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是如何引水灌溉农田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8:04:58
字号:

仅仅懂得利用尼罗河的泛滥来种植庄稼还不足以显示古埃及人的聪明。他们开始有目的地修建一些土石工程来达到灌溉的目的。比如沙都夫(Shaduf),沙都夫更像是一架放大的天平,一头悬挂的是桶,另一头则是维持平衡的石块,通过枢轴的调节达到汲水的目的。沙都夫比抽水机是要差一些,但比一担一担地挑水,效率却是成倍提高的。在国家建立起来以后,兴修的水利工程也成了最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如今开罗附近还保留着当初的工程遗迹,当然它的实用价值已经被考古价值完全取代了。

古埃及人是如何引水灌溉农田的?

以蓄,引,提相结合的什么灌溉系统著称于世

灌溉可分为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传统灌溉是指灌溉水从地表进入田间、直接浸润土壤的方法,主要有淹灌和漫灌。淹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划分成许多格田,灌水时,使格田内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借重力作用来湿润土壤;在没有田间灌水工程或工程简陋的条件下,水引入田块后,任水漫流渗入土中则为漫灌;节水灌溉措施包括渠道防渗、节水型地面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滴灌、涌泉灌、渗灌、微喷等。与传统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省水、省力,减少能量的消耗,是现代化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

以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著称于世。

蓄引提结合灌溉系统主要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渠道系统,以及灌区内部的中小型水库、塘堰和提水设施。由于渠道似藤,灌区内的库塘好似结在藤上的瓜,在中国又形象地称为长藤结瓜式灌概系统。

蓄引提结合灌溉是一种联合运用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蓄引提结合灌溉是指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取水工程的作用,将蓄水、引水和提水联合起来使用的农田灌溉方式。

蓄引提结合灌溉系统的特点:

(1)充分利用本地区可能利用的水源。在非灌溉季节,利用渠首引取河水灌塘、灌库,或者利用水聚把内河、内湖或渠道的水提蓄在库、塘中,以便用水紧张季节补充灌慨水量的不足。

(2)扩大摧概面积。由于多种水源统一调节,使得某些原来无法灌溉的土地得到了灌溉。

(3)提高塘堰的抗旱能力。由于塘堰有了河流的补给,从而提高了塘堰的复蓄次数和抗早能力。

(4)提高渠道单位引水流量的灌溉能力。由于在渠系,上连接了许多塘堰和小型水库等蓄水设施,能把非灌溉季节的渠道引水量存蓄起来,供灌溉季节使用,从而提高了渠道单位引水流量的灌溉能力。

(5)有利于发电、通航和供水。由于有些骨干渠道常年过水,流量比较均匀,可用来发展小水电、航运和乡镇供水。

扩展资料

系统案例:

红旗渠

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

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并利用渠水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是一套“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白起渠

白起渠西起湖北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为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

并于1953年5月1日,修复完工。与一般沟渠不同的是,长渠流经之处,沿线还串起了大量的水库和堰塘。《大元大一统志》载有“长渠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即指长渠灌区有49口堰塘与渠道相通,常年蓄水,忙时灌田。

如果说长渠是一条藤,沿渠与之串通的水库、堰塘,就是一个个“瓜”。这些“瓜”包括10座中小型水库,2671口堰塘。

白起渠是我国著名的“长藤结瓜”式的蓄水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地形复杂,技术要求高,在水利技术史上有许多重大创造,建筑物的设计、布局等都为后代称奇,只是在世上却鲜为人知,其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