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项目在家开厂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8:05:19
字号:

农村创业项目在家开厂

农村创业项目在家开厂

 在家开工厂是农村创业的好项目。那么开些什么样的工厂比较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农村创业项目在家开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编制制品加工厂

 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棒皮、桑柳条等自然资源,组织剩余劳力,编织门帘、坐垫、床垫、茶盘等手工艺品、小生活用品,是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能够小本换大利。以下是一个成功案例,仅供参考:

 “俺在金梅工艺品厂编织纸绳草帽、餐垫等,忙活一天至少能收入40多元,比在家闲着没事干强多了。”红花镇孙塘村计生模范户蒋秀霞如是 说。像蒋大姐这样茶余饭后编织草帽创收的中青年妇女,在该村不下60人。编织草帽是孙塘村农村媳妇的拿手绝活,通过镇村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牵头,这一手绝活 成了农家妇女的创收致富“新门路”。

 近几年,孙塘村很多的农村家庭丈夫在外地务工,这些“留守家庭”妇女就从事草帽、餐垫等工艺品编织增收致富。过去,该村好多中青年妇女 闲来无事,串门子、拉家常,有的甚至染上了打牌赌博的恶习,造成家庭不和。看到这些情况,村计生协会筹资30余万元,创办了“金梅工艺品编织厂”,想办法 把村上闲散妇女组织起来做工艺品编织活,自此,“金梅工艺品编织厂”成了该村“留守家庭”妇女致富创收的好去处,家庭主妇周怀凤、谢亚伟、谢春菊等一年编 织纸绳草帽、餐垫等工艺品的收入就达1.5万多元,成为村里草帽编织能手、致富女强人。

 二、豆制品加工厂

 豆制品是人们每天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投资3万元,租一间30平米的门面房,购置相应的设备。要求原料卫生,制作环境好,实行阳光操作。

 利用大豆加工水豆腐、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臭豆腐、豆腐乳等,也可用绿豆加工粉条、粉皮、粉丝、绿豆糕等。豆制品加工投资少,技术简单,一学就会,豆渣还能养猪和喂牛。

 以下是一个成功案例,仅供参考:

 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厂就是在结合当地传统制作风味与现代先进的生产工艺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豆制品生产加工厂。

 1995年的西张乡还没有诞生出这个企业,当时的张建峰还是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加工豆腐干。2005年张建峰在多年的小作坊生产经营的基础上, 建成了自己的工厂并在2008年5月份正式投产。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今日的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厂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欣欣向荣,蓬勃奋进。今年的张建峰正 在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技术的带动,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张建峰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今年的扩建 进程中,他投资250万元从中国最大的豆制品机械厂定制现代先进的设备。新的厂房设备预计在今年年底可以投产。届时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厂占地规模将达到 4000余平米,新进设备又将极大地提高豆制品的产量,一个崭新的豆制品厂将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新的禹王豆制品厂不仅给张建峰个人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 风景,而且解决了村里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东张村及周边农村的种植业和运输业,极大地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水生花卉的栽培

 水生花卉的盆花市场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正逐渐形成,园林工程的园林造景和水体绿化对水生花卉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所以此项目有一定 的市场前景。另外水生花卉喜光,喜温,耐湿,病虫害少,繁殖系数高,栽培管理粗放,栽培工作量小,生产成本低,管理简单,一次引种当年就能见效,适合女性 创业。

 以下是一个成功案例,仅供参考:

 用水生花卉来改善河道水质和美化环境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抓住这个商机,宝坻区口东镇西李各庄村的村民孙德鸿靠着种植水生花卉成功致富。

 记者一走进孙德鸿的种植园内,就看到大片姹紫嫣红的荷花、千姿百态的千屈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水生花卉品种。孙德鸿告诉记者,他最初是因为特别喜欢荷花才开始种植水生花卉的,平时自己也喜欢研究种植技术,培育新品种,这里既是他的种植园也是他的实验室,“业余我也搞点科研,有的东西快濒临灭绝了,像大芦、泽兰等等好多呢,十几个品种,我都把他们保护起来,这样有一百四十多个品种,有销量的有市场需求的是40多个品种吧。”

 经过多年种植经验的积累,孙德鸿已经成了水生花卉种植的专家,周边市场也都认可了他种植的花卉,今年市区几个公园就在他这里定了100 多万元的水生花卉。虽然市场拓宽了,但是仅靠自己种植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孙德鸿又成立了一个水生花卉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带着周边村里的村民共 同种植水生花卉。

 四、农产品加工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却较落后,农产品深加工占农产品总产量的不到12%。以玉米为例,美国深加工玉米占到玉米加工量的20%以上,品种超过2000个,而我国玉米深加工量不足玉米总产量的9%,品种只有100多种。

 以玉米加工举例:目前玉米加工主要是酒精、淀粉、饲料等,现在都处在产能过剩阶段,而且吉林省粮食转化率仅在38%左右,其中玉米转化 率在42%左右(不包括饲料加工)。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转化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我国只有0.38元, 吉林省为0.5元。

 有资料显示:玉米经过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经过三次加工,可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目前,发达国家已有玉米深加工产品近3000种,吉林省不到20种,大部分还只是深加工的初级产品或二级产品。

 1月18日,代县金九州农产品公司员工正为水果玉米检验装箱。代县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套种苦菜、水果玉米、小白菜3000余亩,使1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五、花卉育苗

 花卉苗木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是近几年林农产业结构调整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也是城乡绿化美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一些名贵花卉如月季、兰花、牡丹、腊梅等,投放不高,技术并不复杂,种植效益却不低。在农村可用充分利用现有田地和人力,收入不菲。

 以下是一个成功案例,仅供参考:

 放弃打工 回乡种植高端花卉

 “这些年,我一直在广东、深圳等城市里打工,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那种滋味只有我自个儿知道”,26岁的湖北大冶大箕铺镇小箕铺村85后小伙李细文说,其实,他一直想带着老婆回乡自主创业,但苦于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的致富路子,回乡的念头他只是想想而已,也不敢“轻举妄动”。

 李名付与李细文是同一个湾子的人,他们儿时更是一对要好的伙伴。这些年,李名付一直在大冶的花卉市场搞鲜花批发生意——按季节不同,从云南昆明、北京等地空运回来一些销量好的花卉,再卖给大冶的一些花店老板,赚点儿中间差价。

 “以前6块钱买来的花,我倒一手最多赚2块。现在只要种个几毛钱的苗子,等长成型了再卖能净赚5元。何乐而不为?”今年春节,李名付打电话给李细文,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我当时就心动了,决定回乡跟他一起搞花卉种植。”李细文回忆道,今年3月份,他投资了40多万元来打造他的`花卉基地。他选择鑫东生态 园旁边的一片荒芜多年的、20多亩的田地,按一年400元/亩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接着还搭建了45个钢 架大棚。5月份开始,陆续种植了非洲菊、百合、黄英、玫瑰等4种高端花卉、几十个品种。

 虽说李细文从小喜爱养花种草,但对于种植花卉大棚来说,他还是个“门外汉”。“当时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大棚该咋盖。”李细文说,就这么学着把大棚建起来了,可农户们的大棚是用来种菜的,种花还待考究。于是,他的大棚不但没保本,还倒贴了好几万元。

 除了大棚盖得有些偏差,在选购花苗及后期养护上,也让李细文头痛不已。“香水百合市场价格贵,但也是最不好养的。当初,由于对它的生活 习性不了解,我一个大棚里的百合根系开始腐烂,最后只得将腐烂的花苗全部扔掉。”李细文说,有了那次沉痛教训后,他对那些花卉的种植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 “恶补”,他从整地、施肥、移栽开始学起,了解到各种花卉的生长不同特性,掌握了给花施肥、打药、喷水等技术。现在谈起他的养花经,他已是一个行家了。

 “今年9月份开始,我种植的花卉已陆续上市了。”李细文告诉记者,他种植的那四种花卉,现在不但销往大冶、黄石的花卉市场,其中像西伯 利亚、索邦两个品种的百合目前是市场上最主要的,销路最好的品种,已经销到武汉花卉市场去了。“九、十月的销售额在1万元以上,11月份由于百合的上市, 其销售额达到了两万元。初步估算,只要管理得好,年收入十几万元没问题。”

 六、糕点加工

 在农村开设小糕点加工加工制作中低档大众糕点,如面包、蛋糕、饼干、麻花、桃酥等,在乡村大有市场,每天加工30公斤面的糕点,可零售兼批发,定能经营火红。

 以下是一个成功案例,仅供参考:

 “俺做的糕点颜色鲜,味道好,花样多,香味纯正,刚出车间就被客户抢光了。”8月23日上午,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建业市场内,见到了素有“糕点大王”之称的退伍士兵郭冶伟,他高兴地向笔者介绍他与糕点的不解之缘。

 1999年12月,郭冶伟从济南的军区某部物资供应基地退伍返乡。面临就业形势的压力,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放弃了到县食品公司上班的机会,一心想着把祖辈传下来的糕点制作手艺变成创业致富的“金钥匙”。

 随后,一向好学的郭冶伟拜访了村里的老糕点师傅,又到市区知名品牌的蛋糕房做学徒,虚心学习技艺,潜心钻研相关技术。经过了几个月的专业培训,他又专程到郑州、武汉、漯河和驻马店等地做糕点市场考察,准确进行市场分析认证后,他和妻子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2000年5月,为了找门面,郭冶伟跑遍了县城里的大街小巷,仔细查看要出租的每一个店面,接连几天蹲点,对地理位置、人流量等进行详细了解, 最后终于选定了一个比较满意的门面。将门面简单装修后,郭冶伟买了个电烤箱、和面机,小店就开业了。仅仅半年时间,他就凭着价格和质量优势赢得了客户的信 任,着实让他尝到了创业后收获第一桶金的喜悦与兴奋。

 如今,郭冶伟凭着执著的性格已开发出“龙凤点心”、“一口酥”、“四喜饼”和“蜜金棍”等30多种换代糕点,产品已销售到南阳、郑州、武汉等周 边地区,每年生产销售量突破6万斤,创收10多万元,成为当地退伍军人创业致富的模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20多户到南京、上海、宁波等地做起了糕点 加工生意,去年仅糕点制作销售一项户均收入增加2万多元。

 七、有机肥料加工厂

 自然肥是农家有机肥的统称,自然肥除了提高质量外,还要针对市场需求“绿色化”,这是市场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自然肥产业也是城市垃圾的最终归宿,自然肥生产完全可以人工化、工厂化、产业化。

 以下是一个成功案例,仅供参考:

 宝坻区大钟庄镇杨木庄村的王如洲抓住有机肥深加工的广阔市场,开拓出了自己的致富新路。

 十几年前,王如洲养了十万只鸡,每年产生的鸡粪就有两千吨,王如洲说,如何处理好这些鸡粪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王如洲:“这个畜禽粪便在冬天还好处理,因为可以运输,不过‘五一’以后,鸡喝水多了,鸡粪变稀,再加上雨水多,那真是污水横流、蝇蛆遍地,没法处理。”

 庄稼人出身的王如洲想到农业种植离不开肥料,如果把这些鸡粪利用起来,没准还是一条致富的新路子。这时,天津农科院正好有一套从日本进口的肥料加工生产线,双方一拍即合,生产线拉到了王如洲的养殖场。可是这套生产线不符合本地实际,试生产并没有成功。但是王如洲没有灰心,自己投资对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他的第一批二百多吨有机肥料销往海南,并且一炮打响。为了增加市场份额,王如洲成立了洲潮生物有机肥研究所,聘请专业人 员进行研制开发。他们利用日光温室采暖、生物菌剂发酵、机械自动翻倒等现代化生产工艺生产出的精品有机肥,已经成功申报国家专利,并荣获农业部“丰收奖” 一等奖,而且还注册了洲潮牌商标。王如洲说,现在他的有机肥料已经销往全国各地,用于园林绿化、花卉果树种植、设施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年产值达到五百万 元。王如洲: “生产线由原来的一条发展到现在的十条,产量在十万吨左右,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

 八、辣椒加工厂

 辣椒是“健胃剂”。可加工制成泡红椒、红辣椒、辣椒酱、芝麻辣酱、豆瓣辣椒酱、辣椒油、辣椒面等,这些也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辣椒加工的十六种方法

 一、豆瓣辣酱:称取鲜辣椒10公斤、豆瓣酱10公斤、盐500克。将辣椒洗净、去柄、切碎,入缸加盐与豆瓣酱搅匀,每天翻动1-2次,经15天后即成。其成色鲜辣可口。

 二、辣椒油:选择鲜红的干辣椒为原料,去掉果把和籽,用水洗净,沥干后备用。按干辣椒和油1:10的比例取油放入锅内、加热,待油冒浓烟时将锅从火上撤离,约凉3分钟左右,将沥干水的干辣椒倒入锅内,用筷子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等油凉后,捞出辣椒,即可得辣椒油。

 三、辣椒糊:称取红辣椒10公斤、盐2.5公斤。将红辣椒去柄、洗净,上碾碾细后入缸,每天搅拌一次,10天后(封缸贮存)即成。其产品色红鲜艳,味辣细腻。

 四、红辣酱:称取红辣椒10公斤、盐1.5公厅、花椒30克、八角50克。先将辣椒洗净、晾干、粉碎,再将调料粉碎,与辣椒末一并装入缸密封,经7天后即成。

 五、辣椒芝麻酱:称取辣椒10公斤、芝麻和盐各1公斤、五香粉300克,花椒和八角各100克。先将辣椒洗净、粉碎,再将芝麻粉碎,与花椒、八角、五香粉及盐一并入缸,充分拌匀后贮藏,可随吃随取,或上市出售。其成色香、鲜、辣俱佳。

 六、酱油辣椒:称取咸辣椒10公斤、酱油4公斤。将腌好的咸辣椒捞出,沥净水分,入坛,淋入酱油,2天后翻动一次,隔2-3天再倒缸一次,经7天后即成。其味鲜美,肉质脆嫩。

 七、五香辣椒:称取辣椒10公斤、盐1公斤、五香粉100克。将辣椒洗净,晒至半干,加入调料拌匀,入缸密封,15天后即成。

 八、腌红辣椒:称取鲜红辣椒10公斤,盐2公斤,白糖500克,料酒100克。将辣椒洗净,在开水中焯5秒迅速捞出,沥尽水,晾晒后倒进大盆,加入盐,白糖拌匀,腌24小时后入缸,淋入料酒,密封贮藏,约60天后即成。其肉质脆嫩,味香醇,可佐餐,也可调味。

 九、腌青辣椒:称取青辣椒10公斤,盐1.4公斤,水2.5公斤,大料25克,花椒30克,干生姜25克。将青辣椒洗净,晾干,扎眼,装缸。将 花椒、大料、生姜装入布袋,投入盐水中煮沸3-5分钟捞出,待盐水冷却后入缸,每天搅动一次,连续3-5次,约经30天后即成。其色泽绿,味咸辣。

 十、酸辣椒:称取鲜辣椒10公斤,米酒、醋精各20克。先将辣椒洗净,用开水烫软后捞起,滤干、装缸。然后加入米酒、醋精及凉开水(水以高于辣椒10厘米为度),密封腌渍。约经60天后即可。其产品酸辣兼备,开胃可口。

 十一、泡甜椒:称取甜椒10公斤,凉开水3.5公斤,盐2.6公斤。先将甜椒洗净,晾干,用针或竹签扎眼,装入盛水的泡菜坛中,盖好盖,在坛口水槽内注满凉水,约经10-15天后即成。其产品脆甜开胃。

 十二、泡红椒:选择新鲜、肉厚、无伤烂、带柄的大红辣椒10公斤,盐1.5公斤,咸囟水10公斤,红糖250克,花椒、八角各15克。一并装入坛中密封,约经10天后即成。其产品鲜脆香甜、微辣。

 十三、油红辣椒:称取大红辣椒100公斤,上等酱油10公斤,白砂糖2公斤。先将辣椒洗净,剔除虫伤、腐烂的,将白糖调入酱油内,将辣椒放入缸 内,一层辣椒一层盐,再将酱油从上方淋下,辣椒上方再用重物压紧,3天后,将酱油沥出,煮沸摊凉,连同辣椒一块装入坛内,一周后即可食用。

 十四、酱青辣椒:选择无虫伤、无腐烂的青辣椒,将其洗干净,晾干表水。将辣椒放入缸中,一层辣椒一层盐,最后在辣椒上方用干净重物压紧。用盐量 为100公斤鲜辣椒加食盐15公斤。腌制3天后,将盐卤水沥出,煮沸后摊冷,再连同辣椒入坛内封闭,放在阴凉处,约6-10天即可食用。

 十五、辣椒酱:选择成熟、新鲜、红色的辣椒为原料,剔除腐烂、虫伤的辣椒。用剪刀剪去红辣椒的果把。去把后的红辣椒倒入清水中,用竹竿不断搅 动,洗净后捞出沥干水分。沥干后的辣椒倒入电动切碎机切碎,也可用刀剁成小片。切细的辣椒加盐腌制,鲜椒100公斤加盐12公斤,明矾0.1公斤,将其混 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约10天后即可食用。另外在辣椒里面还可加入花椒、五香粉、麻油、姜丁、味精等,其味道更加独特。

 十六、辣椒粉:先将红尖辣椒晒干,再将晒干后的红尖辣椒,用粉碎机或石碾轧成粉末,分袋包装。

 九、小腌菜加工厂

 据市场调查,用食盐、糖、醋腌制的黄瓜、豆角、大蒜、萝卜、辣椒等小菜,一直走俏大中城市和乡村市场。如能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办个小菜腌制加工,一样能致富奔小康。

 10月17日电 重庆市铜梁区围龙镇龙苑村引进主城食品企业建起泡菜加工厂,专门生产老鸭汤系列汤料原料,除吸收了数十位村民在企业务工外,还带动了村民利用冬闲田种植上 千亩萝卜。企业与村民签定保护价收购的协议,既解决了企业的原料来源,又保证了农产品的销路。图为在企业务工的村民装运泡萝卜外运。

 十、米面加工厂

 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存在着磨米磨面难的问题。有专长的农民可以开办个米面加工,既能方便当地农民,又能利用冬春农闲致富。

 浙江仙居县白塔镇后垟村在政府引导下,大力发展米面加工业。该村米面加工已从原先的手工制作发展为现在的机械化操作,全村年米面加工纯收入达 150多万元,仅此一项为村民人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加工米面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项途径。图为3月23日,仙居县后垟村村民在晾晒米面。华文武 摄

 农村村开厂很常见,竞争少,挣钱多!现在农村办厂项目多不胜数,大多都是本小利大,稳赚不赔的项目,不过小本办厂项目需要考察当地的天时地利,做好市场销售,确保办厂的万无一失。

;

24节气中的农事都有什么?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4)今后,需要深入开展冬闲田饲草开发、作物与牧草间种套种、人工草地示范基地建设以及草业科学研究工作。

(5)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糯小麦,可望减少冬季抛荒耕地并增加农民收入。

(6)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利用冬闲田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栽培马铃薯的试验。

(7)本文针对棉花冬闲田,对青刈黑麦在不同生育阶段的产草量、营养成分含量、刈割时间及刈割次数进行研究。

(8)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北亚热带地区冬闲田引种优良牧草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牧草是兰天堂多花黑麦草、海湾多花黑麦草和盛世紫花苜蓿。

(9)他年靠坐雨微霁还阴的窗侧,几处闲田动春锄偶觉此意豁,问岁华几番游戏马台前或采花篱下,印苍苔屐齿如我怜此情脉脉。乘物游心?

(10)大力开发长江流域冬闲田土,扩大油菜种植面积。

(11)被‘奸猾之徒’妄称己业或‘无主闲田’奉献给权豪势要;则是指庶民、甚至中小地主

将自家的田地无偿地奉献给官豪势家。

(12)8、山前一片闲田地

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

为怜松竹引清风。

(13)原来有一部分冬闲田

要用深耕的方法

经过一个冬天的冬化

然后土地的物理状况会进行改变

可以增加土地有机质的含量

对土地第二年的生长非常有利。

(14)去年

我省压缩冬闲田

扩大小麦、马铃薯种植;抓集中育秧

大力发展双季稻

并适度发展再生稻

水稻复种面积扩大;避旱调结构

扩大玉米种植(lishixinzhi/3951383闲田造句)。

(15)山前一片闲田地

叉手叮咛问祖翁。

(16)芒种6月6,美好日子牛!播种怀希望,六六又顺畅。种下一粒粟,收获万粒籽。心里无闲田,美好自此始。愿你的美好人生如种子一样茁壮成长!

(17)芒种遇上6月6,寓意美好日子牛!播种怀希望,六六又顺畅。种下一粒粟,收获万粒籽。心里无闲田,美好自此始。愿你美好生活如种子一样日益茁壮的成长。

(18)明天芒种6月6,美好日子牛!播种怀希望,六六又顺畅。种下一粒粟,收获万粒籽。心里无闲田,美好自此始。愿你的美好人生如种子一样茁壮成长!

(19)今天芒种6月6,美好日子牛开始!播种怀希望,六六为大顺!种下一粒籽,收获万粒成!心中无闲田,美好正开始!愿你美好的人生像种子一样幸福成长!

(20)芒种碰上6月6,寓意美好日子牛!播种怀希望,六六又顺畅。种下一粒粟,收获万粒籽。心里无闲田,美好自此始。愿你美好生活如种子一样日益茁壮的成长。

(21)芒种赶上6月6,寓意美好日子到!播种怀希望,六六又顺畅。种下一粒粟,收获万粒籽。心里无闲田,美好自此始。愿你美好生活如种子一样日益茁壮的成长。

(22)黑麦草的碳蓄积量显著高于紫云英和油菜,各覆盖作物处理碳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冬闲田。

(23)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水稻生长过程呈增加的趋势,前茬冬季覆盖作物区明显高于冬闲田。

(24)农忙到来节日无休

冬菜地里春收忙“冬菜”原名芥菜

利用冬闲田种植

其腌制出的“大足冬菜尖”是大足区最为出名的农特产品之一。

(25)又以弓箭手皆土人

习障塞蹊隧

晓羌语

耐塞苦

官未尝与兵械资粮

而每战辄使先拒贼

恐无以责死力

遂给以境内闲田。

(26)陈月清说

到10月份稻子收割后

将发满菌的菌棒摆放到冬闲田

进行出耳管理。

立春:立春俗称“打春”。前一天叫“迎春”,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 “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有民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蜇: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 “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预示雨水不多。“惊蜇打雷,小满发水”,“惊蜇云不动,寒到五月中”预示有倒春寒。“惊蜇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春分: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夜渐短,麦子生长迅速,开始起身,有“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谚。应加强麦田管理,施肥、中耕,严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们身体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谚。

清明:气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有“清明前,去种棉”,“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十天种高粱”,“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喂个饱(上肥),瘦苗能长好”,“清明种高粱,六月接饥荒”等农谚。清明节忌讳天阴、下雨。是日天晴,兆大丰收。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明清明,暗谷雨”,“清明无雨多吃面”之说法。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风,主旱,有“清明西北风,旱了不会轻”之说。但也有“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北”的俗谚。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谷雨: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一般天气变暖,断霜雪,雨量也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种出土的重要季节,开始种高粱、谷子、春玉米、红薯等早秋作物。此时枣芽萌发,春播棉花开始种植。谚曰:“枣芽发,种棉花”,“谷雨栽秧(红薯),一棵一筐”,“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谷雨麦怀胎”。此外,谷雨无雨,亦为荒年之兆,民间忌之。有“明清明,暗谷雨”、“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谚。也有“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的说法。雨后开始糙场,“三月不糙场,麦打土里扬”。

立夏: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养花上浆。农谚有“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此时各种侯鸟相继入境,红薯芽普遍移栽下地,并继续播种旱秋作物,黄瓜成熟。农谚有“四月八,鲜黄瓜”,“立夏种棉花,有苗无疙瘩”。本县有“立夏见三新—大蒜、樱桃、豌豆”之说。立夏日忌无雨、无风。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立夏刮东风,药铺把门封”,“稻花要雨,麦花要风”。

小满:部分早冬作物开始成熟。俗云:“小满见三新”,即大麦、油菜、蚕茧。农民购置农器家具,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套种晚秋作物。农谚有:“小满不满,芒种不忙”,“小满不种棉,种棉也枉然”,“小满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麦)”,“小满种谷,憋满仓屋”。

芒种: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75°时开始。全县农事活动主要是收割小麦,抢种晚秋,管好大秧。农村大忙开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镰割麦”,“芒种忙,三两场”,“春争日,夏争时”之语。夏收、夏种、夏管统称“三夏”。三夏生产突出四个“抢”字,即一是抢收。“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小麦蜡黄就收,“麦穗发了黄,绣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丢”,“麦熟八九动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损了十粒黄”,“要保粮食大丰收,一粒一穗不能丢”,“麦天弯弯腰,拾个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运、打、晒、藏”;二是抢种,小麦收后趁墒抢种秋作物。“收麦不顾种,秋后难顾命”,“麦茬耩芝麻,苗出快灭茬”,“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三是抢打(脱粒),夏至前要打完场。“夏至不打场,再打是把糠”,“拉到场里算一半,装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抢管,“种子落地,管子上马”,及时定苗,锄草保墒。“一种得九管,收成才保险”,“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锄头有火,锄头有水”,“夏天撞破皮,胜似冬天犁一犁儿”,“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夏收时,进场不带火,不吸烟,不许光肚娃儿进场,忌 “净光”,“少见”、“没风”、“净啦”等话,过去有“妇女不进场,进场不吉祥”的说法。

夏至: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秋田管理的紧张季节。气温升高,天气变热,开始锄头遍地。“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锄草不宜迟”,“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朵花,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头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民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之说。俗以为夏至天气变化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家在夏至里忌讳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掏钱难买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风,十雨九场空。”“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夏至风从东南起,夏秋不断雨淅淅”。还有夏至赶逢在五月前期,后期的占侯禁忌。谚云:“夏至五月端,麦子贵三千”,“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终,十个油房九个空”。不种芝麻也吃油,说明其他庄稼长得好,丰收了。十个油房九个空,则表示出整个年景的歉收、萧条。

小暑:天气逐渐炎热,汛期到,作物旺长,主要是加强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农谚有“小暑前后种绿豆”,“小暑种芝麻,头顶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谚云: “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饭”,“六月要雨难得雨,八月要晴难得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伏里无雨,谷里无米”。“小暑泥鳅赛人参”。

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谷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头二茬地均中耕完毕。注意治虫、防旱、防涝等事。农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大暑到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伏里种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六月六,芽子红薯线穗粗”。

立秋:秋季开始,时在三伏之中。农事有“立了秋,挂锄钩”之说。意为庄稼不再锄了,还有“立罢秋,万事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意为此时各种作物不能再种了。但亦有“立秋前后,燕瓜绿豆”,“立秋栽葱,白露种蒜”,“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之谚,是说在立秋时绿豆还可播种(收成不多),可栽葱。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还能有收成。立秋是当地农家的大节气,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穗变红成熟。“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立秋日忌雷、雨、风。俗谚云:“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到底”。

处署: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白露:时值中秋,天气转凉,夜间露水发白。农事活动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腾茬子,早耕,小麦备播,育油菜苗。农谚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小麦)”,“白露割谷”,“白露没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谷又犁田,来年又是大丰年”。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后北半球渐短,夜渐长。秋分后,既要抓紧送粪犁地,积极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农谚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过五,小麦入土。”“秋天弯弯腰,强似春天转一遭儿”。“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里不算粮”。“七月底,八月岸儿,新谷子米汤麻杆盐儿”。秋分前后,月亮落地的变化,将直接预示着来年年景的好坏。俗谚云:“七月十五早看天,强似抽签问神仙;月亮落地接云彩,年景好的说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粮食打不发”。

寒露:进入寒露,气候明显转凉,夜有寒冷之感,开始播种小麦。农谚云:“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过了寒露节,种麦穗如铁”,“抓着一季早,两季产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

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故名。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霜降后进入种麦高潮时节,俗云:“霜降至立冬,种麦莫放松”,“有墒不等时,到时不等墒”,“犁犁耙耙种下田,最晚不过立冬前”,“前耧后耧,差一穗头”。晚秋普遍成熟,开始刨红薯,切红薯干。

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太阳黄经为225°。抓紧播种晚茬小麦。谚云:“立冬到小雪,种麦晚半月”,“种麦过立冬,来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红薯。古有“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冬耕深,出黄金”之说。立冬日忌讳吃生冷食物,如萝卜、水果等。否则以为会损伤身体。立冬忌无雨。俗谚云:“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

小雪:气温下降,始飘雪花,冬播结束。开始拉沫子,为牛铺备土,修建房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道路,开展副业活动。农谚有:“千家万户,沫子粪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麦苗)”,“修渠筑坝,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筑好塘,年年丰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万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不修沟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丢”,“条条沟渠都打通,排水浇地不费工”,“农闲全在冬,水利莫放松”,“没雨先修房,没旱先修塘,没涝先筑坝,没荒先备粮”。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时机,俗谚云:“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冬浇半年墒”,“麦子浇五水,馍馍送到嘴”,“有水无肥一半出,有肥无水望天哭”。小雪忌无雪。有“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小雪要是下雪多,来年五月旱天多”之说。

大雪: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而故名。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大雪),头枕蒸馍睡。”农事活动继续进行水利建设,整修道路水渠,开始磨粉,生产粉条、粉皮,从事商业经营及商品生产等活动。农谚有“场光地净,五沟挖通”,“薄地想丰收,冬闲挖深沟”。大雪忌无雪,俗谚有“大雪不见雪,来年不收麦”,“今年大雪把门封,来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麦收不会薄”,“大雪丰收来,无雪少吃麦”之说。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日交九,此后天气渐入严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装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开冰走,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农业生产上,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深耕等工作外,还要注意人畜的安全过冬。“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白天将逐渐变长。冬至忌无雨。俗谚云:“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雪一冬晴”意指来年将旱。

小寒:进入严寒天气,“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大寒: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时在十二月,准备过春节。“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