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出“新路子”培育“新农人”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8:38:13
字号:

蹚出“新路子”培育“新农人”

_出“新路子”培育“新农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农科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聚力培养卓越‘新农人’。”扬州大学党委书记说。

地方出卷,高校答题。返乡顶岗实习就是“准村官”们的必修课之一。该校“张家港班”本科生周某回到家乡张家港市锦丰镇,分别在乐杨村、西港村村委从事农业政策普及、乡村文明卫生管理等工作,至今已半年有余。

为了大力提升学生强农兴农本领,学校通过校地联动,创设校内外“双课堂”“双导师”“双论文制”,助力学生在广袤的田野上写就“一懂两爱”大论文。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孙张村的油菜种植示范基地正是学校打造的“双课堂”之一。该校20余名本硕博学生在此当起“田管家”,将该校冷锁虎教授团队研发的油菜毯状苗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种”到油菜田里。

卓越“新农人”不仅要理念新、懂技术,还要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试验田上空,一架无人机在“专业飞手”的操控下,灵活自如地按照规划路线低空飞行、往返穿梭。“无人机拍摄的苗情照片,将实时传送至电脑端,立即生成农情监测数据,为制定精准的生产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决策,实现了‘慧’巡田、‘慧’种地。”该院博士研究生一边操作、一边说。

学校聚焦现实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开设“智慧农业管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农村社会治理”等课程,组织开展“大田种植训练计划”,分田到班、责任到人,让学生全程参与每年两季作物的“种、管、收、售”,系统培养学生自主生产、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等能力。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我们贯通本硕博培养,依托学校实验农牧场、

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构实施涵盖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生产实践等五位一体交叉递进式的产学研教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多形式、多平台的锻炼,让学生带着理论思考下田、带着实践体会回校,才能真正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耦合联动的“最后一公里”。

扬州大学顺应“三农”事业的时代要求,携手地方政府开展“订单式”培养,开设“张家港班”“常熟班”等,至今已培养了400多名“宽博知识、宽精技能、宽厚素质”“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创设了供需适配、校地共育、全程赋能的“扬大模式”。

1、绿叶服务团队。

2、烟田管家小组。

3、烟农合作社。

4、田间作业服务队。

5、农业技术创新小组。

6、品牌烟叶协会。

7、烟草种植专家团。

8、烟草产业发展小组。

9、烟草文化传承队。

10、烟农生产互助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