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种玉米最简单的方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4:10:04
字号:

玉米被人们誉为“长寿”粮食,因为它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同时,它又是家畜优质饲料,随着养殖业发展,玉米的作用更加彰显,市场需求也在逐渐上升。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和养殖禽畜的需求,这就需要种植户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增产创优。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种玉米最简单的方法)

一、施肥管理

施肥的作用,是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肥力,以满足苗期对养分的需求,促进根系健壮生长。

1、施足基肥

以腐熟的农家肥、速效肥料为主,将这两类肥料混合均匀后穴施或条施。一般情况下,基肥施用量为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尿素40千克、锌肥2千克、钾肥10千克,一次性施入田地。

2、早施苗肥

玉米叶片长到6片时,采取圈施方式追施玉米植株,可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注意,追施尿素要与玉米植株保持3-4厘米距离,而不能直接施在植株上,而且最好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施用。若室天气过于干燥,可在追肥后适量浇水。

3、重施拔节肥

拔节肥主要在玉米定植后2个月,叶片数长到11片时,就可以施用。可亩施钾肥10千克,促进玉米生长更旺。需要注意的是,拔节肥最好1次性施用,圈施时的时候适当浇些施肥水。

二、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因品种、土壤肥力、种植方式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亩定植4500-5500株是玉米比较合理的播种密度,播种过密影响养分供应和株间空气流通,易造成病虫害。以条播或点播的办法,株距在25厘米左右。播种深度保持在5-6厘米,墒情较好的黏土可适当浅播,疏松的砂质地需深播。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主要做好补苗、间苗、定苗工作。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看,是否存在缺苗现象,可及时补苗,补苗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移栽,主要在3叶期内,选择多余的苗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浇足水分使其定根,若成行缺苗,最好采取补种的办法进行补苗。但补苗不管哪种办法都需在玉米3叶前完成。当玉米长到3至4叶时就可以进行间苗,间苗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病株留壮苗。对于过于密的多棵幼苗,为防止相互间争抢养分,可间去留1-2株。当玉米叶长至4-5叶时,就需全部定好苗。

2、穗期和花粒期管理。这个时期主要注重肥力和水分情况,在管理上要隔行去雄,做好施肥和灌溉等工作。若玉米地土壤肥力弱,植株长势不好,就需在拔节后追肥,早追、多追补充肥力。

如果玉米植株生长力较旺盛,可以适当晚追,可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穗肥施用量占总追量的70%,每亩施用尿素20-30千克。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玉米对水分需求较大,如果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

3、中耕管理。玉米的中耕管理主要是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来进行追肥、培土等管理工作。当玉米长到7叶就需结合苗期追肥进行适当培土,当叶长至11-12叶时,结合追施拔节肥和穗肥的要求进行中耕培土,将株间杂草清除,清掉病虫害的产生环境,也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四、病虫害防治

危害玉米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和玉米螟等。以地老虎为例,在玉米播种前后,地老虎寻找杂草寄主产卵,当玉米出苗后就转移到玉米心叶上,咬食玉米茎叶使其无法生长,最后整株死亡。地老虎有转苗为害的习性,当一株玉米死亡,就转移到其它玉米苗上继续危害,危害力较大。

地老虎的防治办法:

1、播前深翻,消灭杂草,破坏地老虎产卵环境。

2、在虫害初期,可将米糠或麦麸炒香与50%巴丹可湿性粉剂搅拌,按照50:1比例制成毒土撒在玉米地中诱杀幼虫。

3、采取人工防治方法,地老虎白天通常藏在地下或蛀坏的茎叶下,可在田间检查,若有出现枯心苗或蔫苗的地方,用人工捕抓方式将幼虫杀死。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种地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只有科学种植、精心管理,才能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控制成本。一般来说,当植株基部叶片变黄,就差不多到了成熟期,及时收获晾晒,确保玉米平稳入仓。

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但由于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栽培面积发展很快。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我国对玉米的栽培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播种: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的,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

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播种深度,依土壤墒情为2.5--10cm,以5一6cm最适宜。每亩播种量3一4kg,每亩4000一6000株。饲用玉米的种植方式。单播,从种植到收获便于机械操作。

和大豆、袜食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叶产量高,要求管理精细。施肥、灌水、化学锄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是玉米高产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播前每亩施2000—3000kg优质厩肥作为基肥。播种时施4—5kg/亩硫酸按,15—20kg/亩过磷酸钙,2一3kg/亩氯化树作种肥在拔节、孕穗、抽雄、开花灌浆期追施氮肥。

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亩。N:P:K为1:0.5一0.8:0.8。玉米喜半干旱气候,但对水分十分敏感。开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约2kg,每亩每天耗水3—4m3,全生育期耗水250—350m3。不同生育用玉米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要进行灌溉。

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浇水3—4次,依不同地区,具体情况而异。灌水方法,我国目前多为沟灌、畦灌,最近发展利用喷灌、滴灌,后两种方法,既节约用水,又灌溉均匀。玉米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区,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垄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涝害。

玉米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

扩展资料:

主要用途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但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较低地区,玉米是重要的食粮。

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随之产生,并可进一步制成面条、面包、饼干等。玉米还可加工成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酱油、白酒等。

2、饲料用途。玉米是饲料之王。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矗。

百度百科-玉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9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