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是古代的农民。
牛郎织女是流传在中国民间最优秀的爱情传说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出谋划策,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扩展资料:
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和地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上见证了“乞巧”中的织女与南阳丝绸的渊源关系。
参考资料:
牛郎的牛郎文化
王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画大师,浙江诸暨人。据王冕说,王冕生于元朝。他一生爱诗爱画,创作了大量国宝。他不仅是中国画坛杰出的天才,也是一个永生的孝子。
王冕肖像
王冕家里很穷,父母都是衣衫褴褛的普通人。结果,他小小年纪就上不起学。然而,在他应该学习的年龄,他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家务。所以历代王冕的资料都没有回避王冕这个穷学生是自学成才的基本事实。
也许他的才华有过人之处。作为一个小男孩,王冕有着超出同龄人的阅读和写作天赋。他经常趁着放牛跑去学校,在窗下偷听。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总是记得老师说过的话,这为他将来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王冕在池塘和草原上练画的地方。在此期间,他的梅花画技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多次研究,他终于研制出一种由红石粉和草汁混合而成的彩色颜料。从此,王冕的画更加丰富多彩,他的花也更加活泼。
在王冕的资料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还记录了他的生平轶事。其中以“王冕孝母”的故事最为人所知。
王冕的母亲在封建社会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但她完全明白这一重要道理,并大力支持儿子读书。所以王冕成年后对母亲很孝顺。她是第一个吃饱穿暖的人。母子之间的深情感染了无数后代。
王冕的画以什么闻名?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早年穷困潦倒。他小时候靠给别人放牧为生。王冕凭着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对自学的理解,在诗画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作为一个穷学生,他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可以被视为现代学生的典范。那么王冕以什么画出名呢?
《王冕》中的荷花
要知道王冕以画闻名,必须从他的传记中寻找答案。
据《儒林外史》说,王冕一生喜爱梅花的飘逸。所以他的画以画梅花闻名,尤其是墨梅。他笔下的梅花,时而点缀枝头宣告春天的到来,时而用冰雪冰淇淋抵御寒风。它们优雅而现实。所有见过他们的人都惊叹于他们高超的绘画技巧。
当代保存下来的王冕书画作品中,有一幅《梅花图》,一幅《白眉图》,两者的绘画技法不同。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的诗画都是王冕的代表作。
那么,王冕现在还以画画出名吗?其实除了梅花,王冕画荷花也很有经验。传说他画荷花的时候,可以把全身放在荷塘边看书写字。他总是一次坚持几个小时。
如果有人能在宣纸上准确刻画出周敦颐荷花“沾泥”的美好形象,那无疑是王冕。
王冕中的荷花飘逸灵动,韵味十足。据说他还不时研究各种颜料着色技术,将红石磨成粉末,与草汁混合进行颜料着色,使他的荷花画更加柔和、逼真、独特。
王冕为什么会成为画家?
元代大画家王冕一生痴迷诗画,尤其是梅花人物的创作。他作品中的梅花枝繁叶茂,雌蕊花萼分明,表现了蜡梅生动的魅力和性格。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人们眼中,它依然是令人惊叹的艺术瑰宝。如今,王冕成为画家,主要是因为他从小就渴望学习和研究。
王冕肖像
王冕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对文学和绘画感兴趣。为了学习,他甚至利用放牛的机会,多次在校外偷听老师讲课。因此,他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教训并没有减少。
看到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几乎痴迷于此,他的母亲允许他离开家,住在和尚庙里专心学习。善良的母亲最了解儿子的想法。她的成就无疑是王冕日后成为画家的重要原因。
当然,王冕之所以成为画家,主要还是因为他自身的努力。
搬进和尚庙后,王冕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每天晚上,他手里拿着一盏灯,坐在佛祖的膝上,夜读,常常一整夜不知疲倦地工作。
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早期作品。随着知识面的增加,他的诗歌创作水平和绘画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过去和未来,靠着百折不挠的求学精神,一个贫穷的年轻人靠自己成为了有名的才子,很多人来要照片。
王冕的好学精神和出众的才华很快被安阳著名诗人、画家韩星所学。收王冕为徒,在艺术创作上给予无私指导。在著名画家的指导下,王冕在以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也是王冕成为大画家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
王冕作品
王冕,元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祖籍浙江诸暨,是一位英俊潇洒的江南才子。王冕早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年轻时生活艰苦,但他乐观开朗。他喜欢绘画和书法。他住在和尚庙里,在草堂灯下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学子努力学习。王冕的作品也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
王冕作品
今天人们说起王冕的作品,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墨梅》和《白梅》。据说喜欢梅花的王冕很早就开始学习梅花画了。在他的许多画作中,他也擅长画梅花。《王冕》中的梅花生动独特。他出名后,很多人来要一幅梅花画。
在王冕流传至今的作品中,梅花画《墨梅》和《白梅》是用笔最出色的作品。尤其是画中配有咏梅的诗词,给人以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王冕最得意的代表作。
此外,素有“诗画兼备”之称的王冕也有着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据说他的诗大多收藏于《朱翟诗集》年,其中赞美山水的诗最为深刻。王冕的诗强调“借景抒情”,用神来写。他的作品往往寓意深刻,意境悠长。字里行间,都包含着对社会底层人民贫困生活的同情,对名利的冷漠和对权贵的鄙视。王冕的诗大多简单易懂。其中《五集曲》,《墨梅》,《江南女子》都是名家之作。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汉族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南阳汉画像石与星宿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阳又出现了大量表现幽远深邃太空的汉画像石,其中的“牛郎织女星座”,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有力证据之一。
南阳丝绸与织女
据文献记载,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张衡《南都赋》中记载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名扬天下。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据河南大学出版社《楚国史》记载“荆楚北从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阳,东至九江一带……。而西周之前文献所指的‘荆楚’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一带。”据此可知,南阳位于荆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风俗,此盛况有民歌一首为证: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上见证了“奇巧”中的织女与南阳丝绸的渊源关系。
民间传说中的南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话传说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地区的地名风物相粘连,这是神话传说地方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致使人们从感情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广为传播。根据现代诸多的民俗之类的出版物,大都记载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间神话》中有“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节俗》和三峡出版社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中均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汉族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南阳黄牛的悠久历史
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和地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牛的历史悠久,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当今的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区,汉代的农业领域亦十分辉煌。张衡赞美家乡的《南都赋》有“百谷藩庑,翼翼与与”。早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舍饲、圈饲阶段。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牧牛为生,他曾闻周王子颓喜欢牛,即以养牛做为晋见阶梯,被传为佳话。在汉代,斗牛成为南阳当时盛行的一种活动,由此在举世闻名的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牛的形象。如此渊源的“牛”文化,从而产生了南阳城西牛家庄的“牛郎”就不足为奇了。
苗族牛郎织女
每到农历十月间的龙日,雷公山周围的苗族人民就过年节了。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是踩铜鼓、跳芦笙、赛马和游方,其中以姑娘们的踩鼓舞和小伙子们的吹芦笙向姑娘们借花带的场面最为动人。传说这些活动是从牛郎、织女回到人间那天开始的,后来就逐渐成为风俗,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了。
很早很早以前,苗岭山麓有一位年轻的后生。他幼年就丧失了双亲,人们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其实有名字的,叫孙守义),因为看见他和一头水牛相依为命,就叫他牛郎。
牛郎为人忠厚,勤劳善良,大家都非常敬重他。牛郎家里贫寒,既没有良田可耕,也没有山林可种,只有和水牛一起,终年给财主干活过着艰难岁月。
有一天,水牛忽然开口讲话对牛郎说:牛郎啊,你这么大了,应该成家了。
牛郎以为有人和他说话,左瞧右看,不见人影,好像是水牛的,但是牛怎么会说话呢!
牛郎没有来得及多想,水牛又张嘴说道:是我在和你说话呐。告诉你吧,我不是一般的牛,而是神仙,我看你勤劳纯朴,特地来帮助你成家,过幸福的生活。
牛郎看着说话的水牛,心里很惊疑,想起自己孤苦的生活,就含着泪水对牛说:……我的境况你是知道的,像我这样贫苦的人,谁会嫁给我呢?
能干的双手可以创造财富,勤劳和勇敢是爱情的礼品。水牛对牛朗说,并且把仙女下凡游泳和织女钦慕人间生活的奇事都详细地对他说了。
牛郎按照水牛说的,默默地来到清水江岸的一个大湖边上,等待奇迹的出现。只见湖水接一,波光粼粼,鱼儿漫游,鸳鸯嬉戏,湖岸杨柳万千条,杜鹃花开火样红……在这醉人的山光水色中,牛郎躲在一簇鲜花底下,焦急地等待着。
午后,奇迹出现了:七个仙女手持羽扇从天而降,飘飘然下到湖边。解衣落裙,入湖游泳。她们或跃或踩,追逐娱乐,仙女们婀娜多姿无忧无虑的情态,把牛郎看呆了。许久,他才想起水牛的话来。
牛郎轻轻地走到仙女们放衣服的地方,把最小的仙女的衣服收藏起来,然后啊——啊——一声,唱起了动听的歌。
弃满深情的歌声,使仙女们听入了迷,当她们警悟到是后生在唱歌的时候,都含羞地奔到湖边,穿衣着裙,想飞上天去。可是织女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衣裙,只得又回到湖中,靠湖水遮掩着自己美丽的身体。
这时,牛郎走出花丛,来到仙女们面前。仙女们见到凡间生人,都摇起羽扇往天空飞去了。只有织女羞羞答答地立在湖水当中。
牛郎对着织女唱起了游方歌:
苗岭山上的杉树是最笔直的了,
苗家地方的山花是最鲜红的了,
清水江河里的水是最澄洁的了,
亲爱的姑娘啊,
人世间你是最美丽的了,
宁静的湖水被你搅乱了,
欢乐的芦笙只愿为你歌唱了,
我这飞翔的心被你拴住了,
亲爱的姑娘啊,
你说我该怎么才好?
织女柔声地说:搅乱了的湖水,人走了会宁静,芦笙应该为人间的爱情而歌唱,如果我搅乱了哥哥的心思,那我走了哥哥就会安静了。请还我的衣裙羽扇,让我回家去吧。
牛郎说:你既然有心到人间来,为什么还要回去呢?要我还妹妹的东西不难,只要妹妹答应……
答应什么?织女问道。
嫁给我,牛郎说。
织女红着脸说:你是人间男,我是天上女,天上人间远相隔,哪有天上织女嫁到人间的道理。
牛郎说道:天上人间最宝贵的礼品不都是爱情吗?
牛郎淳朴浑厚的感情,使织女爱恋钦佩,人间的生活使姑娘羡慕留恋,她接受了牛郎的爱情。
牛郎满心欢喜,跳跃跑着去把织女的衣物拿了来。这时他想到:如果织女穿了衣裙飞走了怎么办?他犹豫起来。
织女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我能飞,主要靠那把羽扇,没有羽扇我就飞不了,你把羽扇收好就是,有了羽扇我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呢!
牛郎把羽扇掩在心窝上,把衣裙还给了织女。
织女梳妆完毕,同牛郎结伴而行。他们到了村里,拜过村中老人成了公认的夫妻,然后向牛郎的家走去。
到门口,牛郎停止脚步,他为难了,像这样的破屋,又无穿无盖,怎么能窜纳天仙美女叱
织女很了解牛郎的苦心,就安慰他说:进屋去吧,草房不算丑,能遮雨挡风就好,至于穿的盖的,我都织好,用不着你发愁。
牛郎叹息一声,牵上织女走进草屋。嗬!只见里面红床绣被,花衣罗帐,竹椅珠帘,香烟缭绕……牛郎惊呆了!很久才捧起织女的双手,深深地感谢她那精巧的手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久,他们就生下第一个孩子。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牛朗在山上劳累一天回来,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舒畅极了。
织女不忍心牛郎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地干活,要和他换换工。有一天,织女对牛郎说;你一个人在外劳动,够辛苦了今天你在家带孩子,野外的活我去做。
牛郎也很想同自己的宝贝玩玩,就同意了。孩子是跟妈妈惯了,爸爸哪里会带娃娃,孩子哭起来了,什么玩具都哄不住。牛郎想起藏在屋梁上的羽扇,就上去取来给孩子,小宝贝这才高兴了。
过了几天,牛郎上山劳动,织女在家带孩。小家伙只是一个劲地哭,弄得妈妈没有办法。孩子原来很乖啊,今天怎么这样闹?织女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孩子一面哭着叫着,一面举起小手指着房梁上。梁上会有什么呢?织女架了楼梯上去找。啊!原来是我的羽扇哪!见了她这飞翔的翅膀,织女心绪纷繁。幸福的爱情生活,使他们忘记了时间。过多快啊,离开天宫好些天了,该回去了,若不回去,暴躁的天公会给人间降下灾难的。织女自言自语。可是,怎么能舍得丢下丈夫、孩子和人间的一切呢?然而,为了使这一切不致被天公毁坏,织女决定回娘家去。
她眼泪汪汪地搂着孩子,说:原谅我,我的心肝,妈妈要回外婆家去了,你要听爸爸的话,练好武艺,学会劳动,天公是个火暴性子的人,他反对我来人间,你父子若能制服了他,我们就能团圆。
孩子似乎很理解妈妈的心情,不哭不闹,乖乖地睁着大眼看着妈妈。织女搂着娃娃,亲了又亲,说了又说,最后把娃娃放在摇篮里,便手摇羽扇,飞到牛郎耕作的地方,来向她亲爱的丈夫告别:
感谢你,亲爱的哥哥,
谢谢你给我的全部爱情;
我们的爱情像那奔流的清水江,
纯洁、缠绵、永恒。
我要走了——回娘家了,
寂寞的姐妹要我去慰藉,
天公见了我才会免灾去祸。
别了,亲爱的哥哥,
我何曾忍心辜负你的爱情,
我何曾狠心丢下那心肝宝贝,
虽说天上一时辰地上好几年,
但听到机梭声天公会发怒的呀!
愿你创造人间奇迹,
愿你征服天山天河。
牛郎织女见面日,
暴躁天公降伏时。
织女在牛郎的头顶上飞旋歌唱,唱完以后,她越飞越高,最后隐没在蔚蓝的天空中。牛郎手搭凉篷、举目遥望升腾远去的妻子,悲痛欲绝,想起家里还有孩子,才急急忙忙地奔回家去。
俗话说:“人若无妻,如房无梁。”牛郎没有了织女,家里的一切都颠颠倒倒。如果说,没有妻子的丈夫是无聊的话,那么,没有妈妈的娃娃是凄苦的。牛郎想要把织女接回来,可是,万里蓝天怎么上呢?他终日徘徊,仰天长叹。
这一切都被水牛看在眼里。一天,水牛对牛郎说:“怎么啦?俗话说,在爱情的路上有高矗的悬崖峭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越过高山峻岭。难道你又被困难吓住了?”牛郎说道:“我的朋友,你看得出来,爱情的烈火快要把我烧焦了,可是我无翅难飞啊!”“这并不难,”水牛告诉牛郎,“我能把你带到天上去。问题是你怎样进到广寒宫里去见织女,又怎样战胜那不容凡人的天公?”“到了天上就有办法,”牛郎高兴得跳起来,他要水牛把他和日夜要妈妈的孩子快些送上去水牛让牛郎和他的儿子骑在自己背上,吩咐他们:“无论遇到任何风险都不要怕,到目的地再下来。”然后跳进那奔腾的清水江,向东游去,直到日出的东海,靠那海涛上的狂风旋雾,飞跃到天宫边。“到了,”水牛说,“你们努力吧,我回到人间去等候好消息。”
水牛走了,牛郎背着他的孩子在天宫周围转了一圈,没有门,进不到宫里,也找不到人问。怎么办?他想起了时常带在身边的芦笙,就“哩嘞哩嘞”地吹起来?悦耳动听的芦笙曲传到宫中,被惊动的仙女们都奔到窗户上来看。
正在绣花带的织女,也和姐妹们同向窗外看稀罕。“啊,是牛郎和孩子!”织女惊喜欲狂,飞奔出来,把他们迎进宫里去。
众仙女听到人间来客,都赶紧来看热闹;天母看到女婿和外孙,从心眼里高兴,越看越想看;只有天公态度冷淡,他觉得一个天仙嫁给一个凡间农夫,已经很不光彩,这个凡夫竟然来到天上,同织女过起夫妻生活来,岂不辱没天宫!天公心里翻腾着各种诡计,要害牛郎。
不久,天公对天母说:“老糊涂,我们的织女简直发疯了,找的什么丈夫啊!整天就会干活,一身土腥味,快想法赶他走!”
天母说:“你这才是老糊涂呢,牛郎哪点不好?他长得英俊,又勤快,哪点配不上我们的织女?你没看见他们夫妻多恩爱吗,要送就送他们全家走。牛郎就是来接织女的,织女也很留恋人间生活……”
天公想:真是妇道人家见识!“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一点不假,不必跟她商量,还是自己想办法吧!反正不能同凡人攀亲,一定要拆散他们。
这位天公绞尽脑汁,想出了许多迫害牛郎的计策。一次,他对牛郎说:“你来很久了,应该出去看看地方,明天我带你去赶场,场上很热闹哩!”
晚上,牛郎把这事对织女说了。织女知道这是要使牛郎迷路、永远回不来的一招,便把对付的办法告诉了牛郎。
天一亮,牛郎就跟着天公出发了,凡有岔路的地方,他都丢下一根鸡毛,究竟有多少岔路,谁也数不清。
到闹市场上,人山人海,天公挤在人多的地方,抛开牛郎,一个人先溜回家,叫下人大摆筵席,庆祝他赶场归来。
牛郎看天公已先回家,自己在场上转游看够,也从原路回来。每到一个岔路口,都有一只大公鸡给他报告,他也就很顺利地回到织女身边。
天公见牛郎也回来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表面上假惺惺地说:“场上人多,找不见你,我就回来了:你回来了就好,这是为你而办的筵席,请……请。”
牛郎毫不客气,美美地饱吃了一餐。
赶场一招没有把牛郎丢掉,天公又想了别的坏主意。春夏之匀,正是便于剥树皮的伐木季节,天公要牛郎同去砍杉木。
牛郎问织女该怎么办,织女把一匹布交给他,让他包在头上,说:“到时自有用处。”
第二天,牛郎跟天公来到山上,找到一株又高又大的杉树。天公对牛郎说:“我们砍杉树要先剥皮,这样既好剥又不损坏树皮,你年轻有力,爬在树上剥,我搭着梯子剥下面一段,剥完皮再砍。”
牛郎照办,爬到高高的树上剥树皮,到天黑时才剥到天公架着梯子剥皮的那节。
天公剥完下一段树皮,把梯子抽掉,先溜回家了牛郎在树上下不来,因为刚剥了皮的杉树很滑的,抓不住,树大又抱不拢,牛郎这才知道天公是想让他摔死或者饿死。牛郎想起织女给他的那匹布,就把一头结在树枝上,顺着布下到地上来,然后回到天宫织女家。
天公见了气得扯肠绞心,无可奈何。牛郎看到这匹布很有用,就一直把它包在头上。据说苗族男人的包头帕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剥树皮一招又没有把牛郎治住,天公又想出了更毒的办法,他要牛郎同去烧山栏,妄想借烈火烧死牛郎。
牛郎问织女该怎么办,织女叫牛郎捉来一只大螃蟹,放在水葫芦里。让他背着葫芦、砍刀,跟天公上山。
到了砍山栏的地方,天公叫牛郎到山坡上从上往下烧,当牛郎走到半坡时,凶恶的天公就从山下放起火来,妄想借熊熊烈火把牛郎烧成灰烬。
牛郎不慌不忙,先从自己跟前点烧火烧起,然后从葫芦里放螃蟹,命令它赶快挖好水池子;牛郎跳到水池里,看着那漫天烈火熄灭后才回去。
天公见牛郎又平安地回家,气愤极了,但他知道了地上凡人的本事,欺侮不得,只得表面上对牛郎假献殷勤。
虽说天公对牛郎献起殷勤来,但那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每当牛郎提出要把织女带回人间去时,这位天公总是多半搪塞,还散布流言,离间牛郎织女的感情,但都没有得逞。天长日久,牛郎和织女恩爱更深厚了。不久他们美丽的女儿在天上诞生了。
天公大摆酒筵,说是为了庆祝外孙女的诞生,也为了给他们饯行——天公允许牛郎织女回人间了。大家举杯把盏,尽情吃喝,歌声笑语,热闹非凡。
酒至半酣,天公手提酒壶,亲酌大碗米酒,捧到牛郎面前,要他干杯。
牛郎接过酒碗,一饮而尽。随着就头晕目眩,摇摆不定,最后倒在桌旁:牛郎死了!啊,无心人难防有心人,喜庆日谁料中毒计!原来天公在酒里放了毒药。
毒酒害婿,惊散了席上客人,喜中丧夫,哭煞了天仙织女。天公却还假装厚道,要给牛郎火葬。织女坚持要按人间的风俗送殡,天公无法,只得答应。
织女把牛郎盛在杉木棺内,不加盖,在棺的前头放着一只大公鸡,然后把棺木放在河里,任它自由漂流。公鸡依照织女的吩咐,“哦!哦!哦!”地唱起来:“兄弟们哪,快来取药吧!兄弟们哪,快来取药吧!”
花蛇听见了,飞跑来吸取牛郎身上的毒药;鱼儿听见了,也跃游棺木里吸取牛郎身上的毒药。毒药吸尽了,牛郎苏醒了,牛郎活转来了。只是花蛇的牙齿中毒了,鱼儿的胆变成苦的了。
牛郎又回到天宫织女家里。他对天公说:“你的计谋,全失败了你该让我把织女接走了吧?”
这一次,凶暴的天公原形毕露了。他面目狰狞,张牙舞爪,扑向牛郎。
说时迟,那时快,牛郎的儿子举起弹弓,一弹打在天公的左眼上,又一弹打在右眼上,打得天公这个老顽固眼珠进裂,哼哼直叫。传说天公那碎裂的眼珠,变成了满天的星斗。哼哼的叫唤声,变成了隆隆的雷声。
天公屈服了,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真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起心害人终害己!一切都由天母来安排了,她答应牛郎织女一家回到人间。可是,怎么回去呢?能飞的只有织女,水牛又早已回到地上了。从天上跳到地方,那是要粉身碎骨的啊!织女的姐妹们想出了办法:用金钱银线搓成绳子,绑住大铜鼓的两只耳朵,牛郎织女一家坐在铜鼓里面,到了地上用鼓声通知天上织女们,她们再放下绳子。
就这样,牛郎织女一家又回到了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
水牛得知牛郎织女要回人间,也赶去迎接,它昂着头遥望天空,乐呵呵地屹立着,直到。传说,清水江畔的“牛头山”,就是牛郎的那条神牛变的。
牛郎织女回到地上,正是秋收以后的艳阳季节,他们敲起铜鼓,吹起芦笙,告诉上下四方所有的人们:
呼……唔……呼,
牛郎织女回到家;
嘞……呀……嘞,
人间美景胜天堂。
震撼大地的铜鼓声,回荡太空的芦笙曲,招来了四面八方的乡亲,他们随着鼓点,踏着竹曲,翩翩起舞。
后来,人们每到这个时节就过年,尽情欢乐,为的是表彰人定胜天,为的是庆祝农业丰收。铜鼓和芦竹成了年节的主要乐器。
如今,清水江畔的苗家在过年的时候,姑娘人都佩戴着自己绣的花带去踩铜鼓,小伙子们都吹起芦笙向姑娘们借那光彩夺目的花带。据说苗族姑娘的绣花手艺,都是织女传下来的,所以特别精巧漂亮。人们还说,牛郎织女的女儿是天宫里生的,所以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姑娘,都长得像鲜花一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