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繁殖技术。
一、紫薇用播种,扦插或分株繁殖为主,大量绿化用苗一般以种子繁殖为主。
1、播种繁殖。
在10-11月份适时采收健康母株上的蒴果,晒干去皮后,筛精干藏。第二年春季2-3月份播种,可露地条播或撒播。出苗后,要经常喷水并保持土壤湿润。每月追施1次尿素,用量为每亩2千克。及时锄草保墒。10月下旬上冻前进行培土防寒越冬。第三年可定植于大田中继续培养,定植株行距为0.50米×0.50米。来年春季即可出圃。
2、扦插繁殖。
春季萌芽前选取1年生粗壮枝条,剪成15厘米长,苗床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接穗插入土中2/3,然后用塑料膜微拱棚保温,遮荫。20天后即可生根。第二年春季定植于大田中继续培养,第三年即可出圃。
3、分株繁殖。
在春季萌动前将植株根部萌蘖分割后栽植即可。
二、栽培管理技术
1、 水肥管理。在整个生长季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干旱时15天左右浇1次水,秋天开花期浇水量不宜过大,可20天左右浇1次水。入冬前浇足防冻水。因紫薇花芽是当年形成的,要使紫薇年年开花,应保持土壤足够的肥力,以利于花芽分化,早春每株可施2-4千克有机肥,5-6月份追施少量无机肥。
2、整形修剪。紫薇的整形修剪以休眠季为主,生长季节为辅。
①、 自然开心形。在紫薇出圃前,可选留3-4个大枝,作为主枝,以后在主枝上选留角度好、长势均衡的分枝1-2个做为侧枝。每年修剪时要选角度较大的上部枝条做延长枝,并对起进行中度短截,目的是为了扩大树冠。这种树形整形容易,通透性好并且可以立体开花。这种树形适宜在空间较大的地方种植。
② 、主干分层形。这种树形需要明显的主干和主枝主干分层形。主枝均匀地分布在主干上,一般选留3-5个主枝,在每个主枝分别选留1-2个侧枝。把无用、扰乱树形的枝条剪掉。这种树形符合紫薇的自然发育规律,树高冠大,适宜于庭院栽培和孤植。
③ 、控制花期修剪。紫薇开花后形成种子,由于消耗了大量树体营养,枝条上着生的芽当年不能萌发,越冬后第二年抽发成新枝。如果在8月上旬将盛花紫薇的新梢短截,即剪去全部花枝及1/3的梢端枝叶,并加强肥水管理。剪口下3-4个芽,经过1月的分化后又可形成花芽,在10月1日前可再度开花。
④ 、不同的园林环境下应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修剪后的紫薇树形优美自然,花色艳丽多彩。在园林中,若与秋色树种配置在一起,有色有香,是点缀秋景的极好树种;将自然开心形的紫薇种植于池畔、河边,则有"花低池小水平平,花落池心片片轻"的景趣;若配置于常绿树丛前,红花摇于绿叶中,则更绮丽动人。
三、病虫害防治。
紫薇病虫害有烟煤病、白粉病、介壳虫和蚜虫等。烟煤病多发于紫薇的叶片、枝干,白粉病常危害嫩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3-5次即可。
红叶石楠
红叶石楠的播种育苗技术:红叶石楠的繁殖方法以播种为主,将种子进行层积后翌春播种。可在10月下旬采收石楠种子,然后用湿沙混藏于花盆中,来年春季三月中旬取出播种。也可在7至9月进行扦插或于秋季进行压条。一般不需要修剪,也无需特殊的管理。 具体播种方法土壤以三分之一的河沙混合做床整平,畦1.3米,行距20厘米,每畦5行,用小锄开沟条播,沟深2至3厘米上覆混合土。到 5月间苗,将间下的苗按20×2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随栽随浇水,成活率高。
红叶石楠生长速度快,萌芽性强,耐修剪,一年内可多次抽生新梢和新叶,要保证达到理想的红叶效果,在种植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酸性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红叶石楠的土壤pH值一般为6~6.5,要求土质疏松通气,具有一定的肥力。据观察,红叶石楠在红壤土中生长良好。在种植前需要挖深树穴,并在树穴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料,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达到2%左右。栽植后要及时松土和除草,以改善土壤通透性。
二:适当调节水分供应。下雨后要及时排水,夏季高温无雨时要及时喷水或浇水,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0%~35%之间。土壤缺水会抑制红叶石楠植株的生长活动,加速叶片老化褪色,减少新叶长出,进而缩短红叶观赏期。因此,保持合适的土壤水分是红叶石楠养护的关键。
三:肥料供应要到位。红叶石楠在肥力好的土壤中生长旺盛,若发现新梢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应及时补充肥料。在生长季节,可每隔7天~15天施一次稀薄氮肥,保证植株适时抽生新梢。在园林中栽植时,应避免将红叶石楠种在易遭受践踏的区域,这些区域土壤易发生板结,不利于浇水施肥,进而影响红叶石楠生长,造成叶片红艳效果不好。
四:合理修剪。提高红叶石楠的观赏性,一定要重视修剪工作。修剪一般在早春、初夏、初秋发芽前或新梢生长后期进行。修剪程度可根据枝梢长势决定,原则上是“去弱留强”,以保持树形的美观。如果树体抽梢过快、过多,应进行多次摘心,以促发分枝,否则树形过于瘦高,会降低观赏效果。修剪时剪口留在节上约0.5厘米处。修剪后应注意补充肥料,以保证树体生长健壮。
园林树木修剪原则 树木修剪的方法及
紫薇树是中国珍贵的环境保护植物。人们称之为百日红、"痒痒树",因为只要轻轻一动它的树皮,它就会颤抖不止。这是因为这种的树干对振动十分敏感。它是千屈菜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
一、形态特征
紫薇,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长寿树种。因其树型不高,所以非常适宜作为庭院观赏树和街道绿化树。属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干屈曲光滑,树皮秋冬块状脱落,小枝略呈四棱形,叶对生或近于对生。
二、生长习性
紫薇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较强。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种植在肥沃、深厚、疏松呈微酸性、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健壮,花期长;怕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喜光,生长和开花都需充足的阳光,亦略耐荫;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旺盛。
三、物种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北京、天津等省市,经过多年的引种,许多地方地都可以栽培紫薇。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至大洋洲,全属约50种,中国有16种。
四、园林价值
(1)公路或庭园行道用树
紫薇树用做行道树的树种在绿化功能方面比较单一,像紫薇这样既符合行道树的遮阳、滞尘、减小噪音、吸收有毒气体的基本要求,又具有优美树姿、艳丽花色的特色树种就更少。因而,对紫薇进行用作行道树的技术开发与推广必将会有广阔的市场(不过由于行道树对主干高度有一定要求(一般最低分枝要求离地面高2.0m以上),而通常紫薇的分枝点低,侧芽萌发力强,主干极性相对较弱,所以紫薇作行道用树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是培养主干。禾坪 推荐如下三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a.短截留壮芽或换头;b.截干法养干;c.反复短截侧枝,促发中心干。
(2)园林孤植用树
孤植用树主要是为了表现树木的形体美,可以独立成景供观赏用。用作独赏的树种一般要求树形优美,干形高大或奇特,且寿命要长。紫薇用作观赏树种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树姿舒展,干枝飘逸,花枝繁茂;但主要存在的问题也是如何实现“乔化”,要求在干形、冠形方面下工夫,充分体现其观赏价值。
(3)园林造景用树
我们这儿所说的造景用树,具有广义的含义:是指所有在园林中应用于路旁、池边、土丘、廊厅、房前屋后或与山石建筑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区三、五成组散植,从而形成有自然之趣布置的园林树种。它们大多在枝干、花朵、果实、叶色或叶形等方面存在比较独到的观赏特性,在园林应用中能够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创造美好的景致。紫薇作园林造景用树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应用场地的差异,以便选用不同样式的造型与之相匹配。这里推荐几种,如杯状,开心形,丛球形,组合群栽以及亭、花瓶、花篮、牌坊、动物甚至几何体等象形式造型。
(4)盆景造型用树
盆景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室内观赏的一种盆栽,它甚至已经应用到公园、植物园、广场乃至居民区作各种小品布置;而紫薇自古至今都是非常好的盆景树材,为桩景“十八学士”之一;在传统八大桩景流派中的徽派、川派里应用很多,其造型总结起来有掉拐、对拐、曲干式、枯干式、扭旋式、屏风式以及游龙式等多种。所以紫薇的另一个重要的园林景观用途还可以是以各种桩景造型配置于适宜的环境当中,以起到一种遒劲、古朴、高雅、点睛的功效。
(5)绿化环境用树
紫薇具有较强的抗污染的能力,能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故又是工矿区、住宅区美化环境的理想花卉。
药用价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紫薇树的皮、木、花、种子、叶都可做药。紫薇的根、叶、皮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效。
园林树木修剪原则(图)
来源:水利工程网 作者:王正 日期:[2009-11-27]
随着近年来园林绿化面积的增加和植物配置方式的多样化,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整形修剪的方法因树木种类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笔者认为,不论使用何种方法,以下五个原则是园林工作者必须要遵循的。
1.遵循树木生物学特性的原则
园林树种不同,其分枝方式、干性、层性、顶端优势、萌芽力、发枝力等生长习性也有很大差异。修剪时必须尊重和顺应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2.遵循树木生命周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原则
任何园林树木在其生命周期中,总是遵循离心生长——离心裸——向心更新的生长程序。修剪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与控制树木不同年龄时期生命周期所表现的各种生长变化规律,延长离心生长的生命活动周期,控制过早出现离心裸,因势利导,利用向心更新规律维持和造就新的树冠,并保持其树冠的圆整和整个树体的生命周期。
3.遵循树木整体性及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原则
一棵树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不同器官之间既有各自功能又有密切联系,既有互相促进又有互相制约。树木修剪必须遵循顺应树木整体性及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原则,协调平衡这些关系。
4.遵循植物群落中各树种的生态位原则
人工栽植的观赏树木,栽植初期只是一种群聚关系,只有经过长期的生长栽培和外界环境的作用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种类组成,一定外貌的植物群落。各种树木在植物群落中趋于形成各就其位、各得其所的生态位。在修剪过程中必须重视植物群落结构,在外貌、色彩、线条等方面处理得丰富多样、美观协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按照群落整体结构要求,合理进行整形修剪。
5.遵循园林树木的修剪反应规律原则
园林树木冬季修剪的主要方法有短截、缩剪、疏剪和缓放,由于枝条的生长势、生长部位、生长姿态及修剪强度的不同,其修剪反应差异很大。修剪时必须深入观察、研究上述综合因子,遵循树木修剪反应规律,慎重修剪,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目的。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园林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和周边环境对树木修剪反应的影响。
总之,应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达到树木整体的促进生长和局部的抑制作用,以提高园林树木个体及群体的生态效果。
一般来说,园林树木的修剪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
1、冬季修剪。又叫休眠期修剪(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耐寒力差的树种最好在早春进行,以免伤口受风寒之害。落叶树一般在冬季落叶到第二年春季萌发前进行。冬季修剪对观赏树木树冠的形成、枝梢生长、花果枝形成等有很大影响。
2、 夏季修剪。又叫生长期修剪(一般在4月至10月)。从芽萌动后至落叶前进行,也就是说,新梢停止生长前进行。具体修剪的日期还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树种特性而不同。如对花果树修剪,要剪除内膛枝、直立枝、无用徒长枝、过密交叉枝、衰弱下垂枝及病虫枝等,使营养集中于骨干枝,有利于开花结果。绿篱夏季修剪主要保持整齐美观。其他园林树木的修剪,则根据功能要求进行不同形状的整形修剪。
三、不同季节对园林植物修剪的不同要求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是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的,要正确掌握修剪的时期,才能确保管养目的顺利达到,修剪方式前面工作描述,主要是结合抹牙、摘心、剪枝、除蘖等技术,大规模修剪在花木休眠期进行,以免树液流失过多,影响生长势。
春季,为花木生长期或盛花期,树体贮存养分少,花木本身处在消耗养分时期,此时修剪易早衰,但可以抑制树高生长。如早春开花的品种其枝条上的花芽是去年分化形成的,不能在春季短截,宜花落后修剪,对观叶树种如谒伞⒙藓核伞⑽逭胨伞⒋笠堕拧⒏呱介诺龋梢哉 ?/2顶端嫩芽,疏剪集中芽,对萌发力强的树种,不定芽多,要及时剥除,如六月雪迎春花、扶桑等。
夏季,随着雨水的增多,光照和通风较差,使苗圃、灌木丛、花木密集地变得闷热潮湿,容易发生腐烂,必须及时清除枯枝烂叶,修剪过于纤细的枝条和花期后的花枝,改善生长环境。
秋季,为植物养分存贮期,也是根系干枝生长活动期,因此尽量避免木本植物的修剪,因刀口易造成腐烂现象,无法进入休眠而导致树体弱小。
冬季,为植物大规模修剪季节,落叶性花果一般在落叶后修剪。常绿性花果在萌芽前修剪。冬季修剪对树冠构成、枝梢生长、花果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幼树以整形为主,定形观叶树以控制侧枝生长、促进主枝生长旺盛为主。定形观花果树,着重于培养树形的主干、主枝等骨干枝,以早日成形并开花结果。
从一般常绿树生长规律看,4—10月为活动期,此时修剪为宜,避免冬季修剪;而11月—竖年3月为休眠期,如果剪去枝叶有冻害危险。而在6—7月进行短截,有望获得嫩枝而供扦插繁殖。
对于花木、果树、庭园树、行道树都要控制竞争枝,因此可不分季节而随时修剪,如内膛枝、徒长枝、直立枝、细枝、病虫枝、下垂枝。
外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每年也不完全相同。气象因子(如:温度、雨量等)在每年不同季节的波动和采取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在一定范围内能改变树木物候的进程。不同树种和品种的物候期不同,尤其是落叶树木和常绿树木的物候有很大的差别。
(1)落叶树的年周期
由于温带地区的气候,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四季,所以,温带落叶树木的物候季相变化,尤为明显。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可明显地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即从春季开始萌芽生长,至秋季落叶前为生长期,其中成年树的生长期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方面。
树木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为适应冬季低温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处于休眠状态,为休眠期。在生长期和休眠期之间,又各有一个过渡期。即从生长转入休眠期和从休眠转入生长期。这两个过渡时期,历时虽短,但很重要。
在这两个时期中,某些树木的抗寒,抗旱性和变动较大的外界条件之间,常出现不相适应而发生危害的情况。这在大陆性气候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现将落叶树木物候的四个时期分述如下。
①休眠转入生长期
这一时期处于树木将要萌芽前,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时止。树木休眠的解除,通常以芽的萌发作为形态标志。而生理活动则更早。
树木由休眠转入生长,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当有适合的温度和水分,经一定时间,树液开始流动,有些树种(如核桃、葡萄等)会出现明显的“伤流”。
北方树种芽膨大所需的温度较低,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经一定时期,达到一定的累积温度即可。原产温暖地区的树木,其芽膨大所需的积温较高。花芽膨大所需积温比叶芽低。树体贮存养分充足时,芽膨大较早,且整齐,进入生长期也快。树木在此期抗寒能力降低,遇突然降温,萌动的花芽和枝干西南面易受冻害。干旱地区还易出现枯梢现象。 ②生长期。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即包括整个生长季。这一时期在一年中所占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树木随季节变化,会发生极为明显的变化。如 萌芽、抽枝展叶或开花、结实等,并形成许多新器官(如:叶芽或花芽等)。萌芽常作为树木生长开始的标志,其实根的生长比萌芽要早。不同树木在不同条件下每年每种树木在生长期中,都按其固定的物候顺序通过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不同树种通过各个物候的顺序不同。有些先萌花芽,而后展叶;也有的先萌叶芽,独枝展叶,而后形成花芽并开花。树木各物候期的开始、结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因树种和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而异。
③生长转入休眠期。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在正常落叶前,新梢必须经过组织成熟过程,才能顺利越冬。
早在新梢开始自下而上加粗生长时,就逐渐开始木质化,并在组织内贮藏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淀粉,可溶性糖类等碳水化合物和少部分含氮化合物)。新梢停长后这种积累过程继续加强,同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枝干的加粗等。
结有果实的树木,在采、落成熟果后,养分积累更为突出,一直持续到落叶前。秋季日照变短是导致树木落叶,进入休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气温的降低。落叶前在叶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减弱,叶绿素的分解、部分氮钾成分转移到枝条等,最后叶柄基部形成离层而脱落。落叶后随气温降低,树体细胞内脂肪和单宁物质增加;细胞液浓度和原生质粘度增加,原生质膜形成拟脂层,透性降低等,有利于树木抗寒越冬。
上述说明,过早落叶,不利养分积累和组织成熟。干旱、水涝、病害等会造成早期落叶,甚至引起再次生长,危害很大,该落不落,说明树木未作好越冬准备,易发生冻害和枯梢。 树体的不同器官和组织,进入休眠的早晚不同。温带树木多数在晚夏至初秋就开始停止生长,逐渐进入休眠。某些芽的休眠在落叶前较早就已发生,一般小枝,细弱短枝,早形成的芽,进入体眠早,长枝下部的芽进入休眠早在生长季,可用短截新梢先端除去抑制作用,看剪口芽的反应来判断是否休眠。剪口芽不萌发,说明已处在休眠中,如暴剪口芽萌发,但生长弱
并很快停长,则说明休眠程度尚浅,如果剪口芽极易萌发并继续延长生长,说明未进入休眠。皮层和木质部进入休眠早,形成层最迟,故初冬遇寒流形成层易受冻。地上部主枝、主干进入休眠较晚,而以根颈最晚,故易受冻害。不同年龄的树木进入休眠早晚不同。幼龄树比成年树进入休眠迟。刚进入休眠的树,处在初休眠(浅休眠)状态,耐寒力还不强,遇间断回暖会使休眠逆转,突然降温常遭冻害。
④相对休眠期。秋季正常落叶到次春树体开始生长(通常以萌芽为准)为止是落叶树木的休眠期。局部的枝芽休眠出现则更早。
在树木休眠期,短期内虽看不出有生长现象,但体内仍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如:呼吸、蒸腾、芽的分化、根的吸收、养分合成和转化等。这些活动只是进行得较微弱和缓慢而已,所以确切地说,休眠只是个相对概念。
落叶休眠是温带树木在进化过程中对冬季低温环境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如果没有这种特性,正在生长着的幼嫩组织,就会受早霜的危害,并难以越冬而死亡。
(2)常绿树的年周期
常绿树,并非周年不落叶,而是叶的寿命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至多年,每年仅仅脱落部分老叶,又能增生新叶,因此全树终年连续有绿叶存在。
常绿针叶树类:松属针叶可存活2~5年,冷杉叶可活3~10年。紫杉叶存活高达6~10年。它们的老叶多在冬春间脱落,刮风天尤甚。常绿阔叶树的老叶,多在萌芽展叶前后逐渐脱落。常绿树的落叶,主要是失去正常生理机能的老化叶片,所发生的新老交替现象。生长在北方的常绿针叶树热带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树木,其各器官的物候动态表现极为复杂。各种树木的物侯差别很大,难以归纳。有些树木在一年中能多次抽梢,如:柑桔可有春梢、夏梢、秋梢及冬梢;有些树木年内能多次开花给实,甚至抽一次梢结一次果,如:金桔;有些树木同一植株上,同时可见有抽梢、开花、结实等几个物候重叠交错的情况;有些树木的果实发育期很长,常跨年才能成熟。在赤道附近的树木,年无四季,终年有雨,全年可生长而无休眠期,但也有生长节奏表现。在离赤道稍远的季雨林地区,因有明显的干、湿季,多数树木在雨季生长和开花,在干季落叶,因高温干旱面被迫休眠。在热带高海拔地区的常绿阔叶树,也受低温影响而被迫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