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怎么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4:47:17
字号: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灌溉期内,灌溉面积上不包括深层渗漏与田间流失的实际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道头进水总量之比。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怎么算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和毛流量之比值为渠系水利用系数,它是反应灌区各级渠道的运行状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反映了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整个渠系水的利用率,为从取水渠首到田间末级渠道中干、支、斗、农、毛等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irrigative water utilization)。

灌溉期内,灌溉面积上不包括深层渗漏与田间流失的实际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道头进水总量之比,以η水表示。它由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两部分组成。

从末级固定渠道(一般为农渠)的渠尾进入毛渠的水量总和与渠首同期进入总量的比值,通常以η渠系表示,具有下列关系:η渠系=η干· η支· η斗· η农式中:η干、η支...分别表示干渠、支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与进入毛渠的水量的比值称为田间水利用系数,通常以η田表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等于渠系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η水=η渠系·η 。

请问农田灌溉水的需要检测的项目有哪些?

这是一部分资料,详细请参看网址.

一、设计典型年的选择

从上述灌溉制度的分析中可知,农作物需要消耗的水量主要来自灌溉、降雨和地下水补给.对一个灌区来说,地下水补给量是比较稳定的,而降雨量在年际之间变化很大.因此,各年的灌溉用水量就有很大的差异.在规划设计灌溉工程时,首先要确定一个特定的水文年份,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通常把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称为“设计典型年”.根据设计典型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来的灌溉制度被称为“设计典型年的灌溉制度”,简称为“设计灌溉制度”,相应的灌溉用水量称为“设计灌溉用水量”.根据历年降雨量资料,可以用频率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几种不同干旱程度的典型年份,如中等年(降雨量频率为50%)、中等干旱年(降雨量频率为75%)以及干旱年(降雨量频率为85%~90%)等,以这些典型年的降雨量资料作为计算设计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量的依据.

二、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线

对于任何一种作物的某一次灌水,须供水到田间的灌水量(称净灌溉用水量)W净可用下式求得:

W净=mA(m3)

(2-26)

式中 m——该作物某次灌水的灌水定额,m3/亩;

A——该作物的灌溉面积,亩.

对于任何一种作物,在典型年内的灌溉面积、灌溉制度确定后[如表2-12中之(1)~(6)项],并可用式(2-26)推算出各次灌水的净灌溉用水量[表2-12中之(7)~(11)项].由于灌溉制度本身已确定了各次灌水的时期,故在计算各种作物每次灌水的净灌溉用水量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某年内各种作物的灌溉用水量过程线[把表2-12中之(1)项与(7)~(11)项联系起来].

全灌区任何一个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是该时段内各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之和,按此可求得典型年全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过程[见表2-12中的(12)项].

灌溉水由水源经各级渠道输送到田间,有部分水量损失掉了(主要是渠道渗漏损失).故要求水源供给的灌溉水量(称毛灌溉用水量)为净灌溉用水量与损失水量之和,这样才能满足田间得到净灌溉水量之要求.通常用净灌溉用水量W净与毛灌溉用水量W毛之比值作为衡量灌溉水量损失情况的指标,称灌溉水利用系数.已知净灌溉用水量W净后,可用,求得毛灌溉用水量[表2-12中第(13)项].

农田灌溉水检测是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检测项目由原来的27项提高到了36项,具体如下:

农田灌溉水16项基本检测项目

全新的农田灌溉水质基本检测项目保持原来的16项目没变,主要有pH值、水温、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物、硫化物、全盐量、总铅、总镉、六价铬、总汞、总砷、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这其中水温检测要求由原来的≤25℃变成≤35℃,其他指标要求均未变。

农田灌溉水20项选择控制项目

选择性控制项目,在灌溉水的2005版为11项,分别为铜、锌、硒、氟化物、氰化物、石油类物质、挥发酚、笨、三氯乙醛、丙烯醛、硼。新修订的2021版则增加了总镍、甲苯、二甲苯、异丙苯、苯胺、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硝基苯共9项。整合后的农田灌溉水质选择控制项目就变成了20项。

中科检测具有农田灌溉水检测的全项CMA资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9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