木定植前,一般按照上部宽1 ~ 1.2m,下部宽2m,高30cm左右的标准起垄,垄上作畦,畦内栽树。
一、及时中耕松土、除草。落叶后清园,经过喷药防病虫之后把杂草及落叶深埋树下。在平地、低洼地及土壤黏重或杂草多的桃园,更要注意雨季前整治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清除杂草,尽量避免积水。
二、应早施肥,特别是结果过多的树体更应早施,迟熟品种采果前施。施肥种类以优质有机肥混合适量的碧卡复合肥及微肥为主。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提高肥料有效成分利用率。
三、为保护叶片,使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在桃树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壮果蒂灵,增粗果蒂,提高营养输送量。防落花、落果、裂果、僵果、畸形果,使果实着色靓丽、果型美、品味佳。
四、对树冠内的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细弱枝等给以疏除。常采用短截枝梢的方法,一般是对生长中等的长果枝适当短截,让其结果,并选靠近骨干枝的新梢进行重短截,使其抽生新的结果枝。同时对枝组回缩,促使下部单芽抽生强枝。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防病菌感染侵袭,保护伤口健康愈合。
桃树对水分有何要求?一年中有几个主要灌水时期?
桃树移栽后可以马上浇水。
一、移植要点:
1、移植定植时间:最佳移栽时期是桃树落叶到第二年发芽前,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的深秋,树体地上部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进行大树移栽。需带大士球移栽较难成活的大树,可在深秋及初冬时带士移栽,但要避开严寒期并做好土面保护和防风防寒。
2、园地选择:根据桃树特性,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阳光充足,交通方便的地点种植。前茬种过桃树的土壤再种桃易造成病害严重,因而要避免桃园连作。(此地以前最好没有种过桃树)。
3、定植技术:按园区规划和株行距标出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挖定植坑,要求坑深80—100厘米,宽100厘米。栽植时将苗放在坑的中心,理顺根系,边填边踩实,将苗栽实栽紧。栽后坑上土堆高于周围地面20厘米,作成直径1米左右的树盘,以防坑土下沉后树坑落凹积水(即起垄栽培)。
定植要点概括:
定点挖穴,施肥回填,浇水沉实,栽前挖小穴,栽植,栽后浇水,覆盖地膜 。
二、桃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整形修剪
1、整形:根据桃树喜光的特性,桃树形一般采取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一般30—40厘米,桃苗定植后春季发芽前在距地面50—60厘米的饱满芽处剪截,剪口下20厘米左右为整形带。发芽后将整形带以下的芽全部抹下,主干上均衡配置三个主枝,三个主枝之间的角度为120°,每个主枝的开张角度为45—50°,主枝上再配置侧枝和结果枝组。侧枝间距约50—60厘米,每个主枝可选留2—3个侧枝。
2、修剪:桃树修剪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 冬季修剪在桃树落叶后休眠期进行,方法有短截(把枝条剪短)、回缩(对多年生枝或枝组的短截)、疏枝(把枝条从基部疏除)。夏季修剪是春季萌芽后到秋季落叶前进行的辅助修剪,有抹芽(抹去徒长枝)、摘心(摘除新梢顶部幼嫩部份)、拉枝(将枝条角度拉开)等,两种修剪可以相互结合。
幼树期修剪任务主要是尽快扩大树冠,完成整形工作,有计划培养各类枝组,缓和树势,促进早结果,早丰产。
结果期修剪,这时期树冠逐渐开张,树势缓和,修剪要注意改善树冠内部的光照条件,修剪量应随结果量增加而逐年加重,要及时回缩更新,防止结果部位上移。
(二)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秋季结合挖施肥沟施基肥扩大树盘。在桃苗定植后的1—2年内,行间可以间作其他作物,如花生、大豆、红薯、辣椒等,但避免种玉米、葵花等高杆作物,其高大植株遮阴挡光争肥,会严重影响树体生长。还可在行间种植绿肥,既可防止杂草丛生,又能肥田,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土壤结构。
2、施肥:桃树生长旺盛,特别是进入结果期要大量补充养分,否则不能保证桃树丰产优质。按施肥时期可分为施基肥和追肥。
基肥:较长时间供给果树的基本肥料,以迟效的圈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基肥以晚秋桃落叶前施最好,其方法是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施,每株施50—100斤。进入盛果期的大树还需要适当增加施肥量,一般株产100斤的桃树,施标准有机肥150斤左右。
追肥:在桃树生长期施用,主要补充基肥的不足。追肥一般分三次,第一次在萌芽前施用,以速效氮肥为主,促进开花整齐一致;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施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第三次在采果前后追肥,以氮钾肥为主,补充桃树大量结果所耗养分,帮助恢复树势。追肥方法:一般在树盘内浇施。
3、灌溉与排水:一般桃树灌水结合追肥进行,若遇天气干旱要另行灌水。桃树不耐涝,地势低的桃园容易积水受害,因此雨季要疏通排水沟,保证雨季来临排水通畅。
桃树对水分较为敏感,表现为耐旱怕涝,但自萌芽到果实成熟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适宜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开花、坐果、枝条生长、花芽分化、果实生长与品质提高。桃树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在60%~80%的范围内较适宜。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降到10%~15%时,枝叶出现萎蔫现象。一年内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桃需水的两个关键时期在花前和果实第二次膨大期。如花前水分不足,则萌芽不正常,开花不齐,坐果率低。果实的第二次膨大期如土壤干旱,会影响果实细胞体积的增大,减少果实重量和体积。这两个时期应尽量满足桃树对水分的需求。若桃树生长期水分过多,土壤含水量过大或积水,则因土壤中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受阻而生长不良,严重时出现死树。因此,应根据不同品种、树龄、土壤质地、气候特点等来确定桃园灌溉、排水的时期和灌水量。生产上,桃树一年中一般认为有四个主要灌水时期:
(1)萌芽前或萌芽期
这次灌水是补充长时间的冬季干旱,为桃树萌芽、开花、展叶、新梢生长及坐果做准备,此次灌水量要大。
(2)落花后至硬核期
此时枝条、果实均为迅速生长期,需水量较大。但硬核期对水分较敏感,水分过多会造成新梢旺长,与幼果争夺养分而引起落果,所以灌水量应适中,不宜太多。
(3)果实第二速生期
一般是在果实采收前20~30天,此时的水分供应充足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此时早熟品种在北方还未进入雨季,需进行灌水。中晚熟品种此期已(6月下旬)进入雨季,灌水与否以及灌水量视降雨情况而定。此期灌水量也要适中,灌水过多有时会造成裂果、裂核现象。
(4)封冻水
我国北方秋、冬干旱,在入冬前充分灌水,对桃树越冬有好处。灌水的时间应掌握在以水在田间能完全渗下去,而不在地表结冰为宜。
桃树灌水方法包括:
(1)地面灌溉
有畦灌和漫灌,即在地上修筑渠道和垄沟,将水引入果园。其优点是灌水充足,保持时间长,但用水量大,渠、沟耗损多,在水源充足地区可以采用。
(2)喷灌
喷灌在我国发展较晚,近10年发展迅速。喷灌比地面灌溉省水30%~50%,并且喷布均匀、减少土壤流失、调节果园小气候、增加果园空气湿度、避免干热、降低低温和晚霜对桃树的伤害等优点。同时节省土地和劳力,便于机械化操作。但在风多、风大的地区不宜应用。
(3)滴灌
是将灌溉用水在低压管系统中送达滴头,由滴头形成水滴后,滴入土壤而进行灌溉,用水量仅为沟灌的1/5~1/4,是喷灌的1/2左右;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不妨碍根系的正常吸收,并具有节省土地、增加产量等优点。而且有利于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灌溉技术,特别在我国缺水的北方,应用前景广阔。
滴灌系统主要由水泵、过滤器、压力调节阀门、流量调节器及化肥混合罐、输水管道和滴头等部分组成。
桃园进行滴灌时,滴灌的次数和灌水量依灌水时期和土壤水分状况而不同。在桃树的需水临界期进行滴灌时,春旱年份可隔天灌水,一般年份可5~7天灌1次水。每次灌溉时,应使滴头下一定范围内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而又无渗漏为最好。采收前灌水量,应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