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猪,怎么驱虫的效果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4 11:03:58
字号:

驱虫属于猪场日常饲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规模化猪场还是农村散养户都会在寄生虫的防控上投入一定的成本,可目前猪场面临的困境是钱在花,虫在驱,最终却达不到理想的驱虫效果。据统计,目前90%的养猪场存在寄生虫问题,80%的养猪朋友对自己猪场的驱虫效果并不满意。猪场如何驱虫才能打破现在的驱虫困境呢?

关于养猪,怎么驱虫的效果好?

规模化猪场“三维立体”驱虫模式

三位立体驱虫模式指的是,猪群口服驱虫药物+体外喷淋驱虫药物+环境消毒三方面结合。口服驱虫药可以针对猪群体内的绦虫、线虫、吸虫等体内寄生虫,以及螨虫、蜱虫等体外寄生虫;体外喷淋针对的是螨虫、蜱虫、虱等体外寄生虫;环境消毒针对的是驱虫药物无法杀灭的虫卵、幼虫以及从猪身上逃跑的体外寄生虫。

一、口服驱虫药物

1)母猪群。母猪群建议一年驱虫4次,即三个月驱虫一次,每次连续使用口服驱虫药物(推荐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复合制剂)7天,间隔7天之后再连用7天。

2)公猪群。科学研究发现伊维菌素会降低公猪精液中活精子数和直线运动精子数量,所以公猪驱虫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驱虫次数尽量减少,二是使用安全的驱虫药物,可以使用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注射液,一年注射两次即6个月注射一次即可。

3)育肥猪。育肥猪从出生至出栏建议驱虫两次,分别于断奶后14-20天时间驱虫一次,100斤体重时再驱虫一次,使用口服驱虫药物每次连用7天间隔7天后再连用7天。

二、体外喷淋药物

在猪场进行口服驱虫药物的同时结合体外喷淋药物,比如双甲脒溶液,每次驱虫喷淋2-3次,每次间隔2天时间。

三、环境消毒

在驱虫期间需要针对猪群的粪便进行集中发酵处理,以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和幼虫,另外在驱虫期间加强全场消毒工作,隔日一次,消毒2-3次即可。

近年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引进适合北方饲养的抗逆性强、肉质好的辽丹黑猪,采用四级净化、五次利用的生态养殖、种植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这种猪草鱼稻结合型生态养猪新模式。

四级净化、五次利用生态工程模式就是利用清水将猪圈内的粪尿冲刷干净,并通过地下管道排入净化池沟中,这一过程被称为水资源的一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一级净化植物为水葫芦。

水葫芦为喜肥植物,具有生长繁殖速度快、净化污水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吸收猪粪尿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养分。

水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和分解了水中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如铜、铅等重金属),对水质起到了很好的净化作用,这个净化过程称之为一级净化。

在净化水的同时,水葫芦得到快速生长和繁殖,并成为生猪的良好青饲料。

给生猪饲喂水葫芦,不仅提供给猪只生长必需的营养,还大量地节省了粮食饲料,为养殖减少了经济支出,因此,这一过程称为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二级净化植物为细绿萍。

细绿萍也是耐肥水生植物,通过对水中有机成分的吸收达到自身的生长;同时,也对水质实现了净化,这个净化过程称为水的二级净化。

同时,细绿萍也是猪的良好青饲料,用于生猪饲养。

此次与上一次的原理基本相同,被称为水资源的三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三级净化生物为鱼蟹。

经二级净化的水被排入鱼、蟹池。

此时,水中已存在大量的浮游动植物,这些大都是鱼、蟹生长的良好饵料。

同时,通过鱼、蟹吃掉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也实现了对水质的净化。

可见,此次实现了鱼、蟹饲养和水质净化,因此被称为水的三级净化和四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四级净化生物为水稻田。经三级净化的水已达到农田用水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样的水被排放到养殖区周边的有机水稻田中,供有机水稻种植使用,实现了水的四级净化和五次利用。

在平原低洼盐碱地建立水生植物猪场。以猪粪为基础,以水资源为条件、太阳能为动力、水生植物为核心,发展养殖生产,做到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在物质的转化中使其再生、在能量的流动中使其循环,实现了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过程,达到了多样化、高效率、无污染生产。

该工艺模式主要特点:充分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谐技术、物质与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技术,实行立体生产和无废物生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3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