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镇的经济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4:56:46
字号:

商南县赵川镇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茶、畜、果、油、桑、菜特色产业,强化措施充实农民“粮袋子”、“菜篮子”、“钱串子”。

赵川镇的经济

粮食丰收鼓起农民“粮袋子”

赵川镇瞄准粮食总产超4800吨目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大投入,落实惠农政策,强化科技支撑,确保全镇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秋收秋播期间,一拨拨干部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忙得不亦乐乎,从机耕整地、配方施肥到良种供应,全部跟踪服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累计发放良种补贴4800元,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1.74万元,资助群众购置小麦脱粒机40台,中型拖拉机30台。组建成立赵川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队,并配发了价值1.5万元的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在石埝河、老府湾两个村新修耕地110亩,改造中低产田230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该镇合理选择小麦良种地2000亩,安排套种小麦1万亩,调运小麦良种1.5万公斤,农膜5吨,化肥300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3场次。2008年,全镇粮食总产达到4800吨,玉米、大豆、油菜、小麦喜获丰收,鼓起了农民的粮袋子。

大棚蔬菜丰富农民“菜篮子”

针对该镇位于陕鄂交界的地理优势,他们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坚持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相结合,业主与农民专业化种植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大力推广设施化栽培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该镇利用当地阳光照射充足、土壤适宜种植蔬菜等特点,先后筹资4.2万元用于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并从县农业技术部门请来技术员指导当地群众种植大棚蔬菜,主要发展优质洋芋、秋紫豆、秋甘蓝、大辣椒、春白菜、春萝卜等蔬菜品种。同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小拱棚冬播技术、脱毒种薯、短状芽等综合配套技术。赵川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50亩,其中蔬菜大棚42个,年产值达50多万元。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当地蔬菜品种,繁荣了农贸市场,还为种植户人均增收500多元。

特色产业长了农民“钱串子”

赵川镇把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完善农民中介组织,使该镇茶产业、林果业、畜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钱袋子”。镇上以“种一亩茶、绿一片山、富一户人”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扩大茶园规模,提高茶叶品质上下功夫,重点培育茶叶种植专业村和专业大户,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全镇已发展前川、淤泥湾、后川3个茶叶种植专业村,茶叶种植面积达2800亩,建成以淤泥湾云雾,前川毛峰等为品牌的茶叶加工企业6个,年产值80多万元;以东岳坡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和马蹄沟、双龙、前川3个推进村板栗基地为龙头,大力推广实施树干涂白、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科管技术,成立板栗协会,为产业大户提供产前、产中和销售服务。全镇已发展优质板栗基地4处,总面积3.8万亩,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280元。畜牧业是赵川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该镇大力发展正大模式养猪和散养土鸡,推广“三位一体”生态养殖技术,突出抓好老府湾散养鸡示范小区,前川正大模式养猪基地建设,培育和扶持养殖大户,着力搞好良种推广、畜禽防疫,提倡无公害养殖,通过抓小区,建协会,提质量,增效益,至今已发展养殖示范小区1个,标准化养殖场3个,各类养殖大户80余户,全镇畜禽总产值达850多万元。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9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