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黏性重、苗株黄弱、基肥不足、带病种播种、播种前未浸拌种、播种期较晚等地块上发病多、发病重,水肥充足、温湿度适宜的6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是花生茎腐病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在花生幼苗期病菌首先侵染子叶,使两片子叶发生黑褐色腐烂,然后侵染接近地面的茎基部或者地下根茎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成大型斑块,呈黑褐色,并围绕茎四周扩展成一环形病斑。
是预防茎腐病的一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效果非常好的一种办法,比如用萎锈灵·福美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一次拌种,除了茎腐病以外,根据选择的杀菌剂不同,其它很多病害,也会一起预防。叶片整体颜色表现为淡绿色,一些症状比较明显的植株会表现出中午叶片下垂卷缩,早上晚上复原的情况。如果天气干旱可以在发病部位看到明显的褐色病斑,剖开发病茎杆,中空,维管束黄褐色枯死;湿度大时,病株
真菌,以及分生孢子,往往会借助风雨传播。比如大水漫灌,比如雨水,茎腐病的真菌会经过侵染的土壤等,顺着水流传播。又比如大风吹过来的真菌孢子等,预防措施不当,都会造成花生田爆发茎腐病。菌主要侵染花生的主茎和根须,刚开始会在发病的表面上产生不规则的斑块,后逐渐往里面扩展,最后形成黑褐色的环形病斑,破坏了茎部的组织细胞,切断了水分,养分的输送,使得花生秧苗枯萎而死。
感染病菌的株体叶子会变成黑褐色,呈干腐状;病菌会从叶子继续扩散到根茎,根茎部分变成黄褐色,呈不规则形、水渍斑,并且会环绕根茎一周,患病的根茎慢慢腐烂,致使花生株体枯萎,直至枯死。
除野荸荠可以选用二甲四氯二甲胺盐、二甲·唑草酮、苄嘧·唑草酮、氯吡嘧磺隆等药防除。需注意:二甲四氯二甲胺盐、二甲·唑草酮在高温期施用容易对水稻造成药害,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并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用药,以免对水稻造成药害。注意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水稻拔节后严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