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由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着名专家根据辣椒的生理特点采用国际先进的活化的米技术,根据辣椒生理特点、特性新研制的一种集营养调节、保花、保果、防落、座果、粗直、增靓、抗病、抗旱、抗寒、解害多功能于一体的无毒无公害新型产品。1、内含免疫球蛋白、甲壳质、高能量转移因子、VC、微量元素及抑菌、抗毒、防落剂及各种酶的活性物质。2、增加叶绿素,增强光和作用,显着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3、富含辣椒增靓改质元素,叶片厚绿润泽、色泽鲜艳、着色均匀、品质提高,有效防止畸形果、僵果、落花、落果、无效果的产生。4、减少细菌、真菌病害,有效预防辣椒的疫病、炭疽病、立枯、青枯、枯黄萎、花叶及小叶病毒病、霜霉病等病害的侵染。5、对于自然灾害(冻害、闪苗、连阴、冰雹、干热风)病害有极强的预防抵抗缓解作用。6、口感好,品质提高,提早上市10-15天,增加产量40%以上。使用方法:在苗期、始花期、座果期、膨果、着色期用本品稀释1000-1500倍液(一瓶兑水35-50公斤)各喷一次,间隔期7-10天;用于灾后补救,3-5天喷一次。注意事项:1、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效果佳。2、可根据作物长势酌情增减用量。3、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净含量:50ml主要成分:胺鲜酯 赤霉素 生物酶 膨大因子保质期:三年
小麦——线椒间套技术是我县线辣椒生产栽培的一种重要模式,麦辣间套并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其技术优势是在有效地缓解了辣椒连作障害的同时,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在不影响小麦生长的情况下,辣椒定值于小麦行间,缓苗迅速,配置合理,通风透光,而小麦又借助辣椒预留的空带和苗期的空间与地力,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大幅度增产增收。
1 品种选择
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如陕椒2001、陕研168等。
2 培育壮苗
2.1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将选好的种子放在52℃恒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
药剂处理:用10%的磷酸三钠浸泡20-30分钟,或1%的福尔马林浸泡15-20分钟后捞出,用湿纱布包好放密闭容器中密闭2-3小时。
2.2床土配置
选用疏松、肥沃、保水性透气性良好、营养全面、近三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园土与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混合,园土与有机肥的比例为6:4。
2.3床土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每m2苗床用药8-10g,与细土混合,三分之一铺苗床中,三分之二盖在种子上。
2.4播种
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采用小弓棚阳畦育苗。播前应交足底水,使畦面积水4-5cm,待水渗下后即行播种,采取落水划行等距离点播育苗,6.7-8.2cm见方一穴,每穴2-3粒,覆营养土1.5cm,每667m2用种量为100g。
2.5苗床管理
等距离点播育苗间苗一次,在第一片真叶时进行,间去弱、小、病苗,拔草可与间苗同时进行,结束后撒覆一次培养土,弥合土壤裂隙。苗期应适当通风炼苗,防止徒长,同时加强水肥管理,第二片真叶展开时,可喷施0.4%磷酸二氢钾与0.6%尿素复合液,若苗床底肥不足苗子发黄时,可结合浇水于晴天追施尿素一次。
3 定值
3.1整地施肥
地膜覆盖栽培耕翻要比露地深,深度在25cm以上,深翻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展,同时可将土表层中的病原菌和害虫翻入底层杀死。基肥要求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000-4000kg,二胺20kg,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kg,施肥深度10-15cm,过浅,根系向表层发展易倒伏,太深,根系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影响植株生长。
3.2作畦覆盖
一般畦高10cm为宜,地膜宽度为80cm,其带幅为133cm,即秋播4或5行小麦,占地66.7cm,留空带66.7cm翌年移栽两行辣椒,盖膜应在定植前7-10天进行,有利于辣椒正常生长。
3.3定植
定植应在晚霜过后,耕层10cm地温达10℃以上时进行。定植前在苗床内喷施代森锰锌或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做到带药定植,避免病害的发生。
在上年预留的空带内做畦覆膜,按行距67cm,株距24cm进行移栽,每667m24100穴,每穴2-3苗。
4 田间管理
4.1水肥管理
辣椒定植后3-5天为缓苗期,缓苗结束后随浇水追肥提苗,前期可浇水1-2次。初花期每667m2施尿素7-8kg,硫酸钾10kg,第二、三层果膨大前,及时追肥。为防止植株倒伏,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4.2除草护膜
对于从定制孔或破损处生长的杂草,要及时清除,并用土压实破损处,避免造成地膜大面积破损影响覆盖效果。
4.3植株调整
整枝可增加产量,植株生长过旺时,结果量减少,所以在门椒采收后将第一分之以下的老叶全部打掉,以利于通风透气。上部枝叶繁茂的,将向内弱枝剪掉。
5 病虫害防治
辣椒的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病毒病、炭疽病;蚜虫、烟青虫、棉铃虫等,生产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重施基肥、增加磷、钾肥、追施根外肥等农业防治及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科学防治病虫害。
5.1病害防治
5.1.1疫病
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用25%甲霜灵或杀毒矾500-800倍液灌跟和喷洒地面及叶片,7-10天全株喷药一次,连喷2-3次。
5.1.2病毒病
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800-1000倍液、20%病毒A200-300倍液或NS83(增抗剂)100倍液防治,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1.3炭疽病
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甲托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5.2虫害防治
5.2.1蚜虫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70%灭蚜威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
5.2烟青虫、棉铃虫
可用40%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3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交替轮换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