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批发生意怎么选择蔬菜配送管理软件?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0:33:31
字号:

怎么选蔬菜管理软件?想必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企业。

蔬菜批发生意怎么选择蔬菜配送管理软件?

目前市面上的蔬菜配送软件已经比较成熟了,市面上有常见的几款,如蔬东坡、利客、悦厚、观麦等,了解过生鲜配送软件的朋友也都知道,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选软件,都希望选到好用的,什么算作好用呢?功能全面、匹配业务发展需求,出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生鲜配送系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原来需要人工手动操作的工作转移到线上来。经过多年发展,市面上各大生鲜配送系统在常规功能上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除了功能和技术,一款成熟软件背后还有很多支撑点需要关注,这些“点”虽然不能直接决定系统功能,却可以决定系统是否好用、是否易用以及生命力怎么样。

所以在选择时需要注意软件模块是否简单易懂?软件本身是否具备定期更新能力?售后服务能力怎么样等等,需要企业从多重角度进行考量。

蔬东坡深耕行业已经8年,创始人均是技术出身,来自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对技术和产品的打磨可谓精益求精,目前仍然保持每月一迭代的更新频率;另外蔬东坡在全国设立了8大服务中心,7*24小时售后服务,得到了诸多客户的好评,售后服务能力是不必担心的。

另外蔬东坡是目前行业内获得融资最多的蔬菜配送软件服务商,这也足以证明蔬东坡在行业内人地位和水平。欢迎咨询

菜价涨到上天,菜农却血本无归:行情变化极快,菜行和批发商才有定价权

蔬菜,含有很多的维生素,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因而,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那么问题来了,菜市场里面的蔬菜是自己家里种的,还是商贩批发的呢?

第一种情况,在菜市场有固定摊位的商贩,大多数是批发的。

菜市场的摊位都是固定的,因此我们去菜市场每次看到的商贩都是熟悉的面孔。这些人主要就是靠卖菜去谋取生活,但是他们每天都需要去出摊,忙着生意,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种植蔬菜,所以他们的蔬菜大多数都是批发的。而且我们去买菜,蔬菜都是新鲜整齐,而且蔬菜的个头都是差不多大的,自己家种的不可能每颗菜都长得差不多。而且,我们只有在固定摊位中,我们才能买到反季节的蔬菜,因为这些商贩才有这个能力和成本去打货,所以在菜市场中,拥有固定摊位的商贩,所卖的菜大多数都是批发的。

第二种情况,流动摊位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种的。

生活在乡村的人,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会种有一些蔬菜,足以解决生活所需。但是,有的人家种得比较多,剩余较多的,或者有些专门种着去卖,赚取一些生活费的人户,就会将自己家的菜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些商贩他们没有固定的摊位,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卖菜,而且他们的蔬菜大小参差不齐,长相也不是很漂亮,所以这些商贩,大多数都是自己家里种的蔬菜。

说实话,批发的蔬菜,大多数都是大棚种植,这是现代种植技术发展的印证,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并且其生产出来的蔬菜,种类丰富,可供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最重要的是,其产量高,生长周期短。但是虽然其营养价值差不多,但是口感不是很喜欢。

相比较之下,商贩自己种出来的蔬菜,长相虽然良莠不齐,种类也相对减少,但是其坚持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它的口感总是会令人称赞的,而且它的味道有一种家的味道,是一种我们永远割舍不断的情怀。

蔬菜不管是批发的,还是自己家里种的,它都改变不了蔬菜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为了健康生活,我们更要注重荤素搭配,多吃绿色蔬菜。

凛冽的寒冬还没到来,“菜篮子”先沉了。

西兰花10元一斤,菠菜15元一斤,韭菜花更夸张,达到了18元一斤据农业农村部“全国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检测显示,进入10月份后,蔬菜价格呈现连续上涨态势,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同比上升27.4%。

要知道,目前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仅10.5元/斤,“菜比肉贵”成了真实又魔幻的吐槽,各种调侃段子也是层出不穷:前年猪肉炒白菜,舍不得放猪肉,今年变成了舍不得放白菜,穷得只能吃肉了。

可以说,狂飙的蔬菜价格,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家庭。有网友表示,价格太贵钱包撑不住,也有网友认为,菜农太不容易了,赶上“好行情”能让他们大赚一笔,也算是安慰了。

那么问题来了,菜价身价倍增,菜农真能大受其益吗?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菜价为何会大涨?

事实上,从9月19日开始,有着中国蔬菜价格晴雨表之称的山东寿光,已经发现了“异常”。蔬菜价格指数连涨四周,且还有继续上扬的趋势。

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批发商们为收购菠菜而“大打出手”。去年同期的优质菠菜价格为2元/斤,今年已经抬到了5元~8.5元/斤,即使翻了几倍,也不够抢。

“太潮了,叶菜太烂了,至少损失一半以上。”和批发商们比起来,菜农的焦虑有增无减,“水在地里渗不下去,变成明水,好多人家的菜直接全被水泡坏了”。

蔬菜一年种两季,早的在6月20日前后,中期的在7月10日前后下籽,按照规律,可以充足供应,但事与愿违的是,今年的降雨量比往年明显偏多。

尤其九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不仅是山东,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均出现菜田受淹现象。

也有村民建了温室大棚种蔬菜,同样损失惨重。由于大棚的外架需要架在土坡上,大雨浸泡后土质松软坍塌,整个也就垮了,大棚虽能挡住雨,却拦不住水,种子根本种不进去,就算勉强种进去了,出苗也很稀。

蔬菜采收困难,又导致收购成本大幅上升。露地种植的蔬菜,通常是机械采收,现在由于积水严重,只能通过人工采收。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纷纷上涨,就拿复合肥来说,仅9月份,化肥原材料价格的同比涨幅都在1倍以上。再加上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暖棚费用增加,不断拉高着蔬菜种植成本。

蝴蝶效应下,不少商户只得采取迂回路线收菜。比如,北京市场上的菠菜主要来自山东聊城,由于减产严重,只有辽宁有少量大棚菠菜可以上市;西兰花主要来自河北廊坊、邯郸,但今年只能从宁夏银川大量采购。

非主产地本就缺少规模经济的优势,加上运输费用陡增,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值得一提的是,汽油和柴油的价格年内已经涨了13次,星星点点的因素堆积在一起,最后就通过菜价反映到了餐桌上。

至于这轮菜价还要涨多久,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晶给出了预测:“短期内易涨难跌,后续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预计冬天蔬菜价格整体偏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指出,随着降雨减少,蔬菜生产会有所恢复,但目前蔬菜基本属于散户运营模式,加上元旦、春节的到来,市场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加剧,接下来几个月蔬菜价格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如此,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是愁云惨淡一片。因为天气原因,今年的蔬菜产量不仅大不如前,再算上前期投入的种子、育苗、地租、人工、水电费、农资等费用,几乎赔得血亏。

菜农真能受益吗?

蔬菜的特殊性,决定它们不能进行长期存储,时效性极短。因此,虽然菜价上涨,但消费者如果不愿买单,农产品批发商就会减少收购,最后菜只能烂在地里,两头不受益。

犹记得今年3月底,一则短视频揭开了“菠菜贱农”的面纱——在邯郸市的一个农贸市场附近,由于车上的菠菜迟迟卖不出去,一对农民夫妇,最终不得不将这车1300斤的菠菜,以15元的低价,既不舍又无奈地处理给了菜贩。

如今,时间才过去半年,菠菜却从当初的无人问津,到了“菜比肉贵”的地步,但已无菜可收的菜农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菠菜价格不断飙涨,而坐以待毙。

“手里有菠菜的菜农,可能还能赚点钱,但这个钱,只能说是老天爷赏的,到明年又该亏钱了。”有奔赴东北进菠菜的菜贩表示,“现在东北的菜农很高兴,但他们想不到,只要菠菜供应恢复正常,还有谁会担着每斤菠菜光运费都要一块多的风险,千里迢迢去进货?”

通常来说,蔬菜交易过程中有包括菜农、菜行、批发商、零售商和购菜者这几类参与者,处于金字塔最下层的菜农,对定价没有任何话事权,能控制价格的往往是菜行和批发商。

菜行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在蔬菜成熟时大量收购,待得菜价涨到最高点时出手,此后蔬菜会流进全国各省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商转入各大商超进行零售,超市会根据批发价格最终定价。层层加码的过程中,菜农始终是最弱势的一方,能获得其中的一成收益,已是万幸。

而无论蔬菜生产、加工还是流通,这条产业链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种成本的攀升,一方面让蔬菜的批发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也让蔬菜利润率不断走低。

根据农业农村部重点检测的28种蔬菜年均批发价来看,2011~2019年,我国蔬菜价格呈现着波动上升的趋势。

但价格上涨,并不代表着“赚钱”。据农业农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蔬菜行业利润率高达85%,这一数据到2018年将为40.09%,整体蔬菜成本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8年时间,跌了约45%。

“想要把菜经营得好,还得砸更多的钱。”在河北省正定县西舍村,清源禾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清山介绍,由于环保要求,近年来合作社在农药的使用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尽管今年肥料一再涨价,也只能硬着头皮用。

“这些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虽然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但也增加了投入成本。”黄清山说,除此之外,真空预冷等设备的投入也很大,“这个账不能细算,细算就该哭了。”

就像无法走出的怪圈,菜价卖的再高,但菜农就是不赚钱。对于这点,黄清山感到无奈:“有年夏天,市场上的香菜曾卖到了每斤五六十元甚至80元,但因为天气影响,地里香菜少,没了量,还怎么赚到钱,多数情况下,某种菜价格很高时,广大菜农基本是处于亏本状态的。”

时至今日,大部分人还是一味将菜农的处境归结于“盲目跟风种植”,但蔬菜行情变化极快,踩到点上并不容易,能感受到今天市场对菜的需求,却无法预知明后天会是怎样的行情。

其次,正常的生产情况下,蔬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一到上市季节,基本都是批量上市,在相关产品的原产地附近,经常出现烂市的情况。

好在农业部门已经开始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指导农业种植,但探索尚未完全成熟,靠天吃饭的菜农,仍然要面临冒险的“博弈”。

通货膨胀来了吗?

一说到涨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通货膨胀,今年尤其明显。

不只是蔬菜,各类商品价格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上涨,上到大宗商品、能源,下到毛巾、纸巾等日用品,全球都涨了一轮。

印度蔬菜价格翻番、日本肯德基无薯条可卖、韩国一公斤牛肉1090元通货膨胀的舆论压力下,国外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疯抢潮”,宜家、沃尔玛的货架被购买一空。

按照经济学理论,如果货币发行多了,会使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但需要厘清的是,央行并没有大量印发货币,国内此次蔬菜大涨,更多是因为极端天气因素,导致蔬菜大减产,从而引发供需失衡。

去年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网络上也有人不断宣扬“通胀来了”,再看看现在,猪肉已经跌破成本价格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次菜价上涨的种类大部分是绿叶菜,而像胡萝卜、土豆等农作物,并没有出现离谱的价格。

此外,蔬菜生产周期短,叶菜如小白菜、菠菜、韭菜等生产周期约在30~50天左右,比猪肉这种动辄大半年的生产周期要好太多,因此,供应端的问题也只需要这点时间就能缓过来。

退一步讲,我们还有“菜篮子工程”兜底,这项在1988年就开始建立的服务体系,正是为了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而生。

历经33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从一个蔬菜匮乏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蔬菜最丰富的国家,产量、消费量都稳居世界第一,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

目前,我国蔬菜产销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年产量超过7亿吨,人均占有量1000斤,平均一天约三斤蔬菜,从长远来看,供应方面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所以,蔬菜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概率是不大的,反过来,此次的蔬菜价格上涨,也不是因为通货膨胀带来的。

再多说一点,我国还是全球唯一拥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大部分商品基本都能自给自足。

近来年,我国还在不断增强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尤其在粮食、能源、矿石等原料方面,当价格出现大幅异常时,我国会动用储备物资,保障供给从而平抑物价。当大宗商品的价格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就能维持在目标范围之内了。

尽管供应链暂时受阻,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北方雨季的结束和南方蔬菜的上市,不久后就能看到菜价的渐渐回落,大可不必为恐慌而恐慌。

不如趁着菜价还未降下去之前,先享受难得的“吃肉自由”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7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