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口镇的历史沿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10:31:57
字号:

镇因政府驻地茶业口村而得名。据村碑记载,建村在明朝中叶,因址在茶芽河口(俗称茶中口),曾名茶芽口。后谐音成茶业口。清末属北乡石城保。民国初年属第七区(雪野区),1941年春属莱芜(北)县的抬头区和茶业区。1942年,两区划归淄川县。同年末,两区合并为茶业乡。1945年10月,回归莱芜县,仍为抬头、茶业区。1946年10月,两区合并称茶业区。1951年3月,改称第十一区。1955年10月复称茶业区。1958年3月分为茶业、腰关2乡。同年10月,改为吉山、腰关2个公社。1959年2月合并为腰关公社(不久更名茶业公社),辖峪门、腰关、茶业、花林、法山、阁老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茶业办事处,辖峪门、腰关、茶业口、花林、上茶业乡,60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分为茶业口乡、腰关乡。

茶业口镇的历史沿革

1997年,茶业口乡面积82.21平方千米,人口21909人,辖3个管理区,茶业口、上龙子、下龙子、阁老、珍峪、卧铺、李白杨、刘白杨、高白杨、王白杨、西圈、上茶业、中茶业、下茶业、上王庄、下王庄、上法山、中法山、下法山、潘家崖、逯家岭、曼里、吉山、双山泉、东圈、史家崖、花林、桑科、上宅科、下宅科、上石城、下石城32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腰关乡面积89.64平方千米,人口15783人,辖2个管理区,北腰关、东腰关、西腰关、南腰关、船厂、上温峪、中温峪、下温峪、董家峪、埠口、龙堂、上石臼、下石臼、龙子庄、上迷马镇、下迷马镇、南嵬石、北嵬石、西嵬石、峪门、东榆林、西榆林、中榆林、暗摇头、姜家峪、尧舜、黑山头、榆林前2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

2000年12月,撤销腰关乡、茶业口乡,以原腰关乡和茶业口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茶业口镇,镇政府驻原茶业口乡政府驻地。2002年,面积171.85平方千米,人口37225人,辖5个管理区,60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

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是什么?(详细点哦)

茶业口镇隶属莱城区,位于莱芜市最北部,北依齐鲁古长城和章丘市搭界,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南邻口镇、苗山镇,西与上游镇接壤。茶业口镇总面积18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山地9.3万亩,辖60个行政村。2002年底全镇总人口374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1万人。

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云南茶区),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种植茶叶的注意事项

第一,茶叶的施肥。茶叶施肥一年3次,即春芽肥,夏茶肥,秋茶肥。茶叶肥料以氮肥为宜,春芽肥是最关键的肥料,通常在立春至发芽前均可。

第二,茶叶的除草。茶叶除草在茶乡通常为了绿色环保,实行人工除草,每3个月除草一次,每年除草3次。除草结合中耕松土,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有些种植户,由于缺少人力,除草使用除草剂,通常是使用草甘膦灭生性除草剂,分夏秋两次定向茎叶处理。

第三,茶叶的修剪。茶叶修剪具体看采茶档次而定,若是机械采摘大叶绿茶,就可以全年免修剪,因为每次采收就是一次修剪。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2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