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不仅可以杀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种植成本,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让农产品提质增效。如今,这一高科技农业技术随着?绵阳造?厦门行活动正式落户厦门。近日,中农雄一集团下属四川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核(厦门)集团有限公司在厦门签约,这意味着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电解水农业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有助于引导广大农户绿色种植。
电解水农业技术,就是通过设备生产酸性和碱性电解水,通过调节病虫害生长环境的酸碱度,和化学农药混用,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作为全新的农业种植技术,电解水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养殖方式。?电解水农业创始人李信说,该公司研制出中国首台电解水?肥处置设备,设备生产出的电解水杀菌率均大于90%。
去年,电解水技术先后在山东、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对农作物防治病虫害进行田间试验。第三方权威数据表明,电解水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至50%。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七大技术,电解水技术是其中之一。
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我市部分种植企业、种植户闻讯到场了解这一新技术。厦门一品绿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再发说:?如果电解水技术可以得到推广,那么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投入,还能减少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
据悉,电解水农业项目落户厦门后,将推广到福建省其他地市,并在全省每个县建设电解水厂,推动电解水技术走进企业,帮助农民开展绿色种植,为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探索新路子,同时引导种养殖户采取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农药喷洒到作物或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光照、自然降解、雨淋、高温挥发、微生物分解和植物代谢等作用,绝大部分药剂已消失,但还会有微量的农药残留。残留农药一般对病、虫和杂草无效,但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却会造成危害。在农药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控制农药残留,保证人、畜安全、健康,环境安全,已成为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农药残留呢?
(1)合理使用农药。应根据农药的性质,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科学、辩证地施用农药,力争以最少的用量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
合理用药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对症用药,掌握用药的关键期与最有效的施药方法。
②注意用药的浓度与用量,合理科学确定施药量。
③改进农药性能,如加入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等,以改善药液的展着性和渗透性能,提高效果,减少用量。
④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要合理混用农药。
(2)安全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法规,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使用有关法规、条例规定的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和“三致”农药。严禁高毒、高残留和“三致”农药用于果树、蔬菜、粮食、中药材、烟草等作物;禁止利用农药毒杀鱼、虾、青蛙和有益的鸟、兽等;施用农药一定要在安全间隔期内进行。
(3)采取避毒措施。在遭受农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一定时期内不栽种易吸收农药的作物,可栽培抗病、抗虫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的施用。
(4)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实行农作物的合理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减少速效氮素化肥使用量;推广温室、大拱棚等设施栽培,并在设施栽培中推行防虫网等农业防治措施;积极开展性诱激素、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防病等生物防治措施;大力推广黑光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措施;在设施栽培中实行白天高温调控、夜间通风降湿、防虫网封闭通风口的生态防治措施;科学进行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5)掌握好收获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和利用栽培作物产品。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也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收获时该作物离最后喷药的时间越长越好。
(6)进行去污处理。对残留在作物、果蔬表面的农药可作去污处理。如通过暴晒、清洗等方法,减少或去除农药残留污染。
(7)大力推广使用天达2116、农药降残剂等,降解农药残留。据山东外贸和植保部门试验,喷洒天达2116能有效降解作物的农药残留,喷洒3天后其农药残留比对照减少50%左右,喷洒15天后可减少90%以上,使各种产品达到绿色标准。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