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出游一定要来湖北。且不说湖北的樱花、杜鹃花、桃花、杏花、梨花等花,也不说这里的山峰、峡谷、湖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里的绿色茶园,绿意蒙蒙,胜似人间仙境。
湖北春季游玩路线
茶园里的景色极其迷人,层层雾、云、茶海,满眼郁郁葱葱。
湖北鲜茶韵线路:英山五云山茶园赤壁杨楼洞古城巫山黄愚茶园保康格兰平茶园余安安鹿苑春茶园五峰采花茶园宣恩吴家台茶园恩施枫香坡茶园利川毛坝利川红茶园鹤峰木耳茶海
湖北春季适合去旅游的茶园
吴颖云山茶园
在黄冈,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英山五云山茶园,是中国第一个以茶命名的“茶园”,也是这里超级有名的旅游景点。很适合春天玩。茶园占地450亩。大面积的茶树让这里成为最美的游玩地。山坡上种满了茶树。一进这里,茶香四溢。这里农业普遍发达,旅游业发达,非常适合观光和拍照。
地址:黄冈市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
赤壁羊楼洞
赤壁的杨楼洞,以“洞茶”闻名,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明朝嘉靖初,这里的茶产业已经很有名气了。赤壁楼洞被称为“小汉口”,列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年。附近有俄罗斯方块小镇,这里的茶园也很不错,大面积约4600亩。春天的时候,这里非常适合在过道里骑马玩耍。
地址: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和茶庵岭镇
古屋山雨黄茶园
硬核茶园,用实力说话。湖北,茶叶,谷城,这三个词,每当两个一起出现,另一个就分不开了。人们一提到湖北的茶,就不能不知道它是“中国十大最美茶乡”。人不可说秘密,这里是谷城,位于襄阳城。谷城地理环境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温暖的气候,独特的地形,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的万亩生态茶园品质优良。
地址:襄阳市谷城县巫山玉皇尖万亩生态茶园
康格兰坪茶园
说到茶园,就说说保康格兰平村吧。村子面积很大,有一条河在流,气候和水源都很好,为茶园里的植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村里的茶园面积比较大,这里的农民大多选择种植茶树。茶叶生产也是这个村子的重要收入来源。康格兰坪茶园面积很大。除了茶树和山茶花景观,这里还有许多民居。这里的民风淳朴,可以来这里参观,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
地址:襄阳市保康县店垭镇格兰坪村
安路袁春茶园
园路园春茶园是著名的远安黄茶,是“中国四大黄茶”之一,历史非常悠久。清朝时,这里的远安黄茶曾被选为贡茶。茶香浓郁,滋味醇厚,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来到远安的鹿苑春茶园,你会看到一望无际的喀斯特丹山,这里有缓缓流淌的鹿溪河,还有青翠的茶树。除了美,还是美!
地址: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鹿苑村
五峰蔡华茶园
荆楚有名的五峰“采花毛尖茶”应该是爱茶人士都知道的。也有说“世上处处有宝,唯有五凤茶最难忘。”可见五峰的茶口碑不错。每年三月左右的春天,茶树长势旺盛,五峰的青岗岭生机勃勃。在这里玩很适合从高处观看,在这里五峰县城和茶园尽收眼底。游客可以亲手体验采茶的乐趣,参与采茶、制茶、品茶、茶艺展示等活动。顺便,他们还可以参观益华茶业遗址,探索古老的茶道
地址:宜昌市五峰县渔洋关镇青岗岭茶园
恩伍家台茶园
吴家台宫茶文化旅游区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也很有名,这里的茶园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宣武嘉泰茶园位于宣恩县万寨乡,面积较大,有贡茶山、陈昌故里、浪漫茶海等六大旅游区。在景区里,这里的有机茶基地面积很大,大概有1000亩,这里的茶叶品质很高。扶南历代首领都选择这里入朝。乾隆皇帝赐“御宠锡”匾额,吴家台“贡茶”名扬天下。
地址:恩施州宣恩县吴家太公茶文化旅游区
恩施枫香坡茶园
恩施著名茶园——枫坡,拥有300亩左右的大型生态茶园面积。春天来了,这里四季葱茏,茶香悠长,非常适合观光,在青山绿水之间也能感受到阵阵茶香。在枫香坡的茶园里,生长着这种著名的恩施尤鲁。枫香坡作为侗族聚居地,有一座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它有九层楼高,这里还有一座风雨桥。参观的时候也值得一去。
地址:恩施州八角乡枫香坡侗族风情村
黎川坝黎川红茶园
利川毛坝镇位于星斗山腹地。这里风景秀丽,云雾缭绕,充满仙境。利川毛坝利川红茶园,这里的著名茶园,就像一个棋盘,散布在高山之间,观赏价值很高。这里几乎家家种茶,茶园面积很大。游客漫步在翠绿的茶树间,悠闲优雅。毛坝是利川功夫红茶的主要产地。利川功夫红茶简称利川红,历史悠久,约有170年。早年这里生产的红茶大多出口国外。
地址:恩施州利川市毛坝镇
和睦真菌茶花海
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县”,这就是鹤峰。鹤峰山茶海位于鹤峰走马镇,被誉为中国30个“最美茶园”之一。茶园面积广阔,总面积约1万亩。周围有很多小山,都是茶树。层次分明的绿茶树是这里的一个著名景点,线条清晰,轮廓分明,像绿色的波浪一样翻滚,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勃勃。
地址: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
来湖北茶园,赏美景,品千年茶文化~
众所周知,茶叶源自于中国。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四川巴蜀之地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并将其作为贡品上贡周王室。而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向前流淌,茶树的栽培种植从巴蜀之地走出,向陕西、河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迅速扩展。到了今天,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产茶,茶叶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老百姓增产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茶区划分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将我国茶叶种植区域划分为四大茶区,每个茶区都有哪些特点?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现在我国都有哪些地方种茶?很多人知道我国是茶叶种植生产大国,但是却不一定搞得清楚,到底有哪些省份都在种植茶树。在历史上,茶叶最早是在四川和湖北一带种植,也就是所谓的巴蜀之地。随后随着秦朝的统一,茶叶种植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和河南地区扩展,后来又不断地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把茶籽带到台湾,开辟了台湾茶区。目前中国茶叶种植区域,从经纬度上来看的话,从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岸到东经94度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南北纬度跨越20度达到2100千米,东西经度跨度28度,纵横2600千米的广大区域内,都有茶树种植栽培。
如果从种植的具体省份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甘肃、西藏、新疆和台湾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市种茶。这里面既有海拔达到2600米的高山茶园,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园。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全国的茶园种植面积是不断扩大的,而且茶叶的生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种植区域以及茶园品种的优良改造正在不断的提高,质量和效益也有明显的提升。而且目前各地仍然在大力的发展茶叶生产种植,相信未来我国的茶叶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茶叶的种植区域也会进一步的增多。
二、历史上我国茶区是怎么分布和变化的?1.唐朝八大茶区
在唐朝以前,我国茶叶种植虽然已经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但总体上仍然集中在四川和湖北以及河南东部等地。到了唐朝之后,茶叶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也正是到了这一阶段,我国有记载的茶区划分才正式开始。
根据唐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在唐朝中后期茶叶种植的州郡一共有43个,共计划分为8大茶区,分别是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剑南茶区、浙东茶区、黔中茶区、江西茶区和岭南茶区。至八大茶区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实在陆羽《茶经》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茶叶种植区,并没有被划在这八大茶区之内,这就是云南茶区,因为当时的云南是南诏国。
2.宋元明茶区
在宋朝的时候,茶叶种植生产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向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扩展。宋朝将全国种植茶树的66个州242个县划分为5大茶区,分别是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和福建路。元朝在宋朝茶叶种植区域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一次系统划分,将茶叶划分为江西行中书省和湖广行中书省两个重要产区。明朝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茶区划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郑和下西洋将茶籽带到台湾开辟台湾茶区,再次扩大了我国茶叶种植的规模。
3.清朝6大茶类生产中心
清朝茶叶的划分区域跟以前的朝代有所区别,这是因为清朝时期茶叶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再加上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的逐步完善,我国茶叶六大茶类基本形成,所以在茶区划分方面就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划分方式。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清朝时期一共有6大茶类生产中心,分别是砖茶、乌龙茶、红茶、绿茶、边茶和珠兰花茶等生产中心。其中砖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湖北咸宁和湖南岳阳一带,乌龙茶生产中心主要是在福建安溪、建瓯、崇安一带,红茶主要是在安徽祁门、江西武宁和湖南安化等地生产,绿茶主要是在江西婺源、浙江杭州、江苏虎丘等地生产,边茶生产中心主要在四川雅安、汶川、安县等地,而珠兰花茶则是在广东省罗定等地区生产。
4.民国茶区划分
民国时期,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中国茶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很多茶人还是对我国茶叶的产区划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其中著名茶人吴觉农和胡浩川就曾经提出将中国划分为13个茶叶产区,包括8个外销茶产区和5个内销茶产区。陈椽教授则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4大块,分别是浙皖赣茶区,闽台广东省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这些茶区的划分方式虽然各有特点,各有说法,但是为我国现代四大茶区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四大茶区的划分方式及特点有哪些?1.四大茶区划分原则
在建国以后,茶叶的生产和种植得到积极有效的恢复。很多茶学研究学者继续对我国茶区的分布进行有效的划分,比如说庄晚芳教授早在1956年就将中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为华中北区、华中南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区以及华南区。而王泽农教授在1958年则提出将我国的茶区划分为华中、华南和华西三大区。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茶区专家对我国辖区的划分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实际上,茶区的划分应该属于经济概念,所以必须在国家总的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之下,然后再结合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注意行政区域的基本完整来考虑。所以,我国现在确立的四大茶区是根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类型、茶类结构、生产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之后进行确定划分的。这四大茶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四大茶区分布范围
华南茶区主要包括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西南茶区主要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江南茶区是以长江以南茶区为主,包括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包括甘肃、陕西、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等地。
这四大茶区基本上是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划和茶叶种植类型历史和生产特点进行划分的,涵盖了我国所有的茶叶种植区域。
3.四大茶区生产特点
华南茶区属于热带季风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温度最高的一个茶区,年平均温度可以达到20度以上,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所以华南茶主要种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品种,灌木型树种也有分布,但相对数量较少。华南茶区主要生产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来说地形更加复杂,而且海拔更高,年平均气温比华南地区要低不少,只有14~18度左右。但是西南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所以的品质非常的突出,主要的茶树品种类型包括灌木型、小乔木型和乔木型等,生产的茶叶品类主要是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当然还有红茶。
江南茶区基本上是以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是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5度以上,同样也是茶树比较适宜生长的区域。江南茶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小乔木型的中叶种和大叶种也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江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可以说全国十大名茶中大部分都是在江南茶区出产。
江北茶区属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都在15度以下,所以相对于其他几个茶区来讲,茶叶生长的时间更长,茶叶的上市时间更晚。江北茶区总体上是以灌木型中小叶种,主要生产绿茶。江北茶区绿茶的最大特点就是香高味浓,因为其茶叶的生长时间长,内质丰富。
总的来说,在我国几千年的茶叶种植发展史上,茶区的划分是根据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所进行确定的。我国四大茶区的确定,不仅有助于茶叶生产种植规模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发挥区内生态经济技术优势,提升我国产业总体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