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新式茶饮行业全球第一股并不容易,奈雪的茶于6月30日在港交所敲锣。从2015年11月在深圳开出第一家店到上市,奈雪用了5年半的时间。
除夕夜递交IPO招股书,敲锣前创始人彭心和赵林密集做了160余场路演,见了500余位中外投资人,他们被反复问到:为什么是奈雪?
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激烈,奈雪何以在群雄逐鹿中领先一步? 奈雪如何走到今天,并逐步扭亏为盈,市值300亿?这是我第三次听彭心讲述她和奈雪的故事,此文试图展现奈雪的茶的背后成长逻辑——死抠细节,死抠品质……
作 者:曹雨欣
来 源:正和岛
01、酝酿近2年,一口气开了3家店……
回顾上市之前的发展道路,彭心坦言最初做奈雪时并没有想到会做到如今的规模,“ 所有的事情都顺其自然 ”,但并非易事。
从2014年开始酝酿,直到2015年11月“奈雪的茶”才在深圳开出首店,并且第一个月一口气连开3家,都位于深圳的繁华地段。彼时,人们对茶饮店的印象还停留在街边小店。
奈雪的茶从一开始就做了颠覆式的尝试,200平米的大空间,装修设计、灯光调试等诸多环节都找来一流的设计团队。彭心和赵林两位创始人投入巨大,也为此不得不抵押房产。
这是一开始就带有罗曼蒂克色彩的创业故事。80后的彭心与70后的赵林因一份创业计划书相识,3个月迅速闪婚。早期任职于金蝶国际的品牌部,彭心心心念开一家店;赵林则是餐饮行业的创业老兵。彭心先去一家餐饮企业待了1年,摸清各个流程后,开启了奈雪的茶的创业道路,“奈雪”是她的网名。
开大店,某种程度上源于彭心的一次经历:她曾经约朋友在五星级酒店见面。有朋友拿着星巴克进来,而另外一个朋友拿着奶茶,在进酒店之前朋友把奶茶扔掉了。
彭心深受触动:什么时候能做出中国茶饮业的星巴克?
新开的3家店并没有做太多营销动作,总共花了不到5万的营销费用,但异常受欢迎。3家店投了100万,仅用2个月又挣了100万利润。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店里上新品,顾客都非常狂热地买单。这让彭心找到了信心。
如今,奈雪的茶在国内7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大阪开出了近590家直营门店。
02、最重要的灵魂是产品
彭心和人聊得最多的话题莫过于产品,店里又出了什么新品、最近的爆款是哪个。她花时间最多的也是产品研发,扮演着产品经理的角色。
“ 对于奈雪的茶这样一个消费品品牌,最重要的灵魂是产品 。”这是彭心的坚守。
产品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踩过很多坑,一次次试错、摸索。在奈雪的茶正式开店之前,彭心甚至专门另开了一家小店,只要不出差,她就带着研发团队在店里一次次调试,哪种水果配茶的味道更好一些、选择哪种当季茶、要加多少冰、果和茶的配比等等。每调试出一种新品,她就要喝一小杯,最多的一天她曾喝掉60多杯茶。他们把产品做出来给客人试喝,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发掘出霸气橙子、芝士草莓等爆款产品。
自2018年以来,奈雪的茶总计推出了约60种季节性产品,核心菜单有超过25种经典茶饮及超过25种经典烘焙产品,所有产品口感偏新鲜、清爽,甜度控制在5%左右。
随着经验的沉淀,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爆款,奈雪的茶总结做产品坚持了3个原则:
1. 高品质的食材用料
没有消费者能长期为营销策划和网红包装买单,很大程度上食材决定了口感,品质则决定了顾客是否复购。
茶饮行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速溶冲泡的“粉末时代”,到街边店快销的“街头时代”,再到如今遍布购物中心的“新茶饮时代”。新茶饮的一大特征是新鲜食材。奈雪更是不遗余力,一直坚持高品质、 健康 的食材,以新鲜水果代替糖浆,以优质茶叶代替茶粉茶末,以新鲜牛奶代替奶精,并坚持更低糖的配方。
也因此,相比同行,奈雪的茶的原材料成本占营收比例居高不下,由2018年的35%已经上升至2020年的38%。不少投资人问彭心怎么优化食材成本,她总是很坚定地说,“ 我们不会降低食材成本,品质是我们的门槛 ”。
2. 颜值很重要,好喝又要好看
奈雪的主要消费者画像是20-35岁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产品外观的要求更高。从杯子到杯托、再到包装纸袋和店面设计,奈雪的茶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艺术气息,甚至推出过各类联名款设计。
2019年起,奈雪推出了长期艺术战略“奈雪CUP美术馆计划”,目前已经推出了六期。以与全球艺术家合作的方式呈现不同主题的艺术展,意在将每个茶饮杯都打造成一幅独立的、流动的、可留存的艺术作品,让艺术更普众、让艺术走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让奈雪的用户都成为收藏家。据统计,奈雪CUP美术馆计划的每一期展都触达超过1000万人次。
好产品是一次次死抠细节抠出来的 。最初为了研制出让消费者有更好手感体验的杯子,彭心以自己的手掌尺寸反复打样18次,花了几十万开模费,设计出美观更好握的“奈雪杯”。
现在人们喝茶饮已经对瘦长杯司空见惯,却不知道最初的原设计正是奈雪的茶。
3. 赋予产品以 情感 的体验
对很多人来说,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喝的不单单是一杯茶,更重要的是喝茶带来的体验。 当产品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 情感 时,人们也更有购买欲望 。
彭心举了一个例子,近期奈雪的茶有一个格外火爆的产品叫“霸气玉油柑”。油柑虽然是一种很苦涩的食材,却有很好的回甘。奈雪的茶为此写了一条广告语“三秒微涩,五秒回甘”。这句话其实就是在给消费者生动地描述一个体验场景。
某种程度上,这也犹如很多人的人生体验,先苦后甜。奈雪继续发力,先拍了一个年轻人工作不顺在父亲的开导下领悟人生“如油柑般苦尽甘来”的小故事,又携手同是从广东火到全国的乐队“五条人”,连拍5条TVC,更巧妙地将“霸气玉油柑”产品特色与“五条人”经典语录结合。系列动作引发消费者纷纷购买玉油柑,引爆市场。
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也成为立场的表达、 情感 的寄托。
03、品牌具备用户要思维
做产品要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做品牌也要具备用户的思维。茶饮尤其是一个习惯和信任型的消费,顾客选择的往往是他们更熟悉、更信赖的品牌。
从创业伊始,彭心和赵林就达成一个共识: 做一个受顾客喜爱的全球性茶饮连锁品牌。
在产品种类上,不同于很多茶饮店,奈雪除了提供茶,还有软欧包。这对门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积更大、有排烟通道。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奈雪的快速发展。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彭心有自己的解释:不同的消费者在一个场景往往有多个需求,比如解决口渴和饥饿。 奈雪要尽可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
除此之外,彭心内心 渴望做一个有调性的品牌,提供社交空间,吸引所有 时尚 的年轻人,打造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
第一次吃奈雪软欧包的人会细心地发现格外松软。彭心笑着揭秘说:我们在做软欧包过程中,进行了加湿处理。这看似是很简单的事情,奈雪的茶不得不从国外购买了多台大型加湿设备,每台都高达几十万元。茶饮、烘焙类产品各占了奈雪总销售额的75%、20%。也是这种 “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开创了行业“茶饮+软欧包”双品类模式 。
无心插柳,奈雪的茶推出软欧包的第二年,有不少烘焙领域的人来考察,不久大量面包店也上架了软欧包。一个做面包的朋友和彭心说,“ 一个卖茶的引领了我们烘焙行业的流行 ”。
消费者对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尽管奈雪被列为高端茶饮的开创者,但价格并非都贵得离谱,茶饮从12元到32元钱,烘焙从8元到20多元。“就是想让更多的消费者在奈雪选到适合他的产品。不管他们买哪种价位的产品,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优质体验”。
实际上,新消费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正向关系。随着消费升级,顾客愿意为高价格买单,但也要求产品提供对应的价值。
奈雪销售排名前几位的都是25元以上的茶饮,比如大家熟悉的霸气芝士草莓、霸气橙子。有意思的是,最便宜的霸气柠檬的销售排名却相对靠后。 顾客对高客单价的选择也在不断强化奈雪向上走的定位 。
网上有人笑称“手拿着一杯奈雪都敢进Prada”,彭心听后也乐了,“那他也可以拿着奈雪去五星级酒店!”
04、奈雪的茶如何巩固护城河?
越来越多的人跨界进入到茶饮业,甚至邮局、派出所也开了奶茶店。打造一个“茶饮界的星巴克”,并非易事。如果说产品和品牌是奈雪发展的基石,那它还有哪些护城河?
在彭心看来,诸多繁华地段的门店是奈雪的重要护城河之一 。买房子,核心地理位置是稀缺资源;同样,开店占据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黄金位置亦如此,此后新品牌就很难再进入。不少奈雪的茶门店依星巴克而设。在深圳最牛的南山区粤海街道,奈雪梦工厂投入近千万,占地多达1000平方米,开业前3天营收就高达近百万。
奈雪梦工厂这样的超级大店更多承载着品牌的示范意义,小店则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先行军 。
2020年11月,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奈雪意识到消费者的单人消费需求增加,于是下定决定大力布局坪效更高的“奈雪的茶PRO”,相较于200-400平米的标准店,奈雪的茶PRO面积缩小至150-200平米,员工数量则由标准店的21人减少至13人,投资回收期也大幅缩短。奈雪的茶招股书称,计划2021、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开设约300-350间门店,其中七成将为奈雪的茶PRO。
线上数字化的搭建是彭心津津乐道的事情 。早在2019年底,奈雪就开始搭建会员体系,通过会员积分、商城、券包、电子心意卡、拼单等多项功能让整个会员体系逐渐形成闭环。奈雪会员数已超过3500万,线上订单收入占比近七成,自营小程序(私域流量)订单迅猛增长。也正是因为及早布局数字化, 在2020年全球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奈雪的茶仍保持了强势的业绩增长态势,实现了扭亏为盈 。
对于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网红消费品品牌,营销费用动辄几十个亿,而营销费用仅占奈雪的总营收比的约2%。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产生广告及推广费用39.4百万元、67.5百万元和82.2百万元。这也体现了奈雪的底气,“会员经常和我们互动,反馈信息,与奈雪形成一个正向、稳固的信任关系”。
人才永远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资产 。当奈雪的茶开始征战全国市场时,两位创始人就定位公司要坚持长期、合规化的经营方式,而他们只是平台上的一份子,应有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到奈雪。他们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团队,在技术研发上做了高强度投入,从各大互联网大厂高薪挖来技术大拿。此次上市前,奈雪的茶就对员工做了大范围的股权激励。奈雪已有17000多名员工,做好标准化培训、提高门店服务质量一直是奈雪的坚持。
团队要有快速的奔跑能力 。茶饮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爆款产品很容易被同行复制,如何快速迭代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考验。不少员工加入奈雪之前觉得开个茶饮店很简单,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既要尽全力做好企业的各个流程,稳健扎实,“每一杯产品、每一个店都不能出错”,同时还要在奔跑中快速地调整姿势。
奈雪自创立起就深入上游,打造了优质原料供应链,建立专属有机茶园、花园及果园 。这成为优质食材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巩固了奈雪的护城河。即便如此,这依然满足不了奈雪不断扩张的新店的需求,任重道远,也成为未来发力的重点。
05、“我们和同行,都只是大消费赛道里的小学生”
奈雪的茶背后是千亿茶饮市场,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茶在中国源远流长,过去更多是薄利的原料出口,尚未出现一家上市企业。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为4420亿元。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预计到2021年会突破1100亿。其中 以奈雪为代表的高端现制茶饮在过去的五年间凭借75.8%的复合年增更是成为整个现制茶饮行业增速最快、最受瞩目的细分赛道 。
新式茶饮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家品牌跑马圈地。国内资本市场对新式茶饮行业用真金白银投了票,红杉、天图、高瓴等一流资本机构纷纷入局。相比之下,国际性投资机构保持着相对克制的态度。
这次奈雪上市,很多人说,奈雪是资本的茶,但是从奈雪一路走来,融资并不多,疫情发生前甚至只有天图一个投资人。
成为行业第一股,这就意味着没有可参照的企业,在路演过程中,奈雪的茶不得不回答不止是企业本身,还有非常多有关行业的问题,让香港监管机构、更多投资机构理解新式茶饮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很多次路演到最后,剧情发生反转, 投资机构不再向彭心和赵林提问,而是讲述各自能为奈雪的发展带来什么 。
多家茶饮品牌上市的声音不绝于耳,未来还会有新式茶饮第二股、第三股……毫无疑问,奈雪的茶将成为未来新上市茶饮企业的对标,投资人的决策将变得更为简单。
当人们提及奈雪的茶,也总难免会想起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喜茶。究竟如何看待奈雪的茶和喜茶、蜜雪冰城等其他新式茶饮品牌的差异?
彭心则想得更长远:
对奈雪而言,上市是更加规范化发展、拓展市场的关键一步。
从深圳到全国,再到全球,奈雪的规划版图越来越大。组建的海外团队并没有因为疫情而解散,依然在筹划中。奈雪的品牌效应也逐步得到更多的认可,房租成本在下降,有海外的购物中心甚至提出免租金以引入奈雪品牌。
06、“这就是我们一辈子想干的事情!”
事实上,伴随新式消费品牌的出现,国内这几年亦涌现出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企业家, 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重视产品、重视运营大于重视管理,但并不代表他们遇到的管理难题少 。
我2019年第一次见到彭心时,她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第一次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超出个人能力的成长;自家的营销投入少,大众认知度低,开店要求高影响扩张速度……她苦苦思考未来的方向。
期间彭心在青腾和北大光华上课,她把学习当成一种放假兼思考,“这时可以暂时从公司的事务里面走出来”。教授能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但“ 一定还是自己想清楚 。”
奈雪飞速发展,彭心想得越来越明白:在每个阶段中,企业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所有的事情终究都能得到解决和突破。 重要的是团队拧成一股绳,踏踏实实做好每杯茶、开好每家店,不知不觉中就走得更远了 。
彭心庆幸自己有“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可以背靠背的伙伴”。她和赵林每天早上醒来第一句话到睡觉时候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但乐在其中。
即便路演期间两人连续两周做了160多场路演,见了500余位中外投资人,很多人说太辛苦,彭心倒很享受这个过程,“创业让我成熟。挺有趣,有很多有意思的经历,人就活这一辈子,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成长。”
“我们两个人都很热爱这件事情。梦想和目标很一致:
希望奈雪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这就是我们一辈子想干的事情 !”
新茶饮市场又出现一匹“黑马”!
近日,新茶饮品牌“7分甜”完成1.5亿元融资,在网上掀起一波热潮,能够获得资本青睐,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7分甜”前身是创立于2006年的“谢记甜品”,2015年改名为“7分甜”,2018年品牌定位升级后,在整个饮品行业引领了杨枝甘露的风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规模化发展。
目前7分甜每年营业额与利润以300%速度增长,开店超800家,明年计划新增1000家,预计五年内开出5000家门店。此次获得融资,必将助其实现新一轮的跨越!
在竞争激烈的新茶饮市场,7分甜是如何突围的?未来的新增长空间在哪里?
01
抢占芒果食材赛道
靠一杯“杨枝甘露”开店800家
新品牌聚焦某个细分领域,更容易实现消费者心智“认知占领”,使品牌和细分品类划等号,成为这个细分品类的领导者。 例如Lululemon与瑜伽场景,爱马仕丝巾与出游拍照等等。
很多新晋网红品牌,都是通过抢占某个新细分品类,聚焦小众圈层消费群体,从而实现突围。比如元气森林掀起0糖风口,三顿半开启精品速溶咖啡,完美日记走平价美妆路线等等。
“7分甜”也是如此!
2018年品牌升级之前,“7分甜”默默无闻, 而后对通过抢占芒果食材细分赛道,靠一款杯装杨枝甘露爆款产品逆袭,短短四年时间内扩店近300家,截止目前已经开店800家。
2015年,7分甜提出杯装甜品的概念,将港式甜品从碗装升级到杯装,本质是增加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即时享用,从而迅速成为杯装甜品的主导者。最为重要的是,7分甜瞄准了甜品中的芒果食材细分赛道,聚焦到“芒果饮品”市场,实现从差异化甜品到差异化茶饮的突破。
并且,7分甜以爆款逻辑推出明星产品——杨枝甘露,专注饮品行业15-25元中间价格带,在核心市场抓住中间价格消费人群,开拓了一个新的饮品市场,抢占消费者新细分品类认知,直接推动7分甜品牌的崛起。
然后就是像很多新创品牌一样,不断去芒果饮品化,向着全品类方向发展,不断拓宽产品线和价格带,力争在大领域成为第一!
02
爆品营销思维
抢占用户心智,打开品牌知名度
新的定位和超级符号,以及招牌产品如何让消费者感知?很显然是要借助营销手段。
1.聚焦爆品心智,改变用户认知
在广告创意上,7分甜聚焦杨枝甘露爆品心智,第一阶段提出“杨枝甘露更好喝”的一句话文案口号,打造了超级产品认知, 在饮品市场增加了新的选择,在用户心智空间中占据一个差异化的位置。
Slogan的成效也从业绩上得到印证,比如“杨枝甘露更好喝”slogan提出后,杨枝甘露的销售占比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几,提升到近500%的销售,全店业绩也顺势提升了300%。
2.爆单氛围+场景感知,造流量场
线下门店采用的芒果黄主色调,和品牌的招牌食材相呼应,充分调动消费者对品牌差异化的场景感知力。而且 时尚 鲜明、活力十足的品牌色调,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形成自来水式流量传播。
打造门店的爆单氛围,门店所有的触点进行归类和分级,划分为招牌模块、热销模块、上新模块,帮助7分甜打造爆单的售卖氛围,使得流量高效转化,形成用户的消费行为。
3.爆品设计心机,提升综合客单价
在菜单设计上,7分钟深谙互联网营销思维,通过招牌杨枝吸引客流量,从而带动并转化到更高价格带的产品上,整体提升综合客单价,为第一矩阵产品护航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竞争力。
03
融资加持下的布局
7分甜的茶饮增长空间在哪?
7分甜之所以获得资本青睐,主要是在于品牌持续增长空间和规模化盈利能力,根据资料显示,这笔融资资金主要用于门店规模化扩张、供应链和门店数字化升级,以及品牌推广方面。
当前的新茶饮赛道竞争十分激烈,不仅有喜茶、奈雪的茶等网红头部品牌,还有来自其他领域巨头的跨界者。基于各个赛道都会先后出现强势竞争者和挑战者,且这种拼抢还会越来越激烈。当前已有800家门店的7七甜的增长空间在哪?在融资的加持下,如何能够实现规模化增长吗?
对于新茶饮品牌来讲,规模化增长的前提是建立核心特色鲜明的、长期的品牌调性记忆点,实现长久占据消费者心智。每个当红新茶饮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款或者一个系列的招牌产品以及独特的品牌调性做支撑。
比如,奈雪の茶曾以茶饮+软欧包,打造出了独特的产品记忆锚点,在品牌调性呈现高贵、文艺、女性化。而7分甜也不例外,如我们前面所讲,7分甜抢占芒果食材赛道,打造了杨枝甘露的产品记锚点,成为这个细分品类的领导者。并且门店体验也自己的独特调性,形成了鲜明的品牌形象。
产品创新之上,门店增加事关抢占市场和用户,是关乎品牌长远发展和规模增长的重要手段。 喜茶和奈雪の茶早就已经意识到抢占“地盘”、率先攻占顾客心智的重要性,攻势很是明显。在融资的加持下,门店扩张也是7分甜的未来的重头戏。
目前7分甜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等城市热门商圈的A类点位,直营超过100家店。在单店运营上,从选址、门店设计到产品和运营,以及人力管理,都有一套标准化和可复制的成熟模式,为规模化门店拓展奠定了基础。 从核心商场向街边店、社区店、学校店等周边区域拓展,以及从华东向其他城市布局,是7分甜的门店增长市场空间。
不过,门店的规模化拓展不仅仅是体现在数量上面,更是需要在运营成本、人员管理和供应链体系等功夫。7分甜未来将瞄准深耕供应链,深入到源头,从产品要流量,从供应链要效率,通过供应链加固品牌的壁垒。同时加强人员管理,强化企业的组织力和团队力,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此外,数字化建设是新茶饮品牌的重头戏,建立企业数字中台是7分甜的重要布局,打造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通过数字化为品牌决策提供依据,包括精准营销,以及智能选址和规划等。
04
结语
7分甜看似偶然成功的背后,蕴含着必然。7分甜之所以从竞争激烈的新茶饮市场中突围,是首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捕捉到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动向,通过切入细分的品类赛道,并不断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在用户心智中一步步加固了品牌独特的印记。
网红只是品牌的必经之路,网红之后如何实现规模长增长,进阶为品牌,是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方向。而7分甜明显并没有止于网红,而是正在通过前期沉淀的品牌势能,在资本的加持下走向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迈进。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更多网红走上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