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有木屑菌种和树枝菌种。前者由锯末和麦麸制成。后者切成1.5cm长,直径1cm的枝条,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物质,装瓶,高压灭菌,接种母种,25~28℃培养一个月,瓶内即可长出菌丝体。栽培地点的选择:栽培黑木耳的场地应位于海拔1000米以下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阴凉少,温暖,昼夜温差小,湿度大,木耳资源丰富,最好靠近水源。Earwood准备:栽培木耳的木耳树有很多种,各种能栽培蘑菇的树都可以用来栽培木耳。主要是选择壳斗科、桦木科树种,如麻栎、栓皮栎、白栎、米槠、白栎等。此外,枫杨、枫香、榆树、国槐、柳树、桑树、悬铃木和榕树也是生产区常用的树种。接种:人工接种是栽培黑木耳的关键工序,也是新栽培法的最大特点。接种时间一般在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有利于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具体时间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南方省份大概在3-4月。殖民管理:接种后,为了保持高温、高湿和足够的空气,促进黑木耳中菌种的早期出苗和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黑木耳进行堆制。方法是将接种后的黑木耳排列成井字形的框架,分层堆成一米高的小堆。干、湿温度计挂在堆里,外围用薄膜紧紧覆盖。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木耳之间要留有5~6cm的空隙,以利于良好通风。散堆排场:难度和排场是打桩的延续,目的是让菌丝扩散到木耳深处,使其迅速从生长期转入发育期。排场的场地要阳光充足,潮湿,适当遮挡。排场时,耳树应平放在地面上,并铺上短草。如果是泥土,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放在横木上,间距6~8cm。Ear管理:木耳竖起后已到了盛夏,气温高,天气干燥。需要使用自动喷灌及时喷水,要求长时间喷洒,精细喷洒,使木耳吸收足够的水分,促进木耳芽的发生。穗垫生长期多喷水,干燥高温季节多喷水,阴天少喷水,木耳休眠期不喷水。喷水应在早晚进行。
木耳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树: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树种很多。但要因地制宜,选用当地资源丰富,又容易长木耳的树种,除含有松脂、精油、醇、醚等树种和经济林木外,其他树种都可种植木耳。目前通用的树种有栓皮栎、麻栎、槲树、棘皮桦、米槠、枫杨、枫香、榆树、刺槐、柳树、揪树、法桐、黄连木等。但以栓皮栎、麻栎为最好。
2、砍树:历史习惯是“进九”砍树,一般来讲,从树叶枯黄到新叶萌发前都可进行砍伐,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树木“休眠”期,树杆内的养分正处于蓄积不流动状态,水分较少,养分最丰富而集中,这就叫砍“收浆树”。同时,这个期间砍的树,树皮和木质部结合紧密,砍伐后树皮不易脱,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砍伐的树龄,生于阳坡的7~8年,生于阴坡或土质较差的8~10年,树杆的粗细以10厘米上下为最好,长为1米。一架50根。
砍伐的方法,要求茬留低,与地面高出10~15厘米;从树杆的两面下斧,茬留成“鸦雀口”,这样对于老树蔸发技更新有利,既不会积水烂芽,也不会多芽竞发,影响树蔸更新。砍时主张抽茬,不主张扫茬,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幼树;又利于水土保持。
3、剔枝:树砍倒后,不要立即剔枝,留住枝叶可以加速树木水分的蒸发,促使树杆很快干燥,使其细胞组织死亡,同时有利于树梢上的养分集中于树干。待十天半月后再进行剔枝。剔时,要用锋利的砍刀从下而上贴住树干削平,削成“铜钱疤”或“牛眼睛”,不能削得过深,伤及皮层,削后的伤疤,最好用石灰水涂抹,防止杂菌侵入和积水,还便于上堆排场。
4、截杆:为了便于耳棒的上堆、排场、立架、管理和采收,同时放倒耳棒时便于贴地吸潮,应把太长的树干一棒截成3尺长的短棒。截时用手锯或油锯截成齐头,用石灰水涂抹,防杂菌感染。
5、架晒:架硒是把截好的木棒,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堆成1米左右高的“井”字形或“鱼背形”堆子,让它很快地失水死去。在架晒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把它上下里外翻动一次,促使耳棒干燥均匀,架晒的时间,要根据树种、耳棒的粗细和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架晒1个月到1个半月时间,使耳棒比架晒前失去3~4成水分,即可进行接种。
6、耳场选择:排放耳架的地方称为耳场。耳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和它最后的产量。一般说最好选在背北面南避风的山坳,这地方每天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小;早晚经常有云雾覆盖,湿度大,空气流通,最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发育。选场时,并应靠近水源,有利于人工降雨,坡度以15~30度为宜,切忌选在石头被、白垩土、铁矾土之处。场地选好后,应先进行清理,把场内过密的树木进行疏伐,并割去灌木、刺藤及易腐烂的杂草,只留少量树冠小或枝叶不太茂密而较高的阔叶树,到夏季用以适当给耳架遮阴。在种植前给地上施以杀虫药剂,并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一次消毒;冬季最好用柴草火烧场地。场地上长的羊胡草、草皮、苔藓等不要铲除,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耳场的湿润。
7、接种:接种就是把人工培养好的菌丝种点种到架晒好的耳棒上,使它在耳棒内发育定植,长出子实体来,这是黑木耳人工种植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生产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它见效快,产量高。接种时,首先对耳场和耳棒进行消毒(用消毒药品或火烧就可,对所用工具用酒精或开水消毒,人工可用肥皂水洗净。选择阴凉处进行,不要让阳光直射菌种,切忌下雨天进行。接种时间,一般从2月到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之间都可进行。接种时,视其不同种型,选用不同工具,如枝条种、三角木种;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锯末和枝条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内,用斧背轻轻打紧,以不脱落为原则;锯末种、颗粒种,可用10毫米手电钻、打孔机或空心冲子打眼,把菌种塞入孔内,用树皮盖盖上,轻轻打紧。点种的密度,一般的行距2寸,株距2.5~3寸,排成“品”字形或交错成梅花形都可。耳棒的两端密度要大,让菌丝很快占领阵地,避免杂菌侵入。点种的深度,以透过树皮进入木质部3~4分。
8、上堆定植:上堆,是为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菌丝很快在耳棒内萌发定植、生长发育,这是接种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步骤。其方法是:先选好上堆地点,把杂草清除,洒少许杀虫药剂或漂白粉,耙入土内,然后将接种好的耳棒平放推起,堆成“井”字形或“鱼背”形都可,堆高3尺,即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周围用土压住,撒一圈杀虫药,防止蚂蚁上堆吃菌丝。堆内温度应保持22℃~32℃之间,湿度保持60%~70%,如果温度过高时,可将周围薄膜揭起通一次风,使温度降下即可,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翻堆,即上下内外全面进行一次翻动。使堆内耳棒的温、湿度经常保持均匀。第一次翻堆不必洒水,以后每翻一次洒一次水,若有机会接受雨水更好。约1个月左右时间即可定植。
9、散堆排场:耳棒经过上堆定植后,菌丝已经长出耳棒,便可散堆排场。排场的目的,是让耳棒贴地吸潮,接受自然界的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改变它的生活环境,让它很快适应自然界,促使菌丝进一步在耳棒内迅速蔓延,从生长阶段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方法,是把耳棒平铺在地面上,全身贴地不能架空,每根间距2指。场地最好有些坡度,以免下雨场地积水淹了耳棒。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翻棒,即将原贴地的一面翻上朝天,将原朝天的一面翻下贴地,使耳棒吸潮均匀,避免好湿的杂菌感染。约1个月的时间耳芽大量丛生,这时便可立架。
10、立架管理:当耳芽长满耳棒后,说明了菌丝的生长发育已进入结实阶段,这时正需要干干湿湿的外界条件,立架后可以满足它的需要,并可减少那些不适应这种条件的杂菌和害虫。立架的方法,是用一根长杆做横梁,两头用带叉的树丫子撑住,然后把耳棒斜靠在横梁上,构成“人”字形,每棒间距2寸。每架以50根棒计算产量。上架后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有收没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说明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除长草、杂菌、害虫、调节温湿度、空气和光照。夏天中午要尽量避免强光直射耳架,冬季对始花耳棒要放倒,让它贴地吸潮、保暖,促使来年早发芽、早结耳。
11、采收晾晒:木耳长大后,要勤收细拣;确保丰产丰收。着耳和秋耳要拣大留小,让小耳长大后再拣,伏耳要大小一齐拣,因为伏天温度高,虫害多,细菌繁殖快,会使成熟的耳子被虫吃掉和烂掉。拣耳时间,最好在雨后天晴耳子收边时,或早晨趁露水没干耳子潮软时采收。采回时应放在晒席上摊薄,趁烈日一次晒干,晒时不宜多翻,以免造成拳耳。如遇连阴雨无,首先应采取抢收抢采的办法,把采回的湿耳子平摊到干茅草或干木耳上,让于茅草或干木耳吸去一部水分,天晴后再搬出去一同晒干。如果抢收不过来时,可用塑料薄膜把耳架苫住,不使已长成的木耳再继续淋雨吃水,造成流棒损失。
黑木耳栽培方法
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锯木屑栽培技术的发展。利用锯木屑栽培黑木耳,能够节省大量木材,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很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方法。
应用锯木屑栽培生产黑木耳,其栽培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1、瓶内料块栽培法:瓶内料块栽培法,简称瓶栽法。将菌丝已经长满瓶的锯木屑栽培种,移至低温培养室或保护设备里,取掉瓶盖,使瓶口向上,整齐排列。室内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0—95%左右。
2、砖形料块栽培法:将生长有大量黑木耳菌丝体的培养料从瓶中挖出,放在铺垫了塑料薄膜的小木箱中。装箱时可同时掺进一些消毒过的新鲜木屑,有助于增加栽培材料的养分,能延长产耳时间,提高产量。用木板把栽培料压实、压平,使厚度在7—10厘米左右,移至22—28℃的温室中再培养一周。当菌丝体已经恢复发育并重新联结成一体时,从木箱中倒出来,用刀切割成砖形的块状体,其体积应略小于建筑用砖。把这些砖形的料块侧立于事先挖好的露天浅坑里。坑深15厘米,宽1米左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坑底铺上一层洁净的砂子。料块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最后在坑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块入坑之后,可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喷清水一次,使料块保持在“不干不湿”的状态。依天气情况,可在中午前后揭开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待子实体已大量形成时,应每天喷水两次,水量适当增加,控制适宜的湿度,同时要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照条件,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 在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常有杂菌和虫害发生,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特别是在管理粗放和高温高湿下,往往病虫害发生严重,甚至无收。 常见的黑木耳害虫有鱼儿虫、壳子虫、米象、蛞蝓、小马陆、弹尾虫、蓑衣虫;危害黑木耳的常见杂菌有碳困、革耳、云芝、木霉、青霉、裂褶菌、朱红菌等。 防治黑木耳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从而提高黑木耳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孽生条件和药剂防治三方面入手。主要措施如下: (一) 提高黑木耳本身搞病虫能力; 1、选育优质高产,抗逆力强的菌种。 2、创造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和营养条件,使黑木耳本身具有较强的与杂菌竞争的能力。 (二) 减少病虫害生长条件: 1、清理好耳场。耳棚周围及走道应每周一次用多菌灵或菇霉灵液喷雾保持栽培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2、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 3、必需严格搞好耳场内和栽培房及灭菌、接种等各环节的消毒工作。 3、1 、灭菌。 装完袋需经过灭菌后才能接种黑木耳。目前常用土蒸锅灭菌,一次可灭菌500~800袋。灭菌时锅内材料不能排列过密,以便蒸汽流动畅通,灭菌彻底。灭菌时间为8~12小时。灭菌时要防止漏气;否则锅内达不到需要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3、2、接种。 接种室大小可根据接种量而定,一般每5-6平方米可接种1万袋。有条件可设置一个冷却间,灭菌后的料袋在冷却间冷却到30℃左右时即可接种。 接种前1-2天要对接种室消毒,具体方法: ①将白灰在接种室内四处扬撒。 ②放置5-6堆硫磺和锯未混合物点燃熏24小时。 ③用甲醛5-10毫升和5克高锰酸钾混合熏24小时。 接种前,对镊子、接种钳等接种工具应用75%酒精擦拭后点燃消毒,操作人员要用肥皂洗手,并用医用酒精擦拭。接种时将菌种弄成玉米粒大小,用镊了夹出,一手打开培养袋棉塞,一手将菌种放人袋内。一般在培养孔放4-5块,在袋上部周围放4-5块,然后用手在外面按一按,使茵种和培养料充分接触。便于萌发。最后塞上棉塞。 4、对感染性强的污染耳木,菌袋、菌瓶,菌砖应隔离和烧毁。 (三)、药剂防治: 1、用2%生石灰涂刷被杂菌危害部位可抑制杂菌蔓延。 2、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 3、若发现袋内有黄、红、绿、青等颜色的斑块即为杂菌、较轻的可用福尔马林液注射患处,移到另室单独培养,仍有一定产量。