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马家沟芹菜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有很多赞美芹菜的诗句:“菜之美者,有平度之芹”、“饭煮青泥坊底芹”、“香芹碧涧羹”等等。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平度地方农业特产不注重保护,任由菜农自留、自繁、自产、自销,同时,中国各地学习“寿光经验”,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大量引进国外新品种,实行反季节生产,忽视了当地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在西芹等外地蔬菜的冲击下,马家沟芹菜面积逐年萎缩,效益下降,到了即将被挤出市场的边缘。到2002年,李园街道辖区马家沟芹菜种植面积不足20公顷,每公顷效益仅130多元左右,种植芹菜的村庄也只剩下3个。
为保护、挖掘和开发这一地方名牌,2003年春,青岛市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马家沟芹菜品种资源保护及标准化技术研发”项目经青岛市科技局立项,在平度市质监局的大力协助下,建立了马家沟芹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进行马家沟芹菜品种提纯复壮、完成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实施芹菜产品分级包装等措施,马家沟芹菜又一次进入了精品特菜的行列,摆上了大城市超市货架,结束了传统芹菜成捆上市、地摊买卖、低价出售的历史,一棵小小的马家沟芹菜,变成了一个知名的农产品名牌。
为了切实提高马家沟芹菜的质量,使其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平度市质监局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在扶持马家沟芹菜成为精品特色菜的工作中,该局从标准化基础入手,于2006年、2007年先后发布《无公害“马家沟芹菜”生产技术规程》、《马家沟芹菜》两项地方标准,确保芹菜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年初,马家沟芹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2008年,根据马家沟芹菜多年栽培的历史经验,结合土壤、灌溉用水及相关气候因素的考察论证,马家沟芹菜的适宜生产地域范围总面积4500公顷。 2008年,仅李园街道马家沟芹菜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3000亩,是2002年的30倍,其中核心精品示范区面积400亩,由于管理科学,气候适宜,平均亩产达12000斤,总产18000吨。
蔬菜生产工作总结
以产业化建设为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以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特色种植为主。2003年7月该镇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自治区无公害蔬菜基地。2004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土豆、芹菜、架豆角、胡萝卜、辣椒、白菜等六种蔬菜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实施了“支部+协会”的工作形式,分别成立了蔬菜、肉羊、肉牛、经纪人等协会组织。2005年,在蔬菜产业协会的带动下,全镇2068户农民种植的11000亩蔬菜喜获丰收并卖了个好价钱。全镇蔬菜总产值达到1630万元,平均亩产收入达到1480元,比种植大田作物每亩多收入1000元,种菜户人均收入达2138元。真正实现了“大田改园田,增收千万元”,“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
宇宙地镇蔬菜产业协会成立于2004年12月,首批吸纳会员310人,制订通过了《宇宙地镇蔬菜产业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蔬菜产业协会还在东升村、刘营子村、新地村3个村建立了3个分会,各村村支部书记任分会会长。一年多来,蔬菜产业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全镇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
一、提供信息服务,签订产销合同
蔬菜产业协会在镇农科站的帮助指导下,加入了中国农业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以宇宙地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名称注册了自己的帐号15042013,随时可浏览全国各大市场的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及时发布本镇蔬菜销售广告,有山东、江苏等地许多客户通过网站联系购销业务。2005年,协会与唐山新源生态科技公司签订胡萝卜订单,全镇586户种植胡萝卜2000亩,为种植户增加收入400万元;协会与辽宁省绥中天源农副产品公司签订白萝卜订单,全镇617户种植白萝卜2000亩,为种植户增加收入240万元;协会还与北京市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市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实行了场地挂钩,成为这些市场优质蔬菜的定点供应基地。
二、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蔬菜科技含量
蔬菜协会定期聘请旗农牧业局、镇农科站的科技人员搞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每年要搞4次比较大型的培训班,协会还经常联系旗、乡两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全镇蔬菜生产达到绿色、安全、高产、高效。协会还通过经纪人与山东龙大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龙大集团在东升村建立125亩大头菜实验田,龙大集团还专门派来一名技术员指导生产,实验种植的京丰1号大头菜全部出口韩国。
三、提供资金服务,解决蔬菜产业投入问题
蔬菜产业协会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宇宙地信用社联系,争取信用社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宇宙地信用社经过考察,认为蔬菜产业投资小、见效快,是个好项目。2005年,信用社采取联户担保的形式为全镇2000多户种菜户提供小额贷款500多万元,2006年计划达到650万元。为了解决一些贫困户没人担保的问题,3个蔬菜产业分会共为40多户贫困户提供了担保,每户贷款2000-3000元,使这些贫困户通过种植蔬菜尽快致富。东升村杨树底村民组张海军是个贫困户,全家3口人,孩子念书都是东借西凑,2005年协会帮助他担保借信用社贷款,购买了种子、肥料,指导他种胡萝卜6亩,大头菜6亩,甜菜3亩,一年纯收入1.6万元,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供儿子还考上了名牌大学。
四、实行会员自律,互相监督共同致富
在蔬菜产业分会的协调下,统一调整了土地,使蔬菜园田集中联片,便于灌溉、防虫、田间管理和产品销售,达到了蔬菜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东升村还投入11万多元,修整了33公里的沙石路,使前来购菜的大车小车都能到达地头。蔬菜产业协会会员之间,还实行互相监督、行业自律,例如,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田间管理,不准使用超标农药,不准违约合同,不准私自抬高市价等。同时,协会也监督订购单位实行按保护价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不得损害农民利益。
2006年,全旗计划种植各种蔬菜12000亩,预计总产值可达1500万元。蔬菜产业协会将继续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服务,架起农民通向市场的金桥。 以肉羊产业为依托,以牲畜改良、良种繁育为突破口,发展优势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为牧而农,为养而种,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以扩草促增畜,以增畜促增收,实现由农业大镇向牧业大镇的转变,力争2005年底全镇牲畜存栏突破10万头只大关。
2020年蔬菜生产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你有什么感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总结了。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0年蔬菜生产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蔬菜生产工作总结1
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农林委把蔬菜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制定生产计划,稳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落实市新增蔬菜小区奖补政策和《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县蔬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蔬菜产销情况及特点
据调查统计,到xx年6月底,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2.5万亩,较上年新增6.6%。其中节能温室蔬菜0.25万亩,日光大中棚蔬菜3.6万亩,小拱棚蔬菜2.8万亩,西甜瓜6.6万亩,露地蔬菜9.3万亩。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113.7万m2,其中双孢蘑菇39.4万m2,平菇42.5万m2,杏鲍菇31.8万m2。全县蔬菜销售量达64.3万吨,销售总额14.1亿元,农民来自蔬菜产业收入人均达1080元。
全县的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注重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县农林委组织引进番茄、辣椒、藕、黄瓜、丝瓜、韭菜等新品种40多个,在五铺农场生态示范园,镇村、村、村,村镇村村等蔬菜基地示范种植,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同时,在镇、镇、镇、乡等瓜菜基地推广生物解盐菌应用等新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2、狠抓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各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等果蔬科技服务组织,以绿色食品生产、认证为目标,积极推行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遮阳网、防虫网、杀虫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地准出信用制度,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3、发展特色生产。全县依据传统种植习惯,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如镇村日光温室精细菜、村镇小湖村莲藕、镇道口村的无籽西瓜、双堆集镇芦沟村早春甜瓜、乡颜道口村粮菜瓜立体种植等。
4、设施栽培早上市。农民充分利用日光大棚、半地下式节能温室,采取保温防冻、加温保苗等技术措施,开展早春提前和秋延迟反季节生产,选用早熟品种,尽可能适时早播,创造蔬菜产品早上市的适宜环境,打市场时间差,提高蔬菜种植效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丰富市民的菜篮子,装满农民的口袋子,城乡居民生活优质化”是菜篮子工作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上半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蔬菜产业发展计划和蔬菜科技入户实施方案。
在调查全县蔬菜产销状况、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制定xx年蔬菜生产计划,提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具体落实目标任务的措施。同时,突出蔬菜科技入户,强化蔬菜生产技术措施落实,提高农民种菜效益。各乡镇对近两年蔬菜产业效益较高的势头,认真总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农民发展蔬菜生产,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2、强化基地建设,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以落实《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为切入点,鼓励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重点抓好蔬菜生产专业村和瓜菜协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以、村、等村和县昊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盛世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镇喜耕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乡五铺颜道口西瓜种植协会、镇张庄村瓜果菜(菌)产销技术服务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重点,强化宣传,引导农民发展蔬菜生产,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据统计,全县xx年上半年瓜菜面积新增14200亩,其中,设施栽培蔬菜新增8970亩。
3、实施民生工程,搞好信息、技术宣传、培训。
按照全省民生工程总体部署,全县以提升型蔬菜科技培训为中心工作,培训种菜大户500多人次,每人接受培训32学时,接受技术咨询、技术指导4次以上。通过网上查询,向农民朋友发布有关果蔬产销信息。同时,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上报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动态,为蔬菜产业发展当好参谋。
4、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县农林委拿出50000元,购买京玲西瓜、元首甜瓜、黄瓜种苗等,在五铺农场生态示范园、村等村建立示范基点,展示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
5、做好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工作。
已完成“鲁南”牌面粉、“志强”牌大豆油、“村”牌辣椒等3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的申报工作,“沟东”牌黄瓜等6个蔬菜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继续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同时,完成了“华奥”牌白色金针菇、“浩强”牌杏鲍菇、“龙牙桥”牌黄瓜绿品标志使用的年检、续展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蔬菜价格受市场调节,农民栽培管理能力和水平,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技术服务力度,都直接影响蔬菜产业发展。xx年上半年,尤其是近三个月,菜价一直下滑,xx年农业项目县级配套资金未能落实等因素,有的农民不再继续投资蔬菜生产,出现改温室、大棚蔬菜而种植其他作物现象。因此,我们建议
1、尽快落实市级农业项目配套资金,对符合濉政办[xx]6号文件精神的农业项目,予以及时申报、评审、验收、奖补。
2、建立蔬菜价格补贴制度。当市场蔬菜价格下滑至农民生产成本以下时,对种菜农民予以直接补助,保护菜农利益。
3、尽快实施蔬菜生产保险制度,保护蔬菜生产安全。
4、加强对菜农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由于我县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少,缺乏科技推广工作经费,建议县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从我县蔬菜种植大户中选聘6—10人,有一定理论水平,生产实践能力强,定期到全县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同时,邀请山东寿光市蔬菜技术专家,来濉定期巡回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培养我县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和实用人才。
蔬菜生产工作总结2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但由于受生产环境的制约,很容易受到农药的污染。避虫网栽培蔬菜,为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生产出无公害绿色蔬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为了积极推广应用这种新技术,我们在区、镇科委科协和中心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xx年,经批准同意后实施了应用避虫网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工作,计划落实在新春村五组,因土地征用原因,该项目实施地点经研究落实在中洪村农场,面积30亩,管棚10套,种植蔬菜品种有小白菜、花菜、黄瓜、茄子、番茄、刀豆、萝卜、莴笋、豇豆、卷心菜和辣椒,由于避虫措施严格,产中合理使用无公害绿色农药,所以蔬菜产品确保了新鲜、洁净、无污染,并通过无公害生产蔬菜产品试包装发销,取名“虹新”牌无公害蔬菜,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现就该课题的实施技术总结如下:
一、建立基地
建立稳定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是利用避虫网,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前提条件,我们通过选择后确定放在中洪村农场,一方面考虑我们中心已经通过土地流转,这是2000亩规模田中的一块;另一方面考虑远离镇区,靠近农民画村,方便观光,示范,示范区环境无论是大气、土壤、水质、还是交通、田间设施均比较适合无公害蔬菜种植。
二、避虫网选用
本课题确定后,我们课题组人员自4月底至10月初利用标准管棚;配套覆盖了新一代铝铂避虫网,具有避虫效果好,透光性强,经久耐用等特点。
盖网前,我们进行土壤消毒和除尽杂草,以杀死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虫草,控制基数,阻断传播途径。
盖网时四周压实压严,不留破损,以防害虫潜入。
盖网后,施足基肥,尽量减少追肥和进棚次数,进棚作业,做到随手拉网盖棚,不给害虫入侵机会。
田间使用避虫网结束后,及时收好,妥善保管,以延长使用寿命。
三、茬口安排
我们在抓好选用抗病虫新品种工作外,严格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预防病害。育苗以营养钵为主。由于蔬菜种类和品种多样化,为了充分地利用设施生产,我们实行多茬次栽培和适当间套作,春季早熟栽培茄、瓜、豆,秋季的领头羊延后栽培结合叶菜类种植,适当安排1亩大棚为育苗棚,作为育苗茬口类型。
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苗龄长,为了提早上市,我们三月定植,4月底盖了网,夏秋种植以叶菜为主,抓好前茬作物,残留的枯枝烂叶,销毁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奠定了基础。
四、合理施肥
施肥原则上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基肥、轻追肥。施用量因蔬菜作物不同而异,番茄、黄瓜等喜肥蔬菜一般我们使用腐熟榭3000公斤,或优质有机肥500公斤/亩,分别另加bb肥50公斤。种植前一星期施好,使用的领头羊时将肥料均匀撒入地面,结合耕地深翻入土,追肥总量25公斤/亩尿素,分2-3次。对于根系发达的茄果类蔬菜,生长期采用打洞追肥,以减少挥发和氨害,追肥时间上,叶菜类和生长期短的蔬菜,苗期早施;采收前20田做到不追肥。茄果类以钾肥、磷肥、氮肥为主,萝卜、莴笋以磷肥、钾肥为主,配合使用氮肥,生长期较长的蔬菜,合理采用根外追肥,叶面喷施相关的营养液,我们选用了叶面肥赐宝康,每次50-100克/亩。
五、合理使用农药
无公害蔬菜不等于不使用农药,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安全、合理、高效。
示范区蔬菜产品,经镇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按不同品种分点采样和速测仪测定,无公害蔬菜等达标率100%。
1、农药选的领头羊用我们根据上级蔬菜技术推广部门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杀虫剂主要有:奥绿一号、海正三令、美满、除尽、绿卡、云除、艾美乐、潜克、辛硫磷等;杀菌剂主要有:福星、阿米西达、农利灵、农用链霉素等。
2、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不随意加大剂量。
3、蔬菜上市前严格掌握间隔期。
六、探索和建议
1、探索:目前由于蔬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多数由个体生产经营者来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是个现实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探索研究、规范和培育国际、国内市场。
2、建议:发展无公害蔬菜,从目前实践者:
一要大力宣传;
二要控制农药,肥料,严禁高毒农药,推广应用绿色农药;
三要示范带动加大力度;
四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对超标高残留蔬菜,通过检测,依法查处。
蔬菜生产工作总结3蔬菜是我国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小康更需要蔬菜。“抓蔬菜就是抓经济;抓蔬菜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抓蔬菜就是抓富民工程”。我乡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蔬菜产业化初具规模,今年蔬菜生产形势很好,为了便于上级领导检查我乡工作,现将我乡××*年蔬菜生产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思路
年初,我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根据县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的`指导思想,依据本乡实际,切实理出了一条以“蔬菜产业兴乡,科技推广先行的思路,认真加强对蔬菜产业化的引导,依托本乡“四季春蔬菜、花卉批发市场”,紧紧抓住“大棚春提前秋延后”高效种植的牛鼻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并调动一切科技信息力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全乡“三线十基地”全面开发,为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开好局。
二、围绕目标,完成各项指标
党委、政府凭借发达的交通优势,充足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及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干部作风,变指导为引导。特别是突出抓好示范村典型(典型模式、典型效益)强化扩大温棚保护地栽培,舍得人力、财力、物力,基本完成了年初目标:
(1)蔬菜面积———发展到1。1万亩,效益2800万元
(2)蔬菜单项人均收入————550元
(3)张关亩等6个蔬菜专业村人均收入————1200元以上
(4)温室大棚、小弓棚面积5500亩,占蔬菜面积50以上
(5)蔬菜种植收入万元以上的户,450户以上,4000元以上的户,2000户以上。
(6)蔬菜科技户1500户以上,培训蔬菜科技人才600名
(7)实现蔬菜基地10个(张关亩、崔老家、蒯庄、贾烟墩、胡老家、高庄、李汉楼、田庄、袁村寺、张庄)
(8)推广先进生产模式15个
(9)引进新品种69个
(10)先进技术普及率90
(11)优良品种覆盖率100_
三、“三线十基地”蔬菜高效开发
乡党委、政府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线十基地”建设,沿g310国道、203省道、虞贾路,黄金十字架,重点抓基地建设产业化。目的是较快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商品化格局,突出形成了十大种植模公文写作式:
(1)以张关亩村为中心的1500亩温室大棚无公害“番茄———夏玉米————香菜(芹菜、大白菜)”
(2)以崔老家为中心的1200亩无公害“春包菜(番茄)———秋黄瓜”模式
(3)以袁老家为中心的3500亩优质“黑皮西瓜、八里香甜瓜————大白菜”模式
(4)以田庄为中心的高架山药、大祘模式
(5)以胡老家为中心的“大葱———花菜”模式
(6)以高庄为中心的的“辣椒————花菜”模式
(7)以李汉楼为中心的山樱椒模式
(8)以贾烟墩为中心的“啤酒大麦套甜玉米—————大白菜”模式
(9)以张庄为中心的的“早花菜———大白菜”模式
(10)以蒯庄为中心的“春弓棚番茄————秋黄瓜、(辣椒)”模式
以上模式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地增加了我乡菜农今年的经济收入。
四、“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建设
1、围绕领导决策搞好科学规划,舍得人力、物力投入。加大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三期工程建设,在原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资金350万,硬化二条街道,建造3排门面楼,新开发50亩的停车货场,使大市场的日蔬菜吞吐量达300吨以上。
2、实施“市场推动”战略,促进基地发展。通过市场引导,种植品种和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转化,形成了具有较高外向市场份额的大白菜、黄瓜、香菜、辣椒、包菜、芹菜、花菜等“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结构,拓宽了销售渠道,使我乡的蔬菜走出家门,销向全国,面向国外。
五、典型经济效益:
1、××*村是我乡的蔬菜专业村,人口1134人,土地917亩,人均0。8亩地,97年刚刚解决温饱。近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温棚发展到480架,人均蔬菜单项收入达2000元,占人均收入的75以上,
2、××*乡的秋黄瓜近年已主导了商丘大市场及周边县市场,但在秋涝之年是如何获得丰收的?外界很少知道,实际上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入秋以来,阴雨绵绵50多天,多种庄稼地都形成内渍外淹,不同成度的绝产减产,一般常规管理的黄瓜很难忍耐50天的低温、阴雨,减产9成或绝产,但崔老家村的几百亩秋黄瓜却另一番青枝绿叶、硕果累累的景象。原因是在乡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前期重化控、中期重保瓜、盛瓜期重根外喷肥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大灾之年大丰收”的局面。亩效益3000元以上;崔福明等科技意识强的户,亩产5000元以上。
3、崔老家村卞庄组菜农张益常,投资3500元建温棚一座,占地面积0。42亩,采取五种五收种植模式“冬蕃茄、套种西瓜、辣椒、丝瓜、豆角”,当季收入9600元
,冬接丝瓜茬种茄子1100棵,收入11000元。
4、胡老家村李电池组菜农代氷建四口人,六亩地,其中四亩蔬菜,建两座温室,修复1。6亩大棚,采取规模种植(全部蕃茄),“抢早抓巧,精细管理”,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5、张关亩村高建华5口人,5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玉米————套香菜”模式。上半年番茄收入16000元(良种 良法)
6、韩春生4口人,3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白菜————秋香菜”模式。春茬番茄实行三层覆盖栽培,收入12500元。
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支柱产业高效益
以乡科技站、农技站为依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69个,经过试种示范,推广稳定了45个有价值的品种,如大白菜种:日本夏阳、南韩四季王、青杂三号等;番茄种:金棚一号,以色列148号等;辣椒:洛椒98a,湘研16、砀椒1号等
西瓜种:黑金刚2号、黑宝等;
甘兰种:金春早8398等;
黄瓜种:津优1号、津春2号等;
芫妥种:泰国耐热芫妥、昌龟杂交芫妥等;
豆角种:天子三尺绿、春条901等;
推广的新技术35项:
(1)温室大棚多层覆盖技术;
(2)中、晚熟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3)西瓜嫁接抗重茬技术;
(4)西瓜近地面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5)黄瓜“浸瓜保瓜技术”;
(6)无公害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7)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8)几种瓜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等;
(9)吡效隆高效座瓜技术
(10)农药混配防病治虫新技术等。这些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给我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七、今后打算
1、强化科技意识,转变干部作风,,“转变权力作用,发挥知识作用”,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
2、突出支柱产业唱好蔬菜重头戏,形成一村一型的财源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明年增加面积2000亩,提高效益人均80元。
3、巩固沿线开发蔬菜示范高效园成果,乡主要干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力争年年有突破。
4、增加科技投入,办好每月二次的蔬菜科技培训班,做到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家家都能靠蔬菜致富。
5、办好搞活四季春蔬菜花卉市场,向基地要资本,向市场要效益。
6、明年计划建成保鲜库一座(500吨以上),通过冷贮和加工,增加反季节市场份额,走产鲜加保鲜节能增效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