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完全是伪科学高中没学过生物吗?植物的作用是什么,就是锁水固水。植物体内90%以上都是水,这些水哪里来,一方面沙漠降雨被植物吸收锁定,一方面吸收地下水。通过植物这个天然的储水器,会将所有的水分锁在植物体内。随着植物的增加,沙漠储水量只增不减。
另外,植物通过新陈代谢,落下的枝叶腐烂变成土壤,以及植物引来的动繁衍生息,排泄,死后腐烂等等,会使土质越来越肥沃,改善了生态环境,只要了生态圈。
通过蒸腾作用,植物会不断的向大气中蒸腾水分,这些水分又变成雨降落下来,随着植物越来越多,蒸腾的水水越来越多,空气湿度越来越大,降水也会越来越频繁,降下来的水逐渐会形成河流,久而久之改造了沙漠干旱的气候。
从没听说,有森林的地方,地下水位不上升还下降的!
防沙、治沙最合理的办法是用一种办法固沙,在沙漠边缘尽量减少人类的活动,种植一些灌木类、草类植物,例如蚂蚁森林的梭梭树、沙棘就比较合适,而大型树木就不太合适。
沙漠边缘是非常脆弱的,我们应该想办法保持它们的稳定,如果抱着人定胜天的理念大肆造林,一旦平衡稳定被打破最终沙化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大型树木就像是沙漠中的抽水机,在沙漠中水分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种完树木之后它们难以在自然情况下生长,因为严重缺少水分。就需要人为的一直去灌溉,灌溉的不够没人管理最终就会大量死亡。
例如三北防护林并非是在沙漠边缘,而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在也是面临着树木大量死亡的情况。当然我们不否认三北防护林对京津冀地区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能持续多长时间难以保证。
植树造林最好种植一些灌木类,它们需要的水分更少一些,同时要有更科学更系统的统一防止措施,植树造林大多数的时候是有宜的,但绝对不要只管种后期没人管理。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能急在一时,需要有系统性的前期后期管理。
只能说防沙治沙因地制宜,是需要种植草类、灌木类或者其他类要有更科学的依据,并非是不管不顾种的越多越好。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首先沙漠之所以是沙漠,是因为沙漠所在地方降水量低,例如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量,一年一般不会超过100毫米,但降水量低不代表沙漠缺水,沙漠的地下其实富含地下水,但在降水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在沙漠的周边植树造林,这些植物想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拼命的汲取地下水。
于是地下水就越来越少,最后植物就会干旱而死,所以一个地方如果长期高温少雨,光靠地下水是无法持续下去的,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好像是一个抽水机,这个抽水机会将地下水都抽出来,而且沙漠处于高气压的地带,这里的空气是下沉的,即使植物可以将地下水抽到空气中,也不足以形成云。
所以沙漠的天空,一般都是万里无云的,这里很少会下雨,那么在很少下雨情况下,沙漠就不能种树,特别是那种高大乔木植物,因为乔木植物的蒸腾量更大,导致地下水流失的速度更快,地下水流失的速度更快,这些乔木植物自然就死的更快,所以在沙漠的环境当中,只有一些根系发达,蒸腾量低的植物可以存活,例如仙人掌,灌木等。
最后沙漠的前身是戈壁,而去戈壁滩的同学都知道,那个地方除了石头就是沙子,这是因为石头在长期风化的作用下,变成无数细小石头颗粒,当这些石头颗粒越积越多的时候,沙漠也就形成了,所以沙漠的形成虽然也有人类的因素,但总体来说是大自然造成的,除非我们能彻底改变沙漠地区的环境,否则想要把沙漠变成原始森林,我看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强行在沙漠边缘、草原植树造林,反而使地下水越来越透支?因为中国干旱地区主要是由原生的盐生灌木、干草原和热带草原植被以及草本植被的群落占据。不幸的是在中国西北干旱区植树造林被用来当做最主要的手段,去抑制沙漠化和沙尘暴的产生。实施者为了在短时间内产生收益,选取种植那些快速生长、寿命短的植物植物物种来进行环境改善。但森林恢复和环境修复,通常需要一百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实现。成功的生态恢复不能看短时间的收益,要看是否能长时间自发可持续的进行。
其实通俗的解释就是提问者的说法,当生源的草地被外来的乔木或者灌木所代替的时,这些植物的根会生长到更深的地方使用当地大量的地下水,这导致地下水水面的下土壤含水量降低,使原生的草本植物更加难以利用水分,从而造成原生植物的死亡,同时乔木和灌木还增加了这地区的蒸汽散发,更加加剧水分的流失。
植树不是为了治理沙漠,而是为了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减缓沙漠化的速度。植树也不是植在沙漠,或是靠近沙边缘的边缘。用于防止沙漠扩大的防护林,一般都是造在即将沙漠化的荒地,原本有一定的植被基础,在选择合适树种之后可以提供足够水分且不会对原来生态造成太大破坏的地区植树。
(以上均为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对或者补充,欢迎留言!!)
沙漠是不稳定的半干旱气候临界地带,人们长期的不合理生产活动,不分地域、毁林开荒,过渡的草原农垦造成地表风化,土地生产力下降,首先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植被减少,上壤肥力不断丧失,以自然一 社会 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终至瓦解为结果的环境渐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反复干预会加速, 强行在沙漠边缘、草原植树造林,反而使地下水越来越透支,最终形成了沙漠。
上图,左图骆驼刺,右图是胡杨,注意比较根系。
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区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或 半灌木,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减少蒸发,叶子退化为细刺, 地上部分长成半球状,直径有半米左右, 高约25-40厘米,根系部分十分发达,是地表上茎叶半球的两倍甚至三倍,在多雨的季节里吸足了水分,可供这一丛骆驼草一年的生命之需。在干旱的沙漠环境里,很多植物都具备这种特征。
胡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耐旱耐涝,生命顽强,是干旱环境里树种之一。
骆驼刺与胡杨虽然都生长沙漠环境里,但对自然界当中物质与能量的需求却差别很大,骆驼刺生长的环境中,需要的水份、土壤肥力较低,而高大的乔木吸水要求更高,对自然界依赖性较强,如果人类强行在沙漠边缘绿化造林,会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草本植物无法生长。
在草原地区因降水不足,无法满足乔木生长的时间需要,树越多,蒸发量越大。会把已经缺水的草原水分全带走,最后草就会枯死。地表植物被破坏掉,就意味着沙化,树也存活不久,所以有树的草原生态更脆弱,没树的草原生态群落更稳定。
沙漠绿化应首先从草本或灌木这种低一级的生物群落开始,来改变生态环境,什么地方适合造林,应根据周边生态环境,地下水埋藏丰欠程度来决定是否营建防护林。在人类活动地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是解决沙漠化问题的关键。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一个逻辑错误。
犯了严重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错误,仅凭坐家想像发言,很不靠谱。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一)美国节水措施
在美国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水源消耗和流失,进行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包括: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水源重复利用,侧重于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再作为灌溉水源;调节河川径流;选育抗旱品种;引水补给地下水;减少蒸发,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整作物种类和市场供应等。当前,美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主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技术相结合,以取代传统的单一的地面灌溉技术,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已达70—80%。
(1)美国图森市的节水措施
图森市位于亚利桑那州的中南部,夏季炎热,气温常超过37.8摄氏度。该市的高峰用水是由夏季的高温期决定的。该市年平均降水量为245毫米,其中约有一半发生在夏季,而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1524—1778毫米。
在图森市水厂的许多门类的用水户中,有些用水户从性质上讲属于季节性用水:冬季用水很少,用水量也较稳定;夏季用水量较大,且随气温和降雨情况而达到高峰。1974年夏季,图森市经历了历史上最炎热的旱季,市内水井已无法满足高峰用水的要求,供水系统在局部地段停水,送水压力下降。为了正常送水,图森市削减了高峰用水量,使用水量不受季节的影响。推行这项计划后各类用水户逐步调整了他们的室外用水方式,每人每天的总用水量已由1974年的776.5升下降到目前的约549.2升。
(2)美国加州居民的雨水收集系统
1975—1977年,美国加州发生了干旱,迫切地需要探求适当的供水方案。一般说来,在农村居民用水的最可行办法是从屋顶收集雨水,使其汇集存储到一些容器内,而后提供使用。雨水的收集,完全可以满足低限度的家庭用水需要。
(二)以色列节水灌溉措施
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北部降雨量为700—800mm,中部为400—600 mm,南部仅有25 mm。为克服降水不足问题,以色列大力开发灌溉地。目前43.7万hm2耕地中,19.3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44.2%)为水浇地,每年农业灌溉用水达11.8亿m3,其中有9亿m3为可饮用水。农业灌溉方法是压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喷灌,水的利用率分别可达95%和80%,而且全部采用电脑管理,利用水分感应器自动调节灌溉,包括灌溉时间、次数、间隔、灌溉量等。根据以色列水法,国家境内所有水均为国有,由水委员会统一管理,包括制定政策、确定水使用配额和制定水资源的开发计划等。为了鼓励农民节约用水,一方面要求农民交付水费,另一方面规定在配额范围内后一半配额的水价高于前一半。目前灌溉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非饮用水资源,如废水、洪水、盐碱水等,保证不断增加农业用水。
在90年代初期,喷灌和滴灌技术已分别应用于全国种植面积的25%和75%。农田和草坪一般使用喷漠和滴灌,且高度自动化,全部由电脑控制,每台中心电脑控制周围几十甚至几百公顷的土地。滴灌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各地。喷灌和滴灌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每公顷土地的灌溉用水量减少了1/3。而且,全国70%的污水经过处理用于农业灌溉。
( 三) 澳大利亚节水措施
澳大利亚有70%的地区雨量在500毫米以下,易发生旱灾。全国地面水源不多,平均年径流量仅有3454亿立方米。虽然地下水丰富,但60%是自流井区,可利用的水源只有176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不断采用新的节水灌溉方法。把12厘米的滴水管埋入地下,把水和肥料溶液直接滴灌在西红柿等作物的根部,不但节省大量水肥,而且可收获90%的优质蔬菜,而传统的灌溉方法只能收获到60%—70%,这种灌溉方法使多余的肥料不致污染水渠。又如在果园中,春季落叶对果树不浇水或少浇水,抑制果树生长,进入夏季则多灌水以促进水果的生长。这种方法使果树长得矮小,不需过多浇水和修剪,但水果产量却增加了。试验表明,可节省用水20%,增产水果20%。多数果园已采用了这项措施。
(四)前苏联节约用水的措施
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水量和人均水源量的分配极不均衡,数字差距多达数十倍。前苏联有11万亿立方米的大气降水,其中约有40%被转化为河川径流。但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在占耕地面积90%和占工业产值80%的一些发达地区只有全前苏联水资源的24%,而其中一些对水资源有特大需求的南部地区却只拥有约16%的可用水资源。除了以上这些不足外,前苏联河川的重要特征是时间上的分配也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些不足,只有通过大型引水调水渠道实现从其它流域调水和修建许多季节性调节水库来解决严重的缺水问题。
为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前苏联制定了一系列节水措施:(1)对城市污水作三级处理而后加以利用;(2)将地表径流处理后使用(3)研究利用工矿企业的排水;(4)抽用矿坑水和工矿区地层水;(5)沿海地区开发利用海水;(6)有些设备采用空气冷却,不使用水冷;(7)加大发电单机容量;(8)加强水管理和处理工作;(9)采取累进水费制等。
(五)印度节水与合理用水措施
在印度的许多地区,地表水比地下水丰沛,但很多渠道中地表水的供应常常是不稳定的,有时甚至严重不足,所以地下水补充地表水显得越来越必要。地下水补充渠道水增加了渠水的供应量,在渠道水供应低峰期或在进行年度维修渠道关闭期间,地下水可直接用于灌溉。在许多地区,潜在的地下水可以有效地与地表水结合进行集约灌溉。
由于降水时间过于集中,为控制雨水流失,印度采取利用农田集水区的水塘拦蓄地面径流,使干旱地保存雨水,以便在旱季时进行补充性灌溉。这种作法可节省灌溉用水,并可对旱季时灌溉用水不足给予补充,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稳产、高产。
在灌溉技术方面,印度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土壤盐渍化,要求根据地区水位深度确定灌溉方式。由于水资源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研究部门提出在雨季到来之前,在各河流附近抽取大量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方案,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使雨季洪水能更多渗入地下之目的。这就要求在旱季到来之前,采用定量供水,循环灌溉等方式,力求节约水资源。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Standards for irrigation water puality
GB5084-2005 代替GB5084-92
2005-07-21发布2006-11-01实施
前 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将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性控制项目。基本控制项目适用于全国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养殖业废水及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废水为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选择性控制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农业水源水质特点和环境、农产品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控制,所选择的控制项召作为基本控制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控制项目共计27项,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16项,选择性控制项目11项。
本标准与GB 5084—1992相比,删除了凯氏氮、总磷两项指标。修订了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氯化物、总镉、总铅、总铜、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数等9项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荣、张泽、徐应明、宁安荣、沈跃。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2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监测和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养殖业废水及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废水作为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和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丁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8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丁7479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丁7484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
GB/T 7488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GB/T 7490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T 7494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T11896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T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11902 水质 硒的测定 2,3—二氨基萘荧光法
GB/T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T11934 水源水中乙醛、丙烯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T11937 水源水中苯系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T 13195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1648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T16489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HJ/T 49 水质 硼的测定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HJ/T 50 水质 三氯乙醛的测定 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HJ/T51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