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化学农药是快速有效地控制农业病虫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坏的后果,如环境污染、伤害有益生物、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等。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据防治对象及发生特点,选择最有效的药剂和施药时期每种害虫、病害在发生阶段都有对药剂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用药,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用药量少,减少农药污染。如为害樱桃介壳虫,它们的幼虫期没有介壳或蜡质层薄,药剂容易穿透虫体体壁发挥药效,所以介壳虫幼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2)农药用量要准确,不准随意加大和降低用量农药的推荐用量是经过药效试验确定的有效用量,随意加大农药用量不仅浪费药剂、加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会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生物,有可能产生药害;降低用量防治效果会下降。(3)选择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农药有多种剂型,分为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油剂、水剂等,不同的剂型需要用不同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式,方能达到满意的作用效果,乳剂和可湿性粉剂需要对水喷雾使用,粉剂需要喷粉器械喷粉施用,颗粒剂需要撒施到土壤或水面施用,油剂需要超低容量喷雾器喷雾施用。
另外,果树属于高大冠覆盖作物,用药液量大,适合选用高压机动喷雾器械,这样可以使药剂全面覆盖到叶片、果实、枝干等,病虫无藏身和逃避之地,彻底消灭病虫害。(4)科学混用和交替使用农药农药混配和混用不是任意两种或多种药剂简单混在一起的事情,必须根据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作用特点、防治目的,选择其适应的药剂进行混合,方能达到扩大防治谱、增效、减缓抗药性、节约用工的效果,反之会出现药害、减效、增毒等后果。如菊酯类杀虫剂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用,会出现水解降低药效。目前,有许多已经加工好的混配制剂可以直接使用,生产中需要混用时需先取少量药剂混在一起,喷洒到个别枝条上,观察混合后是否产生沉淀、结絮,对防治对象效果如何,对果树有无药害等。
一般,害虫连续用一种农药防治容易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同时也对同类药剂产生交互抗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因此,在同一年份,果园内必须几种、几类药剂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保证防治效果。
该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
科学使用农药,如何科学选择农药?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资供应,农药应用也是农业生产各个阶段中较为重要的一环。种植户服药水准的多少,农药应用的科学是否可以直接影响到粮食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效、
喷药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农业产品的产品质量和种植户的资金收益,还联系到农药行业的合法权益及其农牧业行业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观。
因为农药品种齐全,每一种农药都是有自身合适的预防目标。因而,选购农药前,应认真阅读农药的标识,精确掌握每一种农药的性能指标和最好预防目标,挑选适宜的农药。
一、看农药标签上的名称
起生产制造的农药已不会应用产品名称,而仅用农药通用性名称或简单化通用性名称,选购前应需注意看农药名称下边标注的相关成分、含量及制剂是不是清楚,不选购未标注相关成分名称及含量的农药。二、看农药标签上的应用领域
要依据必须预防的作物的病、草等,挑选和标识上标注的可用农作物一致的农药。假如与此同时有几种农药可供采用时,就需要首先选择使用量少、毒性低、残余少、安全系数好的农药。在蔬菜水果、桃树等制造中不得用危化品、高残留农药。三、看农药标签上的出厂日期及有效期限
农药标签上一般都标注有出厂日期及生产批号,不能选购未标注出厂日期的农药。与此同时农药标签上还应标着有效期限,不能选购没有有效期限、保存期内的农药。四、看农药标签的外形及内容
合格产品的标识或使用说明一般包装印刷较清楚,内容齐备,包含农药名称、应用领域、相关成分及含量、制剂、农药登记证书号、农药生产许可号、公司名称及联系电话、出厂日期、产品批号、品质、商品主要用途、使用说明书、毒性标志、常见问题、存储和输送方式等。
以上就是本人的详细介绍,希望看完对你有所帮助,
民以食为天,这是老祖宗就流传下来的话语,也是非常具有道理,即便是现在的高科技时代,但是农业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毕竟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农业中农药就很重要了,因此人们会感到困惑该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我觉得首先就是看好说明,适用于那些植物,还有副作用,以及用量情况,还有就是自己实际使用记录,不要一来就直接按照里面推荐的给喷,毕竟土壤环境之类的都不一样,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首先我觉得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选择的时候不见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也不见得便宜的就不好,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选择农药的时候,看好自己的环境,还有就是选择好用量,先看一下说明,适合那些地区还有那些植物,千万不要搞错,不然农药可能会导致自己的植物全部陷入灾难之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后就是自己测试。
我们进行使用之前,不要看里面的建议多少用量就直接大规模进行喷,毕竟每一个地区的环境还有适应性都不一样,所以自己要做好测试记录,每一个用量的效果如何,得到数据之后才可以大规模使用,不要急于一时,这样才是最科学的使用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着急,毕竟不管怎么说,任何东西都是有自己的适应性,建议的不见得就是好的,也不见得就适应自己的植物,一定要自己亲自测试还有记录分析之后再进行大规模使用,这才是最好的选择,最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大家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操作,效果肯定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