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豆的种植方式很多,增产显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有效的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增加产量。
等距穴播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1、等距穴播栽培法的适应条件。穴播栽培法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与其它措施配合能获得亩产200公斤的高产。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也能比条播增产。穴播栽培法是适于高产条件及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的栽培方法。
2、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以行距7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保苗3~4株,平方米保苗数南部地区25~28株,北部地区30~35株为宜。
3、适宜的播种机具:垅上穴播机适于在手扶机械上装置。一次播两行,效果效好。劳力充足有人工扎眼种的地方,改为穴播也能收到增产效果。
4、为了使穴播充分发挥增产作用,最好选择玉米或小麦这样良好的前茬,进行翻耙或耙茬。清理好前茬,整好地,保证播种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施好化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止伤苗,保证苗数,使个体与群体达到均衡发展。
二、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为大豆生育后期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提高大豆产量。
波浪冠层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1、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以1∶1种植方式)使其自然形成浓浪冠层。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宜行。如果组合搭配适宜,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是熟期相近高矮不同的品种搭配。
2、同品种不同密度,隔行种植人为造成波浪带状群体结构寇层。生态条件变化可以影响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的变化。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改变可调控株高。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使其大大增加截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
3、喷酒三碘笨甲酸人为造成波浪冠层。用三碘笨甲酸隔行喷洒植株,促其矮化,也可形成波浪冠层。但必须掌握适宜喷药时期和用量。
4、近等位基因系品种,配制成波浪带状组合,该品种仅是在株高相差10~15厘米,其它性状基本相同,尤其是熟期、粒形、粒色、粒大小和其它品质性状基本相同。这亲播种时,仅按四垄一带,中间为高杆,两边为矮杆,同时播种,同期混合收获,原种可单独繁殖。
豆苗无论作为主菜或配菜,都是十分美味可口的,如鲜菇扒豆苗、蟹肉扒豆苗、清炒豆苗等均是菜馆中的隽品。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豆苗的 种植 ,一起来看看。
豆苗的种植
1.选用优种
宜选用豆苗产量高、生长速度快、苗粗壮、品质好的豌豆种,如青豌豆等。为保证较高的发芽率,最好采用当年生产或贮存一年的新鲜种,并要注意挑除残破、虫咬、畸形、瘪粒等种子,以防在生产中发生烂种、霉变现象;
2.浸种催芽
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不断搅拌浸泡约15分钟,待水温降至25℃左右时,加入500倍的农保赞1号液肥,继续浸种5~6小时;捞出、用湿布包好,置于20~25℃条件下进行催芽;当有70%左右的籽粒努嘴时,即可播种;
3.上盘播种
用于栽培的塑料育苗盘或马口铁焊制的铁盘(规格是长、宽、高分别为60、25、5厘米),要先用3%~5%的漂白粉或石灰水进行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在盘内铺放两层洁净的白绵纸或无纺布,以使之吸水均匀,保持温度。将种子均匀平撒于盘中,每平方米1500克左右(以干籽量为准0。播后喷一次20℃的温水,把盘摆放在育苗架上;
4.科学管理
上盘上架后,用黑色塑料膜覆盖(也可利用暗室生产),促使芽苗在黑暗中生长。每隔6~8小时,接膜喷淋一次20℃的温水,以充分湿透盘内垫物而不流水为好。结合喷水,间隔3~5次加配一次600倍的禾欣液肥与农保赞1号等有机肥料,以保证芽苗长势茁壮,提高产量及品质。喷水时应注意淘汰不发芽的种子,避免发生霉变。培育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湿度85%左右,温度15~20℃ (最佳为18~20℃,低于12℃生长缓慢,高于25℃则造成徒长),以利于芽苗正常生长发育;
5.适时采摘
豌豆苗在保温、保湿的黑暗条件下,经过12~15天,苗高可达15~18厘米。这时,要逐渐去除遮光物,让幼苗在自然光照下继续生长2~3天。当芽苗由黄绿变浓绿、叶面略带蜡粉、茎近四方形时,便可整盘采摘;也可自芽苗的茎基部用快刀刈下。其产量一般为播种量的2~3倍。
豆苗的生长环境
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耗水600~1000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14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60%,土壤最大持水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多在干旱地区种植。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 雨水 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落荚数增多。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和秕粒、秕荚。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花,有秆无瓜。?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几乎所有的土壤均可以生长,对土壤的碱度适应范围(pH值)在6~7.5之间,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性强的壤土为最适宜。大豆在田间生长条件下,每生产5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素3.6千克;磷0.6~0.75千克;氧化钾1.25千克。比生产等量的小麦、玉米需肥都多。大豆不同阶段吸肥速度和数量与干物质积累相适应。初花期一鼓粒期的50多天中,大豆一直保持较高的吸肥能力。从分枝期到鼓粒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95.1%,每日吸氮量以盛花到结荚期为最高。这个时期吸收磷也是最多,达全生育期吸收磷总量的l/3,其次吸磷多的时期是苗期和分枝期,占总量的l/4。因此在大豆栽培中除了播种前在土壤中增施磷肥外,在生育期间叶面喷磷肥,增产效果很明显。对氮肥的供给则应以有机肥作底肥,并在始花期(大豆吸氮高峰开始时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豆苗种植技术相关 文章 :
1. 怎么种植豌豆苗
2. 种豌豆怎么种
3. 荷兰豆怎么种植
4. 豌豆种植时间
5. 如何种植蚕豆 蚕豆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