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如何种植_银耳栽培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2:35:04
字号: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怎么 种植 银耳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银耳的培育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银耳如何种植_银耳栽培技术

银耳的培育技术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 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银耳发源于四川通江,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飘渺,御膳房》论通江银耳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银耳的形态特征

 银耳为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 子实体,银耳是由1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扁平形瓣片组成。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一般呈 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由数片至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直径3~15厘米。

 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子实层生瓣片表面。担子近球形或近卵圆形,纵分隔,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银耳的生长环境

 温度

 温度是银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银耳属中温性真菌,菌丝在 16℃~30℃内均能生长,其中20℃~28℃生长正常,23℃~25℃生长最好,低于20℃或高于28℃菌丝纤弱。子实体分化的温度在16℃~28℃之间,低于16℃生长迟缓,高于28℃分化不良,最理想的温度应是22℃~25℃。

 湿度

 银耳在适湿的条件下菌丝才能定植,生长旺盛。菌丝粗短成束,子实体分化正常。在过湿的环境中,菌丝生长柔弱纤细稀疏,子实体分化不良或胶化成团。所以要根据银耳在其生长各个阶段对湿度的不同要求,给予适当的水分,在过湿条件下,银耳不易萌发成菌丝,而是以芽殖形式出现。

 光照

 强烈的直照光,会不利银耳菌丝的萌发及子实体的分化。散射光能促进孢子萌发和子实体分化。不同的光照对银耳子实体的色泽有明显关系,暗光耳黄子实体分化迟缓,适当的 散射光,银耳即白品质也优。

 酸碱度

 银耳是弱酸性真菌,培养时的pH值应在5.2~5.8之间,过酸或者过碱对银耳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银耳的分布情况

 银耳是中国的特产 ,野生银耳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台湾省、湖北省、海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香港特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等地区。

 野生银耳数量稀少,在古代属于名贵补品。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来,古田银耳人工栽培技术成功,使银耳走向了千家万户。人人皆可品尝的佳品了。当今,古田县为银耳的主要产区,并因此获得?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称号。

银耳的栽培技术

 栽培环境

 银耳不但可用 段木栽培,而且还可利用木屑、 甘蔗渣、棉籽 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一些麦皮、米糠、石膏等为辅助原料,进行室内瓶栽和袋栽。这种室内代料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树枝,短木或边角木料经切碎磨粉后为原料,节省大量木材。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原料来源充足,用来栽培银耳,既有利于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又有利于迅速扩大银耳栽培的范围,不受有无林区条件的限制。而且室内栽培,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较易控制,银耳的生产周期短, 病虫害少,产量高。因此室内代料栽培是银耳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同时节约了大量木材,保护了 生态环境。银耳的段木栽培,其 方法 和步骤与 香菇有许多相同之处。

 繁殖生产

 孢子弹射分离

 银耳种耳的要求应是出耳正常,朵大、朵形好、肉厚、片大、色白、开片正常、无杂菌、无病害、八成熟的子实体选择备用。

 取烧杯4只,以及不锈钢钩、接种针、剪刀、镊子、无菌水、无菌纱布、酒精灯、0.l%的升汞溶液,连同装有马铃薯菇琼脂培养基的三角瓶、种耳等放入接种箱,用福尔马林10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混合熏蒸,消毒灭菌30分钟,先将3只烧杯用酒精消毒后,各倒入无菌水若干,另回只烧杯倒入0. 1%的升汞溶液。

 用剪刀剪数片肉厚、片大的耳瓣,在升汞溶液中浸5~10秒钟,迅速依次放人3只无菌水烧杯中,各浸洗1分钟,再用无菌纱布将水吸干,用钢钩迅速挂于三角瓶内,塞上棉塞。

 为防杂菌感染,耳片距培养基约3厘米左右。置于恒温箱,温度保持在23℃~25℃,培养24小时,可在培养基表层看到雾状的孢子卵,这时可在接种箱内,取出钢钩及耳片,塞好棉塞,继续培养2-3天后,培养基表面可看到白色糊状,边缘光滑,中间凸起的菌落,这就是银耳孢子。若无杂菌可采取划线法或稀释法,获得纯芽孢后再进行扩大。

 香灰菌丝分离

 取子实体长得理想的耳木一段(段木栽培银耳的木段), 去掉耳基及树皮,用75%的酒精表面擦洗,杀死附在耳木表面的杂菌,移入装有敌敌畏或乐果的容器中过夜,以便杀死或驱跑耳基周围的虫害和螨类等。

 取烧杯4只,1只倒入0.1%的升汞溶液,3只倒入无菌水,连同酒精灯、无菌刀、接种针、无菌纱布、斜 面试 管 和经过消毒的耳水,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消毒灭菌。先将耳木浸入升汞药液内20秒钟左右,再移入3个无菌水的烧 中顺序洗3遍,然后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用无菌刀去掉耳木表面老菌丝,将耳木中间有黑色花纹处搞碎,用接种外挑取麦粒大小一块,迅速移入斜面试管里,塞上棉塞,用此法接完所有试管,一次必须多接一些试管,以便筛选提纯。然后移入电热恒温箱中,温度保持在23℃~25℃,2-3天后即可长出香灰菌丝。若发现有红、绿、黄等均为杂菌感染,应及时淘汰。纯香灰菌丝色白,粗短,爬壁力强。分离后要根据其爬壁力强的特点,及时转管高纯,便可得到理想的香灰菌丝。

 银耳菌丝与香灰菌混合

 选由芽孢萌发的银耳菌丝扩接数支,当试管里米粒大的银耳菌丝长至黄豆大小时(2℃~24℃培养6~8天),接入香灰菌丝。配接时,挑取香灰管的先驱菌丝,约米粒大,接于银耳菌落旁边距0.5厘米处。两天后出现白色菌丝,7天后出现浓白色的粗短菌丝团(白毛团)12~15天左右,在白毛团上方出现红黄水珠。

 银耳原种交合

 获得较纯的银耳芽饱和香灰菌丝后,要进行交合,然后才能用于母种及栽培种的生产。交会的方法是:先将银耳接种在试营的培养基上,在23℃~25℃的环境中培养5~7天,待银耳菌丝长到黄豆大小时,再接入少许香灰菌丝,在同样温度下,培养7~10天,待香灰菌丝蔓延全试管时即为原种。

 母种的培养

 灭菌后放于干净通风处冷却。然后用无菌操作法,将试管原种接入母种培养基。接种工作完成后,应立即移入恒温室培养。

 将接好菌放人恒温室的母种菌瓶,直立于架子上,温度 保持在23℃~25℃,经3-4天培养,菌丝就会前发。这时每天要进行观察一次,直至银耳菌丝覆盖培养基表面为止。观察中若发现长得极快的是毛霉、根霉、木霉菌感染,绿、黄、黑为青霉和各种曲霉,都应及时淘汰。在正常温度下,培养15天左右,接种块出现浓白色的发育菌丝;20天左右菌丝扭结,并有红**水珠出现;待出现子实体原基时,便可进行扩大生产。

银耳的病虫防治

 在生产上常见的杂菌,感染段木的主要有棉腐菌、 裂褶菌、 云芝、 木霉等;为害子实体的,主要有 青霉、 木霉、织壳霉(俗称 白粉病)、 红酵母等。其中以织壳霉最常见,为害最严重,发病的耳片形成一层粉状物,并使子实银耳体僵化。防治上以 抓好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为主,防止或减少病害发生。对发病严重的子实体应及时摘除,然后再喷石硫合剂进行控制。耳木污染其他杂菌对应及时刮除刷洗,然后用 石灰水 消毒,置阳光下晒1~2天再恢复管理。

 常见的害虫有 线虫、 螨类、菌蝇、 蛞蝓等,其中 线虫是引起烂耳的 主要虫害,侵害耳基使耳片得不到营养而腐烂。在预防上,用水要干净,防止水中带有线虫,段木勿沾泥土,防止线虫入侵。对已发生的烂耳,应及时刮除,并用清水刷洗,防止蔓延。

 药物防治可用1% 醋酸或稀释4倍的 醋,或0.1%~0.2% 敌百虫喷射耳木,可以抑制线虫的繁殖。螨类也是银耳的主要虫害。繁殖极快,常蛀食 菌丝和耳根,发生后,应用0.5%的 敌敌畏喷洒耳场并用1:800倍的20%可湿性杀螨砜浸湿耳木(浸后立即取出)或喷湿耳木进行防治。也可用800倍的乐果或敌百虫喷杀。

银耳也叫白木耳,它不仅是宴席上的珍品,而且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目前,在我国南北各省区都有人工种植。传统的银耳种植主要是段木法,成本高、产量低,劳动强度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也较大,难以大范围推广。而袋料种植法,原料来源丰富,管理方便,技术易掌握,产量也较高,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种植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银耳单产比段木种植的提高10~12倍,生产周期也缩短了3/4。下面,我们就以我国“银耳之乡”福建省古田县的银耳种植为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银耳袋料种植技术。

一、种植季节

银耳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4~25℃,子实体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0~25℃。种植季节以春、秋两季的自然气温最为适宜,也可以采取冬季种植房加温,夏季野外搭荫棚种植,使银耳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二、培养料的配制

种植银耳的原料十分广泛,以棉籽壳最为理想,此外,杂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等也是常用的原料。常用的培养料配方为:①棉籽壳85%,麦麸13%,石膏粉1.5%,蔗糖0.5%;②棉籽壳8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粉1%,蔗糖1%;③杂木屑76%、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3%、硫酸镁0.4%、尿素0.3%。

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配方。配制培养料时,先把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原料进行过筛,剔除混入的沙石、金属、木块等物质。然后将棉籽壳或木屑倒入拌料场上,堆成山形,再把麦麸从山尖均匀地往下撒开,并把石膏粉均匀地撒向四周。把上面的干料先搅拌均匀,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蔗糖、硫酸镁、尿素等溶于水中,再倒入干料中反复搅拌均匀。每100千克干料加水100~130千克,使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检测的办法是:手抓培养料握紧,如果手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这时候最为适宜。

三、装袋、灭菌、接种

1.装袋

培养料拌匀后,要及时装入塑料袋内。种植银耳用的塑料袋通常由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原料制成,半透明,柔而韧,抗寒、抗张力强,能耐100℃的高温。种植袋长55厘米左右,直径8~10厘米,袋底密封良好。

规模化种植银耳通常采用装袋机装料,每小时可以装800~1000袋。装料的方法是:把袋口张开,整袋套进装料机出料口的套筒上,双手托紧塑料袋。当培养料从套筒源源输入袋内时,右手撑住袋头往内紧压,使培养料装紧装实。当培养料装到离袋口5厘米左右的位置时,用棉纱线缠扎袋口3~4圈,再反折过来捆扎3~4圈,这样,袋口就密封好了。一般每100千克培养料,可以装长55厘米,直径8~10厘米的种植袋200袋。另外,如果是小规模种植,农户没有装袋机,也可以用手工装袋,手工装料时,一定要把培养料装紧压实。 

装料结束后,就转入打接种穴这一工序。接种穴又叫接种眼,可以用专用的打洞器或自制的钢管,在袋子正面打3~4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2厘米、深2厘米左右,接种穴之间的距离要均匀。

打完接种穴后,把边长在3厘米左右的白胶布贴在接种穴上,使胶布紧贴在袋膜上。如果封口胶布粘贴不紧,料袋灭菌时,会使水分渗透到袋内,造成胶布受湿,易侵入杂菌。 

2.灭菌

贴好胶布后,就可以进入灭菌工序了。灭菌的目的是将培养基内的有害物质杀灭,保证银耳菌种顺利地定植生长。银耳种植量大的时候,多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常压蒸汽灭菌的设备是常压灭菌灶,它是由砖砌成长方形的灶台,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灶体的规格可以自行设计。在灶台上装配一个由钢板制成的平底锅,锅的长宽与灶台相等,高60~70厘米。在锅上安装一层木板,离锅底20厘米左右,用来叠放料袋。平底锅旁设有加水口;四周设有钢钩,用来扎紧绳索。

最好在装料后2小时内,把料袋送进常压灭菌灶的蒸仓内,进行灭菌。培养基进灶的叠袋方式,应采取一行接一行,自下而上交叉排放,上下袋形成直线,中间要留空隙,使气流自下而上畅通,蒸汽能均匀运行。叠好袋后罩紧薄膜,外面加盖帆布或麻袋,然后用绳索缚扎在灶台的钢钩上,把四周捆牢,上面压上重物,以防蒸汽冲力把罩物冲飞。灭菌时要用旺火猛攻,使蒸仓内的温度在5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并保持100℃的恒温15~18小时,中途不停火,不降温,这样灭菌才能彻底。达到灭菌要求后,就可以停火卸袋了。卸袋时,操作人员应套上棉纱手套,以防蒸汽把手烫伤。

灭菌后的料袋,要搬入发菌室内,发菌室必须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由于料袋接种后还要在发菌室内进行发菌培养,所以,为了确保发菌室密闭保温,要在发菌室的内壁四周罩上一层塑料薄膜。料袋搬进接种室内后,每层4袋,重叠成“井”字型摆放,并留有叠距,使料袋尽快散热冷却。 

3.菌种准备

从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购买没有杂菌、生长旺盛、菌龄在7-10天左右的高纯度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8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