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适宜在温度6-18度地方种植。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后,从西亚、近东一带传入欧洲和非洲,并东向印度、阿富汗、中国传播。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前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公元前2000年在中国,都已先后种植小麦。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平菇麦粒种 湿霉是怎么回事
我们以前钓鱼使用的钓饵几乎都是蚯蚓,后来台钓被引进,商品饵才逐渐盛行,蚯蚓就用得越来越少。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钓鱼,使用蚯蚓这种活饵,被一些钓鱼人误认为是钓鱼用饵的忌讳。
不宜蚯蚓垂钓是误区夏天不太适合应用蚯蚓作钓,不是因为高温鱼不喜欢吃蚯蚓的原因,相反,如草鱼之类的淡水鱼类,只需水温、水体适合,几乎没有不吃蚯蚓的时候,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应用蚯蚓作钓,在一些时候效果仍然会好。
在夏天不适宜应用蚯蚓作钓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怕小杂鱼闹钩。闹钩与闹窝,二者的定义各有不同,应用蚯蚓作钓闹小杂鱼是闹钩,应用粉饵作钓闹小杂鱼是闹窝,“闹钩”和“闹窝”,一字之差,意义却差别很大。应用蚯蚓作钓,窝点里边有两三条小杂鱼就显得很疯狂,浮漂姿势非常浮夸。但是一旦将那几个小杂鱼钓上来后,窝点便会清静好长一段时间,或许还会草鱼连竿。
蚯蚓饵料界荤饵里的万金油,口耳相传以后,许多钓友都把蚯蚓做为最后的倔强。如果用蚯蚓做钓饵,还是没有鱼口,那样收竿回家,就变成了首选。更多的钓友,则相信蚯蚓便是最好的鱼饵,觉得每一个产品饵,包含成品苞米、粗粮,都是店家的推销方式罢了。而产品饵雾化好、溶散好,易得罪小鱼,除开口味,一无是处,用以黑坑、竞技钓还行,用以野钓,简直就是灾祸。
其实,钓龄越发丰富,解决的鱼情类型越大,就越能明白,什么是钓无定法,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域,甚至是不同的气温,别说钓饵一直不变,便是窝料也不要一饵通杀。夏天迟早凉、摆饰热、黄昏暖,一天到晚小鱼活跃,气温高时鱼口轻滑。气温又多变,时而风,时而雨,静态水域鱼缺氧而半死不活,活水水域水流湍急。因此,如果主钓小型鱼种,用红虫做饵料的效果才是最好的,气温较冷的时节时还能用以钓大鱼。
平菇麦粒种湿霉的原因是:含水量偏大造成细菌感染。
平菇;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
防治方法:
(1)在栽培过程中,环境条件及管理方法不妥;造成反常的生理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生理性病害。
菌丝风长:菌丝表层气生菌丝浓密,影响出菇。形成菌丝风长的原因主要是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所致。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即可。
平菇的大脚菇:子实体菌盖极小,菌柄粗长。这主要是缺氧、通风不良造成的。只要加强通风,注意光线即可防止。
平菇枯萎:菇蕾或子实体生长停滞,逐步萎缩、变干枯死、腐烂。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分不足,通风过大。防止办法,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不使料面干燥,通风时切勿让风直吹菇蕾或子实体。
平菇药害:子实体喷药后(敌敌畏),菌盖停止生长,边缘形成一条黑边、翻卷。要禁止使用一些有害的农药。
锈斑:平菇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形成的。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2)子实体被其他杂菌污染致使发病或死亡。我们称为浸染质病害。
平菇常见的病是干泡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长。其症状为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出现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
防治法: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病区喷2%甲醛液或1:500倍多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