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插秧季节,这对水稻后期的生长和收获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水稻插秧及插后进行管理。因此我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水稻插秧及插后管理的要点,以供参考。
水稻插秧管理要点
插秧密度:建议每平方米24?28穴,即12--14厘米一穴。
插秧深度:1.5--2厘米。
基本苗数:好苗4?5棵,徒长苗、超龄苗、弱苗5?7棵。
护苗水:插秧时同步补水,水深至3叶叶枕。不能缺水,防止前期昼夜温差过大影响返青,以浅水增温促蘖。
水稻分蘖肥
扎新根即施用第一次分蘖肥,为全年总氮量的20?25%,碱盐地区应以硫酸铵代替尿素,防止返碱,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初。
第二次分蘖肥要在5.5叶施用,即6叶伸展期,一般是在6月10日前后,用量为全年氮肥量的10%左右。不能晚于6叶,以免增加无效分蘖,造成群体过大。缺锌土壤要根据测土结果施入少量锌肥。施肥时要保持浅水2?3厘米左右。
应根据叶龄施用分蘖肥:3.1-3.5叶秧苗,插秧后3-4天左右内施第一次分蘖肥。3.6-3.9叶秧苗,插秧同时或插秧后1-2天内施肥。4叶露尖秧苗,第一次分蘖肥要在插秧前1-2天施入。切忌全田插秧结束后再施分蘖肥。
水稻的水层管理
推荐节水控灌技术:插后除用药、施肥要保持水层7天以上,其余时间建议采用浅?湿方式。如果出现田间冒泡或根系向上伸展等缺氧现象,要及时撤水至脚窝无水再上新水,不可重晒以免影响分蘖。
6月20日后视水稻分蘖情况,如果分蘖总量达到计划茎数,要及时晒田控蘖,晒至地表微裂再上新水。
节水控灌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前水不见后水,分蘖未期晒田后,以浅?湿?干为主,浅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这种 方法 省水省电,充氧壮根,茎秆充实度高,抗倒伏,降低空秕率,提高出米率,是水稻栽培重要的高产技术。
水稻防虫
插后要保持浅水,水深、地不平,第三叶贴在水面易发生潜叶蝇,应注意观察,点片发生及时防治。建议农药为:吡虫啉、阿克泰、噻虫嗪等,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增加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水稻除草
第二次封闭除草一般在插后15?20天进行,4.5?5.5叶期,大致时间为6月10?20日。药剂建议有阿罗津、丙草胺、苯噻酰胺、太阳星等。
近年来慈菇、莹蔺等杂草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应用的复方药剂有:易抛乐(成份是丙草胺+吡嘧磺隆)、机插宝(成份是丙草胺+双草醚+吡嘧磺隆)、达将特(丙草胺+硝磺草酮)、择特旺(丙嗪嘧磺隆)、嗪吡嘧磺隆。这些药剂对慈菇、莹蔺等难防治杂草效果和使用技术有所差异,需要咨询有 经验 的农户或农资经销商,严格按 说明书 操作。采用毒土法。
水稻插秧后管理要点一、扶起倒苗。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二、灌护苗水。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冻害。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四、插秧后的灭草。插秧后3-5天,当秧苗返青后灌3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过筛的细潮土撒施,施药时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药后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补水。若插秧早,施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150克。若插秧后没用除草剂的封闭稻田,且稗草长到1.5-2叶期时,每亩用96%禾大壮20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施药时应保持5-6厘米水层,防止药害的发生,且也防止了那种串水灌溉降低药效的现象。
五、补苗。如果插秧时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这样的必须补苗补插。
水稻插秧的注意事项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水层调整到1--2厘米左右(薄水或花达水状态)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粘夹秧苗,秧槽内易塞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检查田间沉淀情况
检查方法是食指在泥面2厘米左右划沟,周围泥浆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固定不好,散苗、倒苗多,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沉降时间过久,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泥浆不能及时合拢,易造成漂苗、缺苗。
水稻插秧顺序
水稻插秧的几种方法注意事项
根据插秧机操作规程,每次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机器,确诊机器各部正常方可投入作业。插秧机陆地运输速度为7~10千米/小时。从田埂进入地块时,机体要向前倾斜,应防止发动机栽入泥中,有液压装置的机器应将机体升至最大高度。插秧机进入开始位置后,将发动机熄火并开始上秧,带好备用秧。将插秧机主离合器和插秧离合器置于入的位置,并渐渐加大油门,使插秧机以2~5千米/小时的移动速度前进并插秧。插秧机前进2~3米后,把插秧机停下并熄火,检查取秧量及插深是否合适,不合适时,按随机说明书进行调整,调整合适后重新进行插秧作业。
机插秧的农艺要求是必须保证一定的插秧质量,每穴苗数均匀,北方稻区常规稻4~8苗,杂交稻1~2苗,同时尽量减少勾秧、伤秧、漏秧和漂秧,在合适的插秧工作条件下,均匀度合格率应在70%以上,漏插率在2%以下,勾伤率在1.5%以下。
插秧机既要保持一定的行、株距,又要能依照各地要求进行调节。密植地区行、株距取22.1厘米×9.9厘米(7×3寸)或19.8厘米×13.2厘米(6×4寸),北方地区如东北由于采用旱育稀植一般可取25.4厘米×10厘米(8×3寸)或30厘米×13.3厘米(9×4寸)。
插秧深度要合适,深浅一致。北方一般以2~3厘米为宜。
1.加强秧苗后期管理。秧苗的水分管理在秧苗不枯萎的情况下,控制水量,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半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秧苗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稻田里水层不能超过苗高的2/3。
2.合理系统整地。耕地的平整是水稻高产的前提,对于田地不平的稻田要提早整地,确保稻田的高低差在3~5厘米以内。最好先将稻田采取旱耙或旋耕,然后灌水进行水耙,使稻田达到平、软、深的要求。
3.插秧前秧苗的准备。在插秧前几天,秧苗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克,施肥后喷清水洗苗。为防治虫害,应喷洒一些农药,实现秧苗三带(带土、带肥、带药)下田。一般当气温稳定水源充足时,即可插秧。
4.注意秧苗的栽种密度。要考虑秧苗品种、插秧早晚等条件适当增加栽种密度,秧苗密度不够,穴内密度小、浪费光能。但也不能栽种过密,因为插秧过密容易导致秧苗不通风,以后秧苗易倒秧,影响其生长。一般每亩插秧12000~14000株比较合适。同时,要实施配方施肥,将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不可多加氮肥。因为氮肥多了使秧苗易感稻瘟病、易倒伏。
5.注意秧苗的水层管理。灌溉采取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技术。插秧时田内保持一些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做到插秧期深水护苗返青。插秧后注意清除稻田里的杂草,如果发现田里底肥不够,要及时向田里施追肥,确保秧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